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亚妹
摘 要:以赵市中心小学为例谈论了学校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就要依托自身优势,突显自身特色。
关键词:特色文化;班队建设;综合素质
赵市中心小学以校训“搏”为灵魂,以“为每一位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为办学主题,以“精细学校管理,优化教育服务,树立教师品牌,彰显办学特色”为目标,一如既往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上开拓进取。让学校成为教师工作和素养提高的理想场所,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乐园。
学校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必须依托自身的优势和特定的环境,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开展“皮件小工艺加工与皮贴画、布贴画制作”的教学,让学生既具有娴熟的工艺加工艺术,又具有创新的精神和艺术美的追求,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教育能着眼于使学生从小喜爱艺术,形成一种终生追求艺术、参与艺术活动的取向,并为他们全面、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艺术素养。课题的研究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
“利用地方民间工艺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是我校“十一五”期间申报的一个国家级子课题。如今,学校延续这一特色,把“生本化取向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作为学校“十二五”期间的主课题,也已顺利申报苏州市级规划办的重点课题。
一、打造校园特色文化
在开展“生本化取向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主课题研究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校园环境,学校被评为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获得苏州市少先队宣传工作先进集体优秀奖;获常熟市教育科研二星级先进学校。学校的环境布置以人为本,彰显校园皮艺特色的同时更充满着人文精神和浓浓的学习氛围。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一部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校园环境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涵,艺术地塑造校园文化环境,是构建校园文化的前提,是学校精神内核的外部呈现。
于是,皮贴画作品挂上了学校各处的走廊,在不经意间让路过者感受浓郁的皮乡校园的特色;皮贴画还挂上了每个教室的墙壁,激励着师生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鉴于此,我们设想下阶段将以常熟“虞山新十八景”“乡村图”等主题的皮贴画、布贴画师生作品布置装饰学校教学楼走廊,让学校教学楼走廊创设成“特色文化长廊”,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皮贴画师生作品展览。
二、班队建设更趋完善
学校结合课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如“赏皮画,创童谣”“国庆皮贴画创作大赛”“我的画,我来贴”等,在迎奥运期间,在我校一年一届的“赵小之春”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了有关皮贴画的主题系列活动,队员们都积极参与,涌现出了许多好的作品。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
结合雏鹰争章活动,校少先队大队部还举行了“皮贴画特色章设计大赛”,队员们积极响应,作品创意新颖。先让学生去了解皮贴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步骤:用刀或剪刀把自己画出的形象剪出来;再把剪制的部件在白纸上试着进行拼贴;在自己选定的彩纸上用木胶涂于背面进行粘贴;有些粘贴后不平整的就要用熨斗进行熨烫。不久,一幅幅制作精美的“皮贴画特色章”就诞生了。
家乡的地域风貌、名胜古迹、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性艺术教育资源;身边的生活,生活中的艺术,更是学生艺术创作的源泉;开展皮贴画的特色活动,把废弃的皮革边角料变成美丽的图画,不仅保护了环境,美化了生活,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队员的美育能力,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赵小学生乐在其中。
三、提高师生综合素质
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学校更是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要求教师进一步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深刻内涵,牢固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教师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真正做到爱护学生而不放纵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而不粗暴对待学生,耐心教育学生而不歧视、挖苦学生,衣着整洁而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大方。从而真正成为学生钦佩的“灵魂工程师”,人民满意的园丁,社会称赞的楷模。
方寸之间民间艺术魅力尽展,课堂之中校本课程风骚独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教材的使用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实现了教师观念和角色的真正转换,促成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内涵的发展,提升了教师的师德、素养和能力。同时,也是学校“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培养特色人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目标的最佳体现,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这一教育思想切实实现的一个良好开端。
培育良好的学风校风,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以“博爱、严谨、奉献、创新”为“赵小”教师的形象追求,激励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讲科学、讲协作、讲创新,为学生成长、学校提升以及自身专业化成长积极主动地谋求发展。以“搏”为校训,“勤奋、诚实、文明、勇进”为学风,提倡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特色”已深入人心,师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儿童皮贴画、布贴画的综合实践课程更是丰富多彩。
四、扩大了学校知名度
“皮件小工艺加工与皮贴画制作”是我校的特色,是以地方“皮件”企业为支撑,以丰富的社区资源为依托,所以,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为此,梅李党政办在镇工作简讯上专门做了报道。
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我校的皮贴画、布贴画特色教学已见成效。手工工作室里师生的优秀作品琳琅满目,曾迎来一批批的专家学者参观;学校的“特色长廊”已成为校园里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曾令无数的欣赏者留连驻足;学校网站主页建起“皮艺校园”专栏,让师生们津津乐道。
苏州市第五次少代会,我校的皮贴画特色展出受到了一致好评。苏州市市委书记王荣、市委副书记徐建明、市委常委徐国强、副市长朱永新等领导都签名并合影留念。在常熟市首届少儿美术节上,我校的皮贴画在展览现场组织学生进行演示、交流,受到了领导、嘉宾的赞许、小朋友的欢迎和广大观众的好评。
学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皮贴画作品,其中有近百幅皮贴画、布贴画作品在《江苏教育》《少儿美术》《娃娃画报》等国家级、省市级报刊发表。教师也不断地总结已有的经验,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认真撰写一篇篇高质量的论文,先后有20多篇的特色教学研究论文曾发表于《小学教师培训》《中国现代教育》等,多篇在市级及以上交流中获奖。
学校的皮贴画、布贴画特色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新华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时报》《扬子晚报》等10多家媒体对学校皮贴画特色教育作了专题报道。
让皮贴画这门民间艺术在赵小这块土地上发扬光大,传承久远;让学生在学习中努力探索皮贴画的技巧,享受民间艺术的乐趣,同时,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校园艺术氛围。让全校教师在课题研究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欢,丰富学校特色内涵的同时,学校的“品牌文化”也不断得到提升。我们赵小始终坚持文化育人的方向,宏扬皮艺、布艺文化。期待明天,我们能看到扎根赵小的这朵“特色”奇葩——儿童皮贴画、布贴画,能绽放出更为动人的熠熠光彩。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