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该让小学生逐渐走向智慧

2014-08-15 00:51曹海华
语文天地 2014年27期
关键词:实践性参考答案姿势

曹海华

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文字、文学、文化的逐渐感悟的过程,学生的感悟应当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体现,这样的教学必须赖于学生的智慧和智慧的逐渐生成、发展。笔者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数年,深感生成学生语文学习智慧的重要和困难。平时比较注意对学生学习语文智慧生成的策略进行思考,并在实践中有所探究。此文是笔者近几年的实践性总结,肯定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诚请教学行家里手予以教正。

一、让小学生走向智慧需要学生自主探究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人们往往比较忽视小学生的自主探究问题。小学生是有一定的探究能力的,但对所探究的成果不能够用比较清楚、明了而又规范的语言予以表述,学生需要应对考试,标准答案有标准答案的权威性,即使是参考答案,阅卷老师也一定要认真参考。正如有教师在《新课程导学》撰文所说:“(1)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心,效仿古人悬梁刺股。(2)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效仿古人悬梁刺股。(3)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效仿古人悬梁刺股。”这三个句子的第一句是病句修改的原题,第二句是上级下发的参考答案,第三句则是学生修改的。老师在阅卷时把第三句判为错,因为它与参考答案不一样。我们看到这样的判阅肯定也会感到比较痛心,把小学生这么有独到见解且应当是完全正确的修改判为错,这是多么的荒唐。但让我们看到另一面,那就是阅卷老师也没有办法,离开了参考答案,将会漫无边际,谁是谁非,到时候反倒会难以确定,教育教学实践让我们感到: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充满民主精神,而充满民主精神的语文教学必须真正“以人为本”,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过程。作为语文老师,不能受“参考”的束缚。特别是对语文阅读中的创新感悟,要尊重学生,小学生也会有独特见解。当然小学生的表现是自由的,他们往往不对自己的表述进行千锤百炼,或者还完全没有这个能力,但他们是学生,能够在这么简短的时间里做出这样的表述已经很不容易。

二、让小学生走向智慧需要学生重视实践

新教育倡导者朱永新教授曾经对理想的智育进行过比较丰富而又准确的诠释,其中有一条是这样说的:“理想的智育,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这样的诠释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语文课程实践性很强,我们的语文教学则应当认真思考广泛而又普遍的实践性问题。

以往的语文教学我们也比较重视学生实践,但学生的实践时空还显得不够理想,这就从一定意义上说明,小学生很难形成语文阅读的创新创造能力。依据朱永新教授所阐明的原则,小学生阅读实践必须追求开放性,开放的内容可以是我们学生的生活,也可以是社会,还可以是学生学习生活之外的所有内容。

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开放性实践,我们往往会有比较片面的理解。首先是担心浪费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其次是担心学生会走向不正之途。譬如学生现在大部分都能够用QQ 聊天,我们的教师和家长一般都是禁止的,但往往又不能禁止得了,小学生还是偷偷摸摸地聊着。那怎么办?我们身边的许多教师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如何利用QQ 让小学生“聊”与语文学习有关的“天”,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笔者感到其发展和创新意义还是比较明显的,譬如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上网搜寻资料,提高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效果;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同伴进行网上交流,获取互动效果。现在我们则可以做出这样的猜想: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多进行电子作文,学生之间利用信箱进行文稿交流,相互之间进行评点,肯定能够获取更为广泛而又深刻的实践效应。学生完全可以博采众长,进而发展自己的智慧。

三、让小学生走向智慧需要学生创新探究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在我们的一些老师尤其是我们的家长中仍然看重学生的分数,这也难怪,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是要靠分数衡量学习效果。但对于我们每个教师而言,应当认真关注的不是结果——学生的分数,而应当是学生争取高分的过程——手段和途径。当下语文阅读教学叫得最响的应当是学生的创新探究。

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形成这样的思想:“使教学活动走出分数的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使学生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薪者。”要想真正意义上让我们的小学生能够在未来将中华民族的文明之火理想地传承下去并能够有所发展,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则必须努力起步开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小学语文的每篇课文,都堪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典范,譬如六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记述古代人物的课文《负荆请罪》,有记述现代人物的课文《最后的姿势》、《钱学森》等,有体现当代思想观念的课文《学与问》,也有生动地赞美动物的课文《麋鹿》,有的课文还热情的讴歌了人间的亲情,如《船长》,诸如此类的篇目,如果让我们小学生进行创新探究,那么小学生的智慧则将更为丰富起来。譬如让学生探究《最后的姿势》,笔者就注意让学生紧扣“最后的姿势”品读语言文字,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达成这样的教学目的,必须让学生创造性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必须让学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要让学生抓住“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进行挖掘,使学生能够将文题中“最后”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英雄的姿势、师德的姿势、千秋的姿势。

总之,语文教学是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语文学科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实现学生创新创造力的必然途径。学生创造力的体现离不开学习智慧的生成,生成学生课堂学习智慧是我们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猜你喜欢
实践性参考答案姿势
倒挂在树上,我的主要姿势
看书的姿势
解锁咳嗽的正确姿势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PPP项目运作中几个实践性问题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