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巧英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传统的教学科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新的时代、新的文化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有所创新。所以老师不仅要完善教学内容,更要创新教学手段,使用适当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以激励教学法为例,简要分析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激励教学法;小学语文;积极性;自主学习
一、兴趣教学法,激励学生培养对语文的感情
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最好的教育是被教育者的不自觉。也就是说被教育者没有在某个教学活动中察觉到自己在受教育。这样的教学活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教学活动,无论从教学质量上,还是教学数量上,都是值得推崇的。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没有责任意识,也缺乏自我的控制力,与其让他们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不如让他们为了兴趣而读书。
老师要将语文知识有趣的一面展现给学生,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善于发现语文教学中的美,将语文知识转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递。比如,在教学《乌鸦喝水》的时候,让学生扮演乌鸦,演出乌鸦几次失败的无奈和成功的喜悦,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应该向乌鸦学习什么品质。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会发现语文中蕴含的快乐元素,并且能够得到一些生活经验。
二、生活教学法,激励学生和实际相联系
语文是生活的文字,它的感情是丰富的,只要老师善加引导,让学生看到文字背后的情感,联系实际,自然能够走进作者内心,真正学到语文知识。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对新鲜事物总想探索一番,老师可以抓住这个特点,将语文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激励学生去探索、了解。比如,在教学《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时,引发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类似的故事和情感。通过鼓励学生上台讲出自己的故事来引发更多、更深的思考。语文是别人用文字记录的生活,简简单单的文章理解并不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老师要鼓励学生会使用语文,利用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写下自己的故事。
另外,老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亲情、友情、或是师生情等的文章,交给自己想要给的对象。相信无论是写的人,还是看的人都会受到深深的感染。学生也能够从中受到激励,感受到语文的学习并不困难,它是生活的积累,也可用于描绘生活。
三、发散学生思维,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理论和实践是有区别的,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要深入学习,应用语文知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应用一切教学资源,将语文的“听、说、读、写”融合在一起,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一方面可以在教学资源上加以拓宽,除了教科书之外,课外书也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很好的途径。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换书籍,通过奖励的手段来督促学生多讀书、读好书。此外,还可开展诗歌朗诵、作文大赛等活动,来组织和鼓励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还可以利用适当的时机,将自己的语文课堂带向社会,走向自然。比如,组织一些“秋游记录”“参观博物馆”“优秀小记者”“听解放军爷爷讲故事”等活动。通过这些多维立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到语文不仅仅是课本上单纯的文字,更是一种生存能力。同时,还能够增加小学生的社会适应程度,更好地感知社会,将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对发展语文学习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有着推动作用。
总之,激励教学法不仅仅是老师在口头上对学生表现的肯定,更多的是以实际行动向学生展示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励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利于进一步的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柴桂萍.质朴高效,去尽浮华寻语文教学之本真[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9).
[2]罗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育导刊,2010(09).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一机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