刘治兰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语言积累;朗读;说话;运用;课
外;补充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4—0099—01
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曾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句诗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一个人要想把自己的思想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出来,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必须具有丰富的语言材料。丰富的语言材料不是先天的遗传,靠的是后天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做好语言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谈几点体会。
一、朗读中丰富积累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如,《颐和园》一文,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世界遗产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读中想象颐和园的美景,身临其境,将自己融入优美的文字之中,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语言。
二、说话中沉淀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如,学习了《长城》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然后反复默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组织在一起,向其他同学介绍长城。介绍时尽量用上自己摘录的好词好句,使学生在说话中积累。另外,复述是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用故事描述、导游介绍等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在说话中沉淀积累。
三、运用中深化积累
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和运用迁移点,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如,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这样的习题:“课文中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有很多,抄写这些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两个造句。”这类习题的训练,可让学生先抄写词语、理解词语,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灵活运用。学生在不断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丰富了自身语言,达到了语言的再积累。
四、课外勤于积累
鲁迅先生曾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广泛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养成“采蜜”的好习惯。要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等。这样直接、间接的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写文章就会语言丰富,表情达意就能挥洒自如。
五、补充积累素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素材,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在教学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在学生朗读、感悟、理解好这两首诗后,教师可以适时地推出《赠汪伦》等一系列送别诗,并引导学生背诵名句,使学生对离愁别绪有更多的感受。
总之,语言的积累,不仅仅是字词句篇的积累,也是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学生在积累词句的同时,可以感受到志士仁人那种先公后私、忧国忧民的情怀。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开辟语言积累途径,扎扎实实地抓好语言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编辑: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