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评点法在新教材中的运用

2014-08-15 00:51张胜男
语文天地 2014年34期
关键词:评点文本文章

张胜男

苏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以“对话栏”的方式向学生推荐了文本的研习方法——评点法。并以《想北平》《乡土情结》《我心归去》作为范例,指导学生如何对文章进行评点。《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编者则放开手把“对话栏”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加以评点。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真正实现了“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形成了一个“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评点法作为阅读、鉴赏和批评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基本方法很早就出现了。古人有云:“读文无批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已也。”其要义就是在对文章的关键处、词句的精细处进行圈点勾画的同时,将欣赏者自己的理解、感悟、发现和批评“批注”在“字里行间”,以进一步领会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对话”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新课标实验教材(必修一)把这一鉴赏古典小说的基本方法正式推荐给学生,无疑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开展创造性思维,使之对教材的理解由被动接受跨上主动评价的新台阶,锻炼其阅读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一、评点法的训练步骤

1.动口“读”

读是为了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这一任务放在预习中完成。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扫除障碍,生字新词之类应先予解决,文章大意也应有所掌握,这是评点的前提要求。

2.动手“点”

“点”就是圈点勾画,发掘作品的精彩文句或片段。这一点也应放在预习要求中。“不拿笔不读书”,要养成学生拿笔读书的习惯。让他们在预习中圈画出自己喜爱的文句或片段。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发现,因为其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是有差异的。教师应积极鼓励他们敢于圈画,用心理解、选择、发现,这也正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一种具体体现。

3.动脑“批”

“批”就是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审美判断用简练的语言写在课本的空白处。这是训练的重点,也是需要教师鼓励的一个环节。很多学生羞于写,怕自己的理解与给出的答案相差甚远,这时应积极鼓励,甚至可以开玩笑的方式鼓励他们“胆小者拿起你的铅笔,带上你的橡皮,开始你的评点”。而只要言之成理,就应予以鼓励,渐渐培养他们想写敢写的习惯。

4.动心“评”

“评”是在理解、鉴赏的基础上,用艺术的标准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做出评价。这是由敢评到评好的一个过程,是学生用心学习的一个过程。这需要教师的示范与点拨。在学生学评点法之初,应让学生对常见的艺术技巧有所了解。了解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情景交融、象征、衬托、对比、虚实相生、以小见大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夸张等及其作用)及从文章结构角度上讲的手法(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作铺垫、承上启下等),并点拨他们如何将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交融在一起。

当然“读、点、批、评”的步骤传授给学生之后,得坚持引导其运用评点的方法来阅读、鉴赏和批评文学作品。让“读、点”成为学生预习文章的基本要求和对文章内容深入思考的凭借手段,甚至将其方法从课堂推向课堂外的读物上,使其成为一种读书的习惯。

二、评点法的作用

1.激活课堂,提高效率

在以往的课堂中,看似热闹的师问生答的过程,其实无一例外地都是直奔教师备课时已“预设”的答案而去,师生皆以找到标准答案为成功。这种过分的求同取向,忽视了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更多的应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式的熏陶和感染。用标准答案一统天下,极易造成学生机械分析问题的思维定势,陷入单一化、概念化,进而扼杀了创造性思维。答案的绝对统一,也使学生只求背诵现成答案,轻视了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

离开了文本,何谈阅读?而评点法让学生回归到文本,与文本进行了真正的“对话”。在传统的课堂中也有讨论,但学生是围绕教师所提问题展开,在相持不下的状态下往往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评点完后的讨论是学生个体才能的展示,他们积极地交换自己的评点,展示自己的文采与独到见解。尽管评点有时稚嫩甚至偏失,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彰显,兴趣得到激发,也学会了对一些看似淡而无味的语言深入其肌肤,感知其韵味,揣摩其情意。在评点过程中,学生的生活体验得到激发,文本的意义产生应有的魅力,写出了许多独具个性的评点。

2.美化课堂,少留遗憾

以前在上一些经典篇目时总会有些遗憾。一篇篇美文被拆得七零八落,以一个个小问题的方式把文章解剖得已无美感。明知不能如此,可又不得不如此,怕落下任何一个重点。而学生也被引入枯燥的“解剖”中。而评点法的运用巧妙地避免了“解剖”之痛。

笔者以前在讲《荷塘月色》时,都会罗列出一张表分析经典的4、5 段,表的内容是把其中的比喻抽出来让学生找本体喻体相似点,找的过程已无法欣赏文段的美,只陷在枯燥的寻找相似点中去了。而本次让学生读上几遍,学生自己由衷地发出感慨“真美”。笔者乘机提出“那就留下你的笔墨来领略荷塘月色的美吧”。学生心领神会拿起笔评点开来,评点完积极进行讨论。整堂课学生处在一种美的享受中,而笔者轻松地与学生共同赏析。

再如经典篇目《祝福》,分析人物形象与主题可以说是一个枯燥的难点。但结合文后的“活动体验”的问题,让学生对文中“两次微笑”“多次眼睛”“四次飞雪”“五次钱”进行课前评点,课堂上分组进行讨论,由讨论点拨很轻松地归纳出人物形象与文章主旨。

评点法能够很好地使教师由课堂的主体向引导者转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文学作品,获得个性化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形成全面、深刻的理解。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课程标准中的这一教学建议强调掌握学习方法对于学习者的重要意义。而评点法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习惯。当然,评点法的运用不在于形式上的模仿,更重要的是要以一定的文学底蕴为基础,以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为根本,逐步养成评点的习惯,也就学会了鉴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猜你喜欢
评点文本文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比翼齐飞”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翻译擂台(116)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