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辉,傅 皓,秦啸鸣,高艺博,白慧玲,王国英*
(1. 河南大学 医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2. 河南大学医学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实验室,河南 开封 475004)
旋毛虫病流行于世界各地,任何年龄、性别、职业的人群均易受染[1],是一种对人类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宿主因食入含有活的旋毛虫幼虫囊包的肉类而感染。幼虫囊包的感染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包括宿主种类与性别、感染方式及肉类加工方式[2]。用食盐腌制肉类以便长期储存是我国南、北方居民常用的肉类加工储存方法。为观察这种方法对肉类中所含旋毛虫幼虫囊包感染性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实验观察,为肉类的安全加工和对旋毛虫病的预防提供实验依据。
旋毛虫虫种引自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小白鼠传代保种的旋毛虫(Trichinellaspiralis)。实验前以肌幼虫转种小白鼠备用。每鼠经口感染300条肌幼虫。
35 d 龄雌性昆明小鼠,体质量18~22 g,购自郑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20只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阳性鼠肉食盐腌制24 h组、阳性鼠肉食盐腌制48 h组和阳性鼠肉食盐腌制72 h组3组,共4组,每组5只。
将感染旋毛虫肌幼虫30 d后的小鼠引颈处死,去皮毛、头、爪、内脏,将鼠肉剪成小块(0.5 cm×0.5 cm×0.5 cm),用食盐腌制(肉10 g,盐1 g,加1 mL生理盐水),温度为4 ℃;分别腌制24 、48、72 h。
将3组不同时间腌制处理的鼠肉,分别置蒸馏水中反复清洗3 ~ 5次。将肌肉碎块夹在2张载玻片之间观察囊包及其内部的幼虫形态。剪碎,加入人工消化液(胃蛋白酶1 g,盐酸1 mL,蒸馏水100 mL),置于恒温磁力加热搅拌器上,37 ℃ 搅拌2 h,待肌肉被完全消化后经过滤、自然沉淀,无菌生理盐水漂洗3~4次,收集纯净的肌幼虫。
1.5.1 实验组 腌制处理的3组阳性鼠肉经人工消化后,收集的肌幼虫分别人工灌胃实验组小鼠,每鼠经口感染300肌条幼虫。每组小鼠感染后28 d引颈处死,取膈肌压片镜检,磁力搅拌法(消化2 h)收集肌幼虫并计数,计算减虫率。减虫率=(对照组肌幼虫平均数-实验组肌幼虫平均数)/对照组肌幼虫平均数×100% 。
1.5.2 对照组 将感染旋毛虫肌幼虫30 d后的小鼠引颈处死,经人工消化法收集肌幼虫,每鼠经口感染300条肌幼虫。小鼠感染后28 d引颈处死,取膈肌压片镜检。磁力搅拌法(消化2 h)收集肌幼虫并计数。
各组间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若有差异进行q检验。
对照组小鼠感染28 d后,膈肌压片镜检,均检出肌幼虫,检出率为100%。实验组小鼠感染28 d后,腌制24 h组、腌制48 h组的2组小鼠膈肌压片镜检,均检出肌幼虫,检出率为100%;腌制72 h组,小鼠膈肌压片镜检,均未检出肌幼虫。
对照组小鼠感染28 d后,小鼠取全部肌肉,人工消化后镜检,均检出肌幼虫,检出率为100%。实验组小鼠感染28 d后,腌制24 h组、腌制48 h组小鼠取全部肌肉,人工消化后镜检,均检出肌幼虫,检出率为100%。腌制72 h组,小鼠取全部肌肉,人工消化后镜检,均未检出肌幼虫。腌制24 h组和腌制48 h组与对照组的肌幼虫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对照与24 h=13.54,q对照与48 h=27.26,P<0.01);腌制24 h组和腌制48 h组的肌幼虫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4 h与48 h=13.72,P<0.01)。见表1 。
表1 感染 28 d后各组小鼠肌幼虫检查结果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
旋毛虫肌幼虫寄生在宿主横纹肌细胞内,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幼虫囊包。幼虫囊包的抵抗力较强,耐低温,在-15 ℃下可存活20 d,腐肉中可存活2~3个月[3]。国际旋毛虫病委员会认可的3 种能确保肉类安全的加工方法包括冷冻、放射及烹饪[4]。如果在肉类加工储存过程中彻底杀死幼虫囊包,就可以有效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对旋毛虫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文献[5-6]显示,酒精、醋、酱油均对旋毛虫的
感染性有影响作用;20 度以上酒精对旋毛虫肌幼虫有较强的杀伤作用,醋也有较强的杀伤作用, 而酱油的杀伤作用较弱。
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食盐腌制24 h 组,减虫率46.00%;食盐腌制48 h 组,减虫率92.60%;腌制72 h组,减虫率100% 。上述结果说明,食盐对旋毛虫肌幼虫的感染性有较大影响,对旋毛虫具有杀伤作用,囊内幼虫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感染性逐渐下降直至完全消失。原因是食盐腌制肉样的过程,是由外层及内层,若腌制时间短,只能导致肉样外层中囊内幼虫死亡,而肉样内层及中心部位的囊内幼虫未受到影响,还保持有较强的感染性;若腌制时间较长,食盐就能够作用于肉样内层及中心部位的囊内幼虫,将其杀灭。
我们的实验结果说明,食盐腌制法作为一种肉类加工储存方法,可以降低旋毛虫的感染性,其作用效果与肉块大小、腌制时间均有直接关系。旋毛虫经口成功感染昆明小鼠的最小剂量为5 条幼虫[7],因此,食盐腌制过程中若不能将肉样中的囊内幼虫全部杀灭,即使较小的感染剂量也具有感染性。由于实验条件与实际生活中的腌制过程和方法存在一些差别,所以,食盐腌制法作为一种肉类加工储存方法,对旋毛虫囊内幼虫杀灭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郑德福,肖宁,冯萍,等. 1964 - 2011 年中国大陆人体旋毛虫病流行分析[J].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1,9(3):119-125.
[2] 钱海舟, 阮强, 郭鄂平.理化因素对旋毛虫感染性的研究进展[J]. 青岛医药卫生,2011,43(4):284-286.
[3] 李雍龙. 人体寄生虫学[M].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6-180.
[4] 崔晶, 王中全. 旋毛虫检疫技术及肉类的安全加工方法[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6,22( 9):871-875.
[5] 张玺,王中全, 崔晶. 酒精对旋毛虫感染性幼虫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6,4 (3):149-152.
[6] 张玺, 崔晶, 王中全, 等. 醋与酱油对旋毛虫肌幼虫杀伤作用[J].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63-64.
[7] 崔晶, 王洁, 王中全, 等. 旋毛虫对昆明小鼠最小感染剂量的实验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8,26 (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