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2014-08-18 10:55卢江福
考试周刊 2014年47期
关键词:实施过程探究性学习小学语文教学

卢江福

摘 要: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发展的需要,是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需要,是学生能动性学习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探究性学习的含义、特点及实施过程,说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而分析其涵盖的重要现实意义,以期推动探究性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探究性学习 实施过程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学习目标,师生积极互动、交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释疑,进而获得良好语文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1.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它契合了当前素质教育的主题,特点在于探究、开放,是敦促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新型模式,是富有创造精神的教學方法。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在于:第一,自主开放性。学生通过知识积累,凭借课内外资源,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对语文材料进行多元化反应。行动是自觉的、思维是自由的,为学习提供开放自主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实践创造性[1]。语文课程对实践性和创造性的要求很高,因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应更多地创设情境,设计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掌握语文规律,体会语文的深刻内涵。第三,互动合作性。学生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合作学习模式,既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又进行生生间的合作,使不同质的学生得到同化,在合作中得到发展。

2.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开展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知识构成,并从变化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确保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手段的灵活性,以获得探究性学习成果。探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可分为几部分,首先是问题阶段,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教师或学生提出多个问题,确定需要深入探究且符合学生特征的题目,进而激发学生思考。其次是计划阶段,探究计划的执行者应该是学生,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有针对性地选择问题,并自由分组,确定小组探究指向,制订研究方案。再次是探究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其中教师的角色是帮助指导,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合作解决问题[2]。第四是解释阶段,在之前一系列操作的基础上,对问题形成自己的解释,将新旧知识相连接,不断更新已经掌握的课程内容,教师对于学生的研究报告要及时进行指导修改。最后是反思阶段,这是整个语文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包括小组内的自我反思和小组之间的交流沟通,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得出的解释与适合他们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3.1探究思维的激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探究思维的最有效方式,通过情境将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问题的需要,因而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意识,激活探究思维。如创设认知矛盾的情境,小学语文课本中常常有一些感人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故事,让学生把固有印象与故事中的人物事迹进行比较,探究矛盾根源。又如创设认知冲突情境,教师可提供多种答案,激发学生获取正确答案的探究性思维,通过教师的引导,促进学生学习[3]。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从不同视角进行思维发散,使教师的“指令性”变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

3.2探究环境的形成

在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中,创建探究环境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最主要的是采用启发式教学,形成探究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第一,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的声、形、色等特点,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穿插读、议、讲,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第二,把握恰当的启发时机引导学生探究。时机不仅在于教师对几个问题先后顺序的安排,更在于对学生思考问题深度的把握。有些语文教师提出问题后急于要求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便缺乏对文章的全面剖析,使回答显得机械性。教学中若能提出一些紧贴课文中心句和重点关键语句的种种疑问,无疑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大大拓宽思维范围,提高思维层次。

3.3合理利用相关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基础,因而需要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打下扎实的根基,这不仅需要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良好配合,更需要其他相关资源的支撑。其一,应合理利用课内外教材。探究性学习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空谈,它应基于某个学科、某篇教材甚至某个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课内外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性学习的机会,教师要秉着开放性、多元性、创造性的原则,为学生选择适当的课内外教材。其二,应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小学生处于爱幻想的年纪,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强烈的创造欲望。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与其他学科加强联系,便会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仔细钻研、大胆构思的兴趣,进而使学习更具开放性与前瞻性。另外,教师还要注意作业布置中的开放性。开放性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对提高语文教学的探究性效果显著,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适当增加开放性内容。

4.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现实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习生涯的最底层,是基础教育阶段,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有利于儿童本性的回归。小学生的探究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实践、真实体验,主动获取知识[4]。第二,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探究性学习的宗旨在于改变传统教授模式,为学生学习创建主动、开放、和谐的环境,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第三,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转换。通过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成为教学活动地指导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再被动地接受课堂内容的灌输。第四,有利于优化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五,有利于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学习使人们转变了对教与学的固有观念,在探究中不断获取知识。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韩琳琳.自主选择,主动探究——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神州教育,2013(11):89.

[2]李福海.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教法导航,2013(282):181.

[3]李长林.学生自主探究性阅读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苑教育,2012,11.

[4]岳黎云.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改研究,2011(11).

猜你喜欢
实施过程探究性学习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训练要有机结合
农村小学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开展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