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为了实现初中语文教学“轻负高质”的目的,本文以“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这一新的角度为切入点,着重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四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其中就有很多内容是涉及到初中生的非智力因素。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而在教学的具体建议里,课标也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这些其实就是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方面的内容。另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是非智力因素中情感方面的要求;让学生“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这是非智力因素中意志方面的要求。可以说,新课标的其中一“新”就体现在对学生心理的探讨与深入。
事实上,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与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与动机、兴趣、情感、毅力、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关。所以我认为教师在新的教育改革快速发展的今天在注重学生智力因素发展的同时,也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催化”作用。因此,本文着重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四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策略。
一、有效高质地培养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动机
1、利用评价的作用产生长效性动机
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强烈动机,希望得到老师和集体的肯定性评价,这种成就动机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因而是一种长效动机。在平时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这种心理,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渴求成功、你争我赶的氛围。
在班级里,面对背诵古诗文的任务总不能完成的问题,我把学生按照语文成绩分成了7组,并设计了一张“背一背,评一评”的写真纸贴在教室的墙上,来记录每一小组的背诵完成情况,并给每一小组的成员一个进行自我展示的机会,与此同时,适时利用评价,对完成好的学生予以表扬,这部分学生因效果好获得成功而更加努力学习。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及时为他们指明努力的方向,使他们在后的学习中更加勤奋,迎头赶上。一番比拼之后,班级里的背诵热情十分高涨,早读铃声还没响,就有很多同学开始自觉地背诵课文,不评价是比较难以达到这样良好的效果的。
2、在教学中要使后进生经常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也就是获得成就动机的问题
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些学习差的学生积极性很差,即使很简单的问题他也懒于思考。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很少有学习成功的体验,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他们就是笨孩子,永远也学不好,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一遇到学习的事肯定不会。对于这样的后进生,我认为应让他们通过一定的训练,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认识到自己学习差并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没有努力。
比如,讲《济南的冬天》,让学生上讲台比赛,在黑板上给山们画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此时,我会有意地让有绘画功底的后进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同学们的掌声和敬佩的目光,从而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产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持之以恒地培养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培养初中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教学中慢慢养成的,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把握:
1、创设恰当的情境
中学生具有好奇的心理特征,新异的刺激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的学习活动。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会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让学生产生新奇感,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能身处其中,而不是“超然物外”。
有一次作文课,上课铃声已经响过,可我却迟迟没有去教室。于是,学生们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猜测,有着多种多样的神态。十分钟以后,我面带微笑在学生惊奇的目光中走进了教室,在黑板上写下了《老师迟到的十分钟》,布置了一篇当堂作文。学生们由于有了深刻的体会和观察,都刷刷的动笔写了起来,结果,这次的作文学生写的都十分形象。这就是创设恰当的情境所收获的良效。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语文教学不仅仅限于课堂,更要在课外。有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对此,我在班级里组织了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比如说开设语文兴趣小组,创办班级小报,组织背诵竞赛,鼓励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等。
其中,我班的班级小报《陌上花开》就在校园内风靡一时,我让学生自己为班级的小报命名,让学生自己为每个版面挑选文章,并让他们合作修改同学们的文章,最后再让小报在全校师生面前亮相,这样的活动形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此同时,《陌上花开》这个小报也是班级学生学习语文成果的一个完美的展示平台。
三、循序渐进地培养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情感
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着良好的语文学习情感,只是在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情感因为各种外界或自身因素的影响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约。因此,我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会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发掘学生的语文学习情感。
1、常写随笔,借助批语与学生对话
只要稍加留心,我们就会发现,与教师的愉快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学生往往是因为教师的某次愉悦的交流而喜欢上一门学科。因此,我让学生每周写两次随笔,并在批改的过程中注重彼此的交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学生多一些赞美,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热情。
一位学生曾在随笔中写道:“在我和您的文字互动中,我觉得我和您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您总是不遗余力地找出所谓的亮点,对我进行鼓励,我知道我的文章其实并没有您所说的那么好,我也知道那是您想激励我,想激发我的语文学习热情,想唤起我的自信心,看着您的评语我心里感到喜悦和惭愧,我想我现在有愧于您的褒奖,但终有一天我会做到无愧于您的赞美。”
我们不难发现,适当的交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尤其是对一些后进生,作为语文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更不要对表扬太过吝啬。
2、利用互联网,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曾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话—“讇桌鲜μ纤嗔耍祷昂苄祝颐呛芘律纤目巍薄U庋缓托车氖ι叵凳呛苣训鞫盎缘摹?
相反,如果教师能放下架子,课余常与学生谈心,课堂上尽量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与学生建立坦诚、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尊敬和亲近。
这里,我不得不说一种简便可行性极强的方法:每带一届新的学生,第一天见面我就会告诉他们我的QQ号码,并让班长建立班级群,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学生更能放下包袱,也更容易向老师袒露心扉,同时,这也是一种90后甚至00后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交流方式。
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老师的认同感就会增强,也会逐渐喜欢上这样一位平易近人的老师。学生听他所喜欢的老师讲课,注意力集中,热情高涨,潜在的主体作用便能发挥出来,学习效果自然就好起来了。
四、潜移默化地培养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意志
学习语文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没有一定的意志是不可能成功的。一个人的意志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的。
1、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人生路上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不经历风雨,难以见彩虹。对于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来讲,也是如此。其实,在他们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总是会碰到各种的困难,那么如何正确的面对困难、以何种心态去面对困难成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因此,我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教会学生树立正确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班级里的一个L同学,平时学习成绩不错,是一个有思想的学生,经常写一些有深度有理论高度的文章,但他在一次期中考试的作文中惨烈败北,于是,从此一蹶不振。经了解,原来,他在考试中运用了他自己认为很“高级”很“前卫”的文体——议论文,不幸的是,他的文章问题繁多:论点模棱两可,材料与中心不一致,以叙代议……总之,严重不符合议论文的文体特征。了解到了这一情况,我和他多次做了深入的探讨,我就试着找他谈话,并对他说,男孩子,一定要有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并引导他去认识议论文的文体特征,从仿写课文开始,课外推荐他看了一些鲁迅的杂文。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跟踪了解,他逐渐从失落的情绪中走出来,写议论文也有了很大的起色。
由此观之,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虽然中途会出现挫折,但是只要坚持不懈,以良好的心态,努力去克服困难,就会见到希望的曙光。
2、在语文课教学中挖掘教材,加深学生对意志力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对坚强意志的强烈要求
如讲授《我的信念》,我会给他们讲居里夫妇在研究中所受的磨难,让他们知道科学上的每一项成就的获得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坚强的意志对成就的取得是多么重要。此外,我还会结合课文《走一步,再走一走》让学生明白:只要将困难化成一小步一小步,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鼓励他们勇于磨练自己的意志,树立攻克目标的信心,然后利用他们的好胜心、自尊心及老师的殷切期望,格言警句等督促他们实现目标,在这一系列的目标完成过程中,逐步培养、巩固、发展后进生的自制力,使他们深深地懂得:我应怎样学——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经过几年的探讨和实践,证明这些都是能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策略,当然,以上涉及的范围还较为狭隘,提出的部分策略还不是很充分,需要继续努力使之完善。相信在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之后会使语文学习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初中生生活的一部分,让语文本身散发出来的魅力吸引初中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希金,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差生转化[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
[3]刘亚枝.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
[4]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5]吴建场.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非智力培养[J].语文学刊,2008.
[6]曲爱武.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培养[J].教育探索,2011.
[7]周小山编.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杨益(1985—),女,本科,台州市黄岩区高桥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