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环境要素解读小说

2014-08-15 00:51
语文天地 2014年34期
关键词:自信

张 丽

在小说教学中,概括情节、分析人物、探究主题思想经常是教师擅长的三步骤,而“环境”要素常被“边缘化”;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虽知道小说的三要素,但阅读积累有限,常热衷于新奇的情节与有个性的人物,也会忽略小说的环境描写。

苏教版必修教材的课文编排虽然打破了传统按照文本体裁分单元的编写模式,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体裁特点,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不可回避的。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必修二的《祝福》《边城》《林黛玉进贾府》三篇小说以及必修三的《品质》四篇课文非常适合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切入。这不仅为学生打开了认识小说的另一扇窗,也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思想,从而具体落实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分析小说这种文学作品的能力目标。

一、借助环境,解读人物

《品质》虽然是围绕主人公哥斯拉的故事展开的,但开篇并没有直接介绍哥斯拉,而是先写了店铺。教学设计就以此为突破口,学生带着以下问题来阅读文本:课文哪些地方写到了店铺?哥斯拉的店铺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从这些特点里面我们可以了解哥斯拉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章开头部分的店铺环境是“朴素安静”“没有王室标记”“以姓氏为招牌”。朴素安静可以表现出主人的质朴,为人可能比较低调、内敛。门面上没有注明任何为王室服务的标记,说明他不是为上流社会服务的,是为底层人服务的。他把自己的靴子陈列在橱窗里可以算作是一种广告,门口挂着包含他自己日耳曼姓氏的“格拉斯兄弟”的招牌,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手艺是非常自信的。因此我们就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人物形象:朴实、自信、来自底层、手艺精湛。

接下来的店铺环境是“安静”“冷清”“沁人脾胃”的。为什么要用“沁人脾胃”来修饰皮革的气味?你可以想象一下哥斯拉在做靴子时的一种状态,应该非常安静,专心致志,所有心思都放在他做的那个靴子上。人物形象可以用“专注”“投入”这样的词语概括。

后来我们又看到店铺已经“转让”了一部分,变得“挤缩”“狭窄”了。人物的生活慢慢变得“困窘”,这样的环境也体现出人物与现实的“抗争”。

小说的结尾,店铺已经过户,而哥斯拉的靴子样品还被新主人保留着。

通过小说环境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时代在变化,周围人们的观念在变化。哥斯拉也面临着境遇的改变,他自己的店铺没了,与他相依为命的哥哥也死了。但是哥斯拉到生命的最后,仍然坚持不变的是:靴子的品质,还有哥斯拉自己本人的品质。他代表了坚守手艺、执着理想的一类人。

二、借助环境,梳理情节

《边城》是沈从文巅峰时期的作品,苏教版《必修二》中节选了《边城》第三章至第六章。小说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没有波澜曲折的情节,怎样引导学生体会小说中的人性美,感受小说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呢?教师可以课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边城》中的人们是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

开篇“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写出生活环境的太平。“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写出环境的僻远,体现城之“边”。

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旧是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显示生活环境的相对隔离。

写端午节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写每到端午,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赏年轻小伙龙舟竞赛;写中秋夜晚,舞龙、耍狮、放烟火,都表现出民风淳朴。

这是一个极具地域风俗特色的生活环境,是一个优美而又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自然风景、各种风俗,不仅对人的行为举止产生了影响,而且影响到了人的心理与精神世界,因此了解了这些,也就不难理解人物,不难体会其中的人情美、人性美了。

另一方面,《边城》(节选)的环境描写笔力集中于过端午的情景,它们在时间上是连续的,“两年前的端午”“上一年的端午”“端午又来了”。小说中的一个个端午是独立的,而三个端午是相关的。这三幅风俗画在小说中不是一张张的年画,而是一套连环画,每一个端午中都有故事,它们共同完成了小说的故事:翠翠的成长故事和爱情故事。小说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

借助环境这个“媒介”阅读文本消除了距离感,也不会出现架空文本故弄玄虚之弊。

三、借助环境,整合拓展

《祝福》《边城》《林黛玉进贾府》三篇课文都集中在必修二的同一专题里,又都是中国小说,为整合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以整合之后的小说作为载体,从环境的角度分析小说,通过对这三个文本的通读、精读、品读、研读、比读等一系列阅读学习活动,全面认识中国小说环境描写的特点,可以开辟解读小说环境、人物、主题的新途径,并能够根据环境描写的特点总结分析环境描写的方法。

讲授必修三的《品质》一文时,可以把中外小说环境描写的特点进行比较阅读。例如《品质》这篇外国小说,它的环境描写贯穿于小说之中,其作用相对来说比较集中,主要是影响、决定人物性格,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紧密而外显。中国小说的环境描写也具有这样的作用,但不像外国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象如此单一,作用如此集中而突显。像《祝福》《边城》《林黛玉进贾府》三篇小说,环境描写以“点”的方式散布于小说之中,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多样化。此外,这些小说中环境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紧密而丰富,但是作者并未都直接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环境描写深入分析。

这样,在之前教学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从环境的角度认识人物性格的成因,进而通过解读人物认识社会生活、把握小说主题。

课后,还可以将环境描写作为专题研讨,任选“读本”“选修”或课外的一篇小说,比如必修二读本中鲁迅的《药》、孙犁的《荷花淀》、沈从文的《边城》(节选),必修三读本里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现代散文选读中萧红的《春意挂上了树梢》。分析其环境描写的特点或作用,做点有关环境描写的读书笔记,撰写一篇分析文章或小论文进一步深化思维,通过论文的形式对小说环境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进行更为准确、清晰、深入的思考,以加深对小说的整体理解,提升探究能力。

猜你喜欢
自信
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自信心
老师的赞美是阳光
新课程改革下的政治课教学创新
重塑中职学生自信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从学情出发,让学生快乐学习英语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
谈数学课堂中对学生盲从行为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