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
摘 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然而,受家庭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一,对学习的认知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农民工子女,他们是教师最需关注的一个群体。了解农民工子女的学习习惯,为他们营造富含书香的学习环境,同时结合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特征,导入先学后教、二次作文等教学策略,是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民工子女 习惯培养
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的校园里,都能看到农民工子女学生的身影,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家庭条件不一,成长环境不一,学习习惯也不尽相同。抛开城乡子女的偏见思想,他们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同时是一个需要教师重点关注的群体。然而,当前我国许多地方中学并没能关注学生个体的家庭背景,更没能针对个体差异建立起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一视同仁的教育方法虽然体现了民主作风,但也使得许多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面临较大阻力。
一、农民工子女学习习惯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学习习惯现状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固垒,促成了数百万计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尤其在近年来我国推进城乡建设的大背景之下,人口流动为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制造了隐患,同时使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了影响我国发展的重要障碍。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太仓市的一所乡村中学,2014届共有学生130人,其中本地户籍的学生有81人,占总人数的62%;其他均为外地户籍的农民工子女学生,他们的失学率较高。在本次针对学生学习满意度的调查中,仅有9.2%的学生表示对自己当前的学习情况满意,持一般态度的占61.6%,有29.2%的学生不满意当前自己的学习情况。在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中,笔者发现许多农民工子女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堂小组内学习,都带有一定的胆怯心理;二是学习方法保守,学习思路不开阔;三是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较差,并由此导致他们的作文水平偏低。
(二)问题成因
综上现状总结,可见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视角探析,这些问题的主要成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家庭环境影响,农民工子女大多没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由此导致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2.受农民工文化素质的影响,其子女往往缺乏家庭教育,且家庭的流动性较大,孩子们没能接受到稳定连贯的教育,由此导致他们的学习方法保守和学习思路不开阔。
3.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农民工子女的视野不够开阔,所接受的社会知识较为狭隘,阅读量贫乏,从而导致他们语文理解能力差,作文环节薄弱[1]。
二、培养农民工子女语文学习习惯的探索与实践
(一)农民工子女语文习惯培养的理论探索
基于宏观层面来看,农民工子女语文学习习惯的缺点主要是由其所成长的环境导致的。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从环境层面影响他们的心理,慢慢改变他们的行为,从而养成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环境的营造应与语文这门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教师需打造以课程为核心、以书香环境为基础的新的教学模式。那么,应当怎样创造一种极具书香的环境?在实践中,笔者探索了三种方法。一是要营造良好的读书风尚。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以身作则,在带头读书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指导学生读书的活动中。二是要定期开展校内读书或举办与书籍相关的活动。如举办“献一本、读百本”的书籍汇集活动,让每一名学生献一本自认为最好的书,以此组建班内小图书馆,实现班级之间图书的共享,从而营造书香环境。三是定期开展阅读知识竞赛。笔者在教育实践中,每月组织开办两次阅读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辩论书籍的内容或书中的某一事件,或让学生自定题目开展竞赛,如此,有利于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2]。
(二)农民工子女语文习惯养成的实践
在上述理论基础上,教师应重点基于实践视角探析培养农民工子女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方式方法。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两种方法进行探讨。
1.先学后教。先学后教是由江苏泰兴洋思中学首创的,近年来被许多中学采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学后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四个明确,即: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在此基础上,笔者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几项要素与先学后教相融合,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实践中,笔者将先学后教划分为两个阶段。
(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一个系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有行为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由于很多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因此笔者制定了一些引导方法。首先,将每一课都视作一项任务,引导学生制订并完成计划;其次,将“四明确”在课前预习中体现出来,让学生读课文、认生字、写感想;最后,让学生作预习笔记,写出在预习时应用了哪些方法,哪些行为是有效的,哪些行为可以摒弃,等等。
(2)课堂应用。在课堂开篇引导学生“先学”,并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课前预习和学生的“先学”相结合,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四明确”中的内容:第一,明确本课学习什么内容;第二,结合预习明确本课采用哪些学习方法;第三,明确“先学”需要多长时间;第四,明确通过学习掌握哪些知识。其次教师介入课堂,开展教学过程[3]。
2.二次作文。二次作文是笔者在作文教学基础上所使用的一种作文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二次作文的理论基础是传统的作文教学,笔者在作文命题—写作前辅导—批改—讲评的基础上加入了二次作文,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作文有一个理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以《社戏》一课为例,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笔者在课堂最后让学生自主命题作文,题目的范围可以是对《社戏》这篇课文的感想,或是学习《社戏》后对课文的反思,等等。进而,完成作文后,首先由笔者对学生的作为进行批改和点评,其次引导学生将作文与《社戏》课文相对照,总结作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探析契合点是否存在欠缺,最后进行二次作文。
二次作文是一个读、议、评、改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许多思想行为会逐渐形成一种定势,并最终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是学习语文不可或缺的,更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
三、培养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活动的反思
实践证实,在本校的200多名农民工子女学生中,通过书香环境的创造、先学后教和二次作文等方法的运用,85%的学生建立起了自信,逐渐养成了新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这些方法是有效的,对于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而言,更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严格来说,大多数农民工子女也有着强烈的上进心,他们没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落后,并非因为他们的思维迟钝,而是因为他们没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没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承担教育责任的同时,应当体察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应当给予他们更多关注和爱,甚至担负起家长的责任。只有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彰显教育功效,也才能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为我国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认真剖析农民工子女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与成因,并结合教学实践,对优化培养他们学习习惯的方法进行探索,不断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力度,那么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一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朱惠芳.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原因探析[J].成才之路,2014(2).
[2]沈蔚蔚.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2(2).
[3]朱薇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J].快乐阅读,201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