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智慧
(郑州轻工业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幽默现象在人类生活中俯拾皆是,并常与机智、戏剧、笑等相提并论。人们对幽默的兴趣也由来已久,向上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受到来自美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各个领域学者的青睐。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幽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漫长的发展,已经有三大理论成型,即优越论、释放论和乖讹理论。幽默成为一门跨多学科、涉及知识面广的课题。
最近二十年,幽默研究已经延伸到语言学领域。如Salvatore Attardo试图从语言的层面揭示幽默的技巧,把幽默的形式分为修辞、隐喻、不合逻辑三大类。[1]卢德明[2]、王燕[3]分析了各种修辞技巧,如突降、移就、隐喻等。Victor Raskin 在他的《幽默的语义机制》一书中重点推出了“幽默的语义脚本”理论(SSTH),提出了言语幽默的不协调论。[4]该理论十分强调语境的切换,在他看来,一则文本如果部分或完全适用于两个不同的脚本,并且两个脚本在空间上相互对立[4],便会出现幽默。Neal Norrick从当代语篇分析的角度描述了幽默,对会话模型进行了详尽描述,出版了《会话幽默:日常生活幽默》一书。[5]Salvatore Attardo在《幽默的语言学理论》中对幽默的所有语言学理论进行了综述,按照他的说法,这本书为所有想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幽默的人提供了“百科全书”式的基础知识。国内的学者如张淑静[6]、李兰萍[7]、王文斌和林波[8]等也从认知、语用等出发,借用合作原则、关联理论以及概念合成理论对幽默语言进行了分析性的研究。徐立新在他的《幽默语篇研究》中采用Halliday的三个语言的元功能以及Nash的三个信息原则对幽默话语进行了语篇解读。[9]他在系统功能的框架内调查话语因素,通过话语特征( 尤其是连贯和衔接)来解释言语幽默的制笑机制。
幽默事件涉及的对象包括人和幽默的载体,幽默的载体又有很多种存在形式,如喜剧、相声、漫画、动画、会话和文本。所以无论是对幽默加以定义,还是对幽默进行研究,都有无数个落脚点和角度。但综合文献研究,笔者发现,在语言学领域里学者们不约而同地把幽默语篇即“大于句子或小句的语言单位”[10],作为他们的研究对象。所列举的幽默实例几乎都是“记述性笑话(narrative jokes)”。从研究方法学的角度来讲,记述性笑话(幽默语篇)是一种稳定的语料来源,可以保证科学研究的持续进行。[11]不过,尽管大家不约而同地把幽默语篇作为研究对象,对于什么样的语篇属于幽默语篇,并未有人给出明确的定义。
幽默语篇是一种特殊的语篇形式,它既符合语篇的一般定义,如“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12],又不同于一般的语篇,因为它具备幽默的元素,可以解颐。Victor Raskin曾指出,在结构上构成笑话的最基本的一个元素是“punch line”,[4]即笑话或幽默故事的高潮,我们也可以将之翻译为“妙语”或“笑点”,“punch line”是幽默语篇最重要的一项技巧,也是构成笑话的必要条件。Attardo在对2000例的笑话语料库的研究中还发现, 92% 的“punch line” 出现在幽默语篇的结尾处,不在结尾处的仅占8%。[1]“妙语”的功能在于提供新信息,用于推翻表面建立起来的语义。这种新信息导致对整个文本的重新解读。[4]“punch line”之前的文字是一种“预设”,在西方学者那里有“set up”“setting”和“build-up”等说法[13],“预设”中展示的信息让人们对结局有所期待[14],“妙语”建立在期待的基础之上,并与之相抵触。在衔接和连贯上,幽默语篇也不同于普通的语篇,因为它有“两套衔接和连贯系统,一套是显性但不完整的,一套是隐性的,用于解释显性系统不能继续的部分”[9]。与两套衔接和连贯体系相对应的是幽默语篇拥有的两个脚本。正如Victor Raskin所言,一则文本如果部分或完全适用于两个不同的脚本,并且两个脚本在空间上相互对立,便会出现幽默。[4]
由此看来,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幽默语篇:大于句子或小句,由预设和妙语构成,拥有两套衔接和连贯系统,在一定语境下可以部分或完全适用于两个拥有完整语义的不同脚本,且使人开怀的自然语言单位。当然,人们也许会发现有些语篇幽默能使人发笑,但可能并不完全拥有上述定义中的某个属性。如果我们以范畴的观念来理解幽默语篇的定义,那么这种现象就是情理之中的。我们可以把符合上述定义所有条件的幽默语篇视为幽默语篇范畴的典型成员,把不完全具备定义中所有属性的幽默语篇视为幽默语篇范畴的非典型成员。事实上,我们要研究的新媒介语境下的幽默语篇正是幽默语篇的非典型成员。
幽默可以润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高我们生活的质量。当前,社会竞争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压力,幽默文本作为一种可以增进人际关系和谐以及消解这些压力的信息载体,正在通过网络、移动终端、数字媒体等新媒介,以多元形态的模式如图像、声音、视频等快速传播。这种文本的传播改变了我们以往的阅读方式,全方位拓展着我们的文化视野,改变着我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作为新媒介传播体系的一个节点,幽默语篇自身也出现众多新的特征,经历着种种革新和变异,发生着非范畴化的现象。
非范畴化的概念最早由Hopper和Thompson提出,主要用来解释词的范畴属性的动态性。其基本含义是,词类(主要是名词和动词)在一定的语篇条件下脱离其基本语义与句法特征的过程。国内学者刘正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将非范畴化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范畴成员逐渐失去范畴特征的过程。”[15]非范畴化是与范畴化方向相反的运动。范畴化的作用在于从杂乱无章的事实中建立起结构和秩序,以便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和存储知识,而非范畴化的作用在于通过扩展和重组现有资源实现语言的创新和发展,它体现出的是语言的生命力。在这里笔者将非范畴化的概念延伸到幽默语篇的研究之中,幽默语篇的非范畴化现象主要指幽默语篇失去原范畴的某些特征或者新出现一些特征,以致幽默语篇的范畴属性发生变异。在新媒介语境下,幽默语篇的形式、内容和功能都发生了非范畴化现象。
传统幽默语篇的构成元素多是文字,是一种记述性的自然语言。在新媒介背景下,幽默语篇中除了文字,还包含图片、视频等信息,呈现出多模态化的态势,需要人们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去识解。模态在语篇分析领域主要指符号形态,人们感知和认识大千世界有赖于触摸、视听、嗅闻、舔尝等多种感觉方式,所以“交际和再现意义经常需要多种符号编码, 即多模式, 如图像、手势、身体语言等”[16]。多模态语篇是多种符号资源整合的结果。[1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等新媒介的普及,人类社会已从口述时代、读写时代进入超文本时代,幽默语篇也由单一的文字符号模态向图片、视频等多种符号模态演变。由于技术的局限性,目前还无法在印刷形态的文本中呈现幽默语篇中听觉模态的存在,故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图片符号形态。法国符号学家Barthes[18]对多模态语篇里的图文关系进行过三种模式的归纳: 锚定( anchorage),文本支持图像; 说明( illustration), 图像支持文本; 接递( relay) , 图文互补。这三种图文关系同样适合新媒介语境下的幽默语篇。
1.文本支持图像
例1为一则多模态文本,由10幅图像和19个汉字组成,旨在描述男女生差异,对比生动,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我们视之为一则幽默语篇。在这则幽默语篇的信息传递中,视觉符号处于主导地位,文字符号则处于辅助角色,用于支持图像。
例1中,左右两纵列分别是男生和女生在不同场合下用的包。去学校读书,女生背粉色的双肩包,男生背黑色的双肩包。出门旅游,女生拉粉色的拉杆箱,男生依然背黑色的双肩包。运动时,女生换了粉色的运动包,男生还是黑色的双肩包。出门逛街,女生拎粉色时尚包,男生依然是黑色双肩包。去海边玩耍,女生又换粉色的休闲包,男生依然是同一个黑色的双肩包。通过两组图片的对比,我们意识到女生的世界丰富多彩,充满变幻,男生的世界则相对单调。
这则幽默语篇中,文本模态由传统的主导地位降为辅助地位,只起到说明的作用,而视觉模态则升为主导的地位,视觉符号也即图片对比所传达的信息则是幽默所在,致人发笑之因。
例1
2.图像支持文本
在图像支持文本的幽默语篇中,文本信息处于主导地位,图像信息则处于辅助地位,图像只是用于补充文本信息,使其内容更加充实。
例2讲的是办公室发生的事情,语篇的笑点在于汉字的不同组合造成的误解。一办公室文员在接待客户,拿着客户手写的一张单子,瞅了好久,弱弱地问:木棍,你叫木棍?那客户脸都绿了,回道:我叫林昆!这名叫“林昆”的客户,由于书写自己的名字时,将姓氏部首距离拉开过远,而汉语中偏旁部首依“就近”原则组合,以致被人误视作“木棍”。“木棍”属于事物的名称,鲜有用于人名。
该幽默语篇中,图像的作用在于使这种文字组合差异更直观化,辅助人们理解这一笑话。如果受众有足够的想象力,这则图像完全可以省去。
例2
3.图文互补
在图文互补类型的幽默语篇中,文本和图像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关系。例3中图片和名字分三组绑定出现,语篇的笑点在于从“亮”到“暗”,再到“孔明”的出现。这种对诸葛亮的“名”和“号”富有创造力的调侃以视觉符号的模态呈现给受众,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在感叹幽默制造者有才的同时,不禁开怀。在这则例子中, 文本和图像两种模态缺一不可。如果没有文字,受众则不能领会图片的意义,只有文字没有图片,则无任何笑点可言,幽默也不复存在。
例3
幽默语篇多模态化意味着传统语篇中文字模态的统治地位在下降,而其他符号模态的地位在上升。随着视觉和听觉模态比例的上升,幽默语篇的篇幅在逐渐缩小,句长在逐渐缩短。很多时候,一句话就构成了一则幽默语篇,甚至只言片语就构成一则幽默语篇。文字的减少并不意味着信息的不完整,Gunther等研究了适合解释当代符号实践活动的符号理论。他认为,不同的符号模态经常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19]也就是说,一则语篇中图片可以替代文字传达信息,用以补充文字意义的缺失。
社会文化本身是一种符号结构,符号系统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人类有几千年文明史。语言从原始到进化,有不断渐进、日渐成熟的历程。幽默语篇就具体内容而言,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命题,它的边界可以无限大,没有范畴的限制。从共时的角度来看,可以涉及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个领域,从历时的角度看,可以涵盖任何一个时代的内容。幽默语篇内容的非范畴化在本文中主要指抽象意义上的内容,即内容的属性。作为包含各种符号形态的幽默语篇,随着文化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的问世,不断失去一些范畴特征或获得一些新的特征,发生非范畴化的现象。在新媒介背景下,幽默语篇内容的非范畴化体现在两个方面:方言化和可再生性。
1.方言化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语言的变体有地域变体和社会变体两种。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即地理位置意义上的方言。社会方言是由社会群体的不同性质而形成的语言变体,它是由不同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所形成的语言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及一些特殊词汇的使用上,其功能是为某个特定社会集团的语言交际服务。张薇、王红旗认为,网络语言不仅具有独特的使用者和交际场合, 也具有独特的表达功能,全符合社会方言的条件,是一种社会方言。[20]
在新媒介背景下,尤其是网络交际中,幽默语篇亦有方言化的趋势。这和Baron 的结论相吻合: 使用计算机的人们会倾向于采用少量从属性小句而且采用更狭窄范围内的词汇[21]。幽默语篇的方言化是社会意义上的方言,有小团体化的趋势,幽默的生成对受众具有选择性,只有少部分拥有共同社会特征的人懂得语篇的幽默之处。换句话说,只有与幽默语篇的创造者有相似经历或相同认知储备的人,才能心领神会语篇的幽默。这于当下人们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同时作为具备社会属性的人又有建立与其他个体认同的心理需求是分不开的。
例4是摘自网易新闻的一则跟帖评论,经常浏览新闻评论的网民看到这则语篇,一定哑然失笑,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读懂这种幽默。
例4 (网易新闻话题)粮库科长落网后感叹:油水太多 想不出事都难
第一则评论中的“哥”是近几年网络和媒体中高频使用的词语,带有很强的娱乐色彩。“哥能理解你”以一种表面看似亲切的口吻对落网科长进行反讽。跟在之后的网友仿拟同样的句式及口吻进行回复,对当事人继续进行反讽,形成了一则具备很强娱乐性质的语篇。这则幽默语篇的创造者是一群人,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域,却可能拥有相同的社会特征:年轻,不同于所谓的社会精英,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被认为无足轻重,但受过高等教育,有自我思想,富于娱乐精神。他们虽然在不同的时间里阅读到这则新闻,却很有默契,能以不约而同的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的狂欢。
发生在淘宝购物中买家和卖家对话形成的幽默也是如此,具体见例5和例6。
例5
买家:见面交易行吗?
卖家:呵呵,抱歉,不行哦,我们只接受邮购。
买家: 您说个地方,我去。
卖家: 当面交易确实不方便呢。
买家: 您可以蒙面,或我蒙面。
例6
差评 [详情]: 这么久了,还是不理我,只好给你个差评啦!!!
解释:冤哪,我生病住院了,刚刚从医院
回来,看来又得住院去了。
网络购物与实体商店有很大的差异,买卖双方不用面对面。买家浏览网页图片和描述,按照提示拍下选中的商品,通过网络聊天工具沟通交易细节,达成共识以后买家把钱预付给第三方,卖家开始发货,物流公司负责送货,货物送达,买家签收确认,对卖家的商品和服务进行评价,第三方把钱支付给卖家,整个交易完成。熟悉网络购物的人一定能明白例5中蕴含的幽默,并捧腹。由于很多买家选择卖家的依据就是以往顾客的评价,所以评价对卖家无比重要,评价分三级:好评、中评、差评,给卖家一个差评就意味着一种完全否定。没有网络购物经历的人是无法理解上述两则语篇的幽默的。
2.可再生性
在新媒介背景下信息传播的受众被赋予了很多自由,媒体对于内容的绝对控制已经开始渐渐减弱,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受众拥有无限丰富的选择,也表现出了更高的积极性,他们会融入自己对文本的诠释和再创造能力。通过对内容的扩展、颠覆,在原文本的基础上来书写自己的文本,从而获得一定的内容主权。这就使得幽默语篇的繁殖力和可再生性大大增强,给受众一个话题,他们便能将幽默的思想以语篇的形式无限制地生产下去。
在幽默生成机制的研究中,很多学者都提到,文体风格与语境的错位可以形成幽默。新媒介背景下的信息传播受众将这一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笔者以“360体”为例来看新媒介语境下幽默语篇的可再生性。“360体”的创意来源于一款杀毒软件,当安装有该软件的电脑启动完毕后,小助手常以“您这次开机共用了××分钟,只击败了全国××%的电脑,开机中发现了××问题”来提醒电脑用户尽快优化更新。网友们套用这一大家都熟悉的句式,诠释各种语境下的社会现实,造出“起床版”“捐款版”“吃货版”“纳税版”“剩女版”“工资版”等各种版本的“360体”句子,利用文体与语境的错位复制出一则又一则幽默语篇。[22]
例7
【起床版】
“您本次起床共用了30分钟,超过了全国97%的懒虫,特授予您五星懒虫称号。请您关闭不必要的起床程序,按时起床,强身健体。”
【捐款版】
“您本月个人捐款数额排在全国前100名,远远高于本月捐款平均水平,请您继续保持,同时授予您‘爱心神人’称号。请您适时增加捐款数额,以增加民族自豪感。”
【纳税版】
“尊敬的纳税人,您本月缴纳个人所得税0元,累计0元,无法纳入我局的排名统计,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请您努力工作,拼命挣钱,力争收入早日超越个税起征点!”
【工资版】
“职场小助手提醒您,您本月的工资击败了全国1%的在职人员!共发现92个可能导致工资变低的问题,请问是否立即优化?”
【吃货版】
“您本次自助餐的食量超过了全国99%的吃货,充分证明您是个100%的吃货。请您抓紧进行全面体检,并在肚皮上打两个洞。”
【剩女版】
“你保持的未婚时间太长,已经超过全国80%的同龄青年,请走出宿舍,多多搭讪,争取早日脱团,解决父母燃眉之急。”
这些几十字到上百字不等的语段,或表达对生活体验的共鸣,或表达对正统和权威的叛逆,极尽调侃,令人捧腹。除网民外,政府部门也加入到了幽默语篇的“生产”队伍中。江苏省一公安局也推出了追逃“360体”的微博:逃犯们注意啦,公安小助手提醒您,您这次潜逃时间共用了10年6个月,您的归案速度过慢,在全国不幸处于垫底的3%行列,建议您立即优化。该微博因一改往日追逃通告的刻板面孔,十分幽默的语言被网民热捧。除“360体”之外,在各种网络聊天、网络论坛、各类BBS 及网络文学中出现的还有淘宝体、凡客体、咆哮体、琼瑶体、红楼体、TVB体、知音体、高晓松体,以及围绕“杜甫很忙”“包公很黑”等话题展开的幽默语篇的大生产。在新媒介背景下,尤其是随着网络的介入,更多的受众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相互联系。他们通过自我的展演来与群体中的其他个体建立认同,或经由他人的肯定与赞美获得满足。这使得新媒介语境下幽默语篇的繁殖和可再生能力大大增强。
与传统的幽默语篇相比,新媒介背景下幽默语篇的内容在属性上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异。这种变异一方面体现在幽默语篇的方言化上,它是具备共同社会特征的网民独特的娱乐方式。识别其中的幽默,不仅需要语言语境知识,还需要社会语境知识。如果不是属于这个特定团体之内的人,则必须付出额外的脑力劳动才能领略其幽默,而传统的幽默语篇则更加大众化。幽默语篇在内容上的变异另一方面体现在很强的可再生性上,给出一个样板,它就能得到大量的繁殖。幽默语篇的创作不再是一个人的独创,而呈现出集体大生产的势态。幽默语篇的可再生性有很强的时代背景支撑,是传统幽默语篇不可企及的。
Halliday认为,语言系统中有三个用来表示功能意义的纯理功能(metafunction),它们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23]受其影响,许多学者认为,任何符号模态都能表达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都有元功能特征。[18,24]在新媒介背景下,幽默语篇的三大元功能在某种程度上也出现了非范畴化现象。
概念意义上的非范畴化体现在幽默语篇对传统价值观的瓦解和对权威的颠覆上。即新媒介背景下的幽默语篇具有很强的解构性。解构(deconstruction) 一词的字根来自于“瓦解”,由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最早提出。Niall Lucy认为,解构主义的最大特点是颠覆权威以及拒绝对事物的简单定义。[25]解构意味着对已有概念和秩序进行消解、质疑,从而达到瓦解旧概念和旧秩序的过程。在新媒介背景下,网民被赋予前所未有的舆论自由,他们乐于调侃生活的无奈,戏谑主流文化和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反对权威,这些在幽默语篇的创作和传播中充分体现了出来。
人际意义功能上,幽默语篇不再是大众化的、一对一的静态交流媒介。由于网络的介入,更多的受众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相互联系,角色从“被动的接受者或目标对象”向“反馈者、对话者、交谈者”转变。他们快节奏地阅读电子文本,并给出反馈,或将其剪裁拼接,改头换面后瞬间传播,与所有网络终端的成员共享,通过自我的展演来与群体中的其他个体建立认同。在这种背景下,幽默语篇成为某些具备共同社会特征的较小团体内的集体狂欢。
在语篇功能层面,传统幽默语篇多属于记述性质的自然语言,完成语篇衔接和连贯所需信息存在于语篇内部,语篇本身可以自给自足。而新媒介背景下,幽默语篇多是网友们在线互动的结果,有多模态化的趋势,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所需要的信息不仅仅存在于语篇的语言语境中,更多的缺省值需要从语篇的社会语境中去寻找,受众需要综合视、听等多种感官系统来识解语篇的幽默。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传播体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和思维方式,作为该传播体系的一个元素,幽默语篇在改变着我们的同时,自身也发生着革新和变异,在形式、内容和功能上以加速度的方式发生着非范畴化的现象。在形态上,幽默语篇呈现出多模态化趋势,传统语篇中文字模态的统治地位在下降,而其他符号模态的地位在上升。幽默语篇的篇幅在逐渐缩小,句长在逐渐缩短,很多时候,一句话就构成了一则幽默语篇,甚至只言片语就构成一则幽默语篇。新媒介背景下的幽默语篇在内容上也呈现出方言化的态势,成为具备共同社会特征的网民独特的娱乐方式,同时语篇具有极强的繁殖力,给出一个模板,网友们就能无限制地复制幽默。此外,幽默语篇的三大元功能,即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都发生了非范畴化现象。
幽默语篇是社会现实的表征,它在建构社会现实的同时也在解构着社会现实,解构社会现实的过程中自身会失去某些原始属性,或者出现一些新的特征,逐渐远离幽默语篇范畴的典型成员,这一过程就是幽默语篇的非范畴化。范畴成员在非范畴化过程中处于一种不稳定的中间状态,经过时间的沉淀,这些成员可能成为范畴的典型代表,改变原有范畴的属性,重新构造出新的范畴,也可能被历史淘汰。当幽默语篇的属性发生改变时,也即幽默现象的载体发生改变时,它所承载的幽默技巧、制笑机制,也必将受到影响,人们需要重新审视幽默研究的既有结论。
[1]SALVATORE A. Linguistic theories of humor [M]. Berlin,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1994.
[2]卢德明. 浅析英语语言中的部分辞格幽默[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0(4):47-54.
[3]王燕. 从修辞角度看英语幽默的语言特色[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88-189.
[4]VICTOR R. Semantic mechanisms of humor[M].Dordrecht: D.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1985..
[5]NEAL R N. Conversational joking: Humor in everyday talk[M].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3.
[6]张淑静.幽默的语用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3):34-38.
[7]李兰萍.语用原则与英语幽默[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32-36.
[8]王文斌,林波.英语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探究[J].外国语, 2003(4): 32-38.
[9]徐立新. 幽默语篇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
[10]MICHAEL S. Discourse analysis: The sociolinguistics analysis of natural language[M].Oxford: Bacil Blackwell,1983.
[11]ROBERT H. On the structure of punchlines [J].Hum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1991(1):61-108.
[1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13]VILLY T. Jabline in narrative jokes [J].Hum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2003(3):315-329.
[14]SALVATORE A. Humorous texts: A semantic and pragmatic analysis[M].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2001.
[15]刘正光.语言非范畴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6]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
[17]曾方本.多模态符号整合后语篇意义的嬗变与调控——兼论从语言语篇分析到多模态语篇分析转向时期的若干问题[J].外语教学,2009(6):28-32.
[18]ROLAND B. Rhetoric of the image[M]// Image Music Text London: Fontana, 1977.
[19]GUNTHER R K,LEITE G,THEO V.Discourse semiotics[M]//TEUN A D.Discourse as Structure and Process.London:Sage Publications Ltd,1997.
[20]张薇,王红旗.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J].济南大学学报,2009(1): 25-28.
[21]BARON N S.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as a force in language change[J].Visible Language, 1984(2):118-141.
[22]“360体”又红了[N].洛阳晚报,2011-08-09(B11).
[23]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4]杨信彰.多模态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J].外语教学,2009(4):11-14.
[25]NIALL L.A derrida dictionary[M].Oxford: Blackwell,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