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峰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
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阶段,经济转型步伐明显加快。第三产业中各类新兴行业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且迅速发展壮大。2013年郑州市GDP同比增长10%,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1.2%,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1]目前,中原经济区和郑州市“三大一中”(大枢纽、大产业、大都市和建设中心城市)战略的实施,给郑州市中原区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中原区正处在围绕“一主业、两集群”(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业,打造两个千亿级的纺织服装产业和家居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寻求第三产业发展优势,为中原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运用区位熵理论,从产业增加值和产业从业人数的角度来分析当前中原区第三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对中原区第三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由哈盖特(P.Haggett)[2]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具体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区位熵指标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区位熵值的大小来衡量其发展强度,即其值越大,发展强度越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企业数量、产业总产值、产业增加值、产业销售收入、产业从业人员等指标分别计算。
假设某区域包括 i(i=1,2,3…n)个城区,j(j=1,2,3…m)个行业。Lij为j地区第三产业中i产业的增加值,LQij用来表示i地区j行业的区位熵,则区位熵计算公式为:
当LQij>l时,表明这一区域内某项产业比较优势明显,显示出该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竞争力较高;当LQij=l时,表明这一区域内某项产业处于发展平衡状态,产业优势并不明显;当LQij<1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处于比较劣势,竞争力偏低。
本文采用《郑州统计年鉴(2013)》公布的第三产业14个具体产业作为分析对象,这14个具体产业分别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为使区位熵值客观公正反映中原区第三产业各行业发展状况,避免单一指标计算带来的片面性,本文选用反映产业发展水平的两个指标对中原区第三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即第三产业各行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各行业从业人数来计算对应的区位熵。根据产业区位熵公式以及郑州市城区第三产业和中原区第三产业相关统计数据分别计算出两种指标的区位熵及排名,如表1所示。
表1 按两种指标计算的产业区位熵及排名
数据来源:《郑州统计年鉴(2013)》。
从以中原区第三产业产业增加值为数量单位分析的产业区位熵数据来看: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单位数量区位熵为3.15,表明中原区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具有比较优势;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区位熵为1.72,房地产业的为1.22,住宿和餐饮业的为1.03,金融业的为1.11,教育的为1.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为1.01,说明中原区在房地产业、金融业、教育行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强度高于郑州市各区平均水平。但是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发展强度远低于郑州市各区平均水平。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及以传统行业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区位熵分别为0.31、0.45,不足郑州市各区平均发展水平的一半,发展优势明显偏弱。
按照第三产业各行业从业人员计算的区位熵中,大于1的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6个行业。由此可见,从人员投入角度分析,中原区在上述6个行业的发展强度均高于郑州市各区平均水平,人力资源优势明显。中原区的住宿和餐饮业(0.8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0.86),批发和零售业(0.69),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08),金融业(0.46),信息传输、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58),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1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07)的发展强度都低于郑州市各区平均水平。尤其是中原区的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发展强度在郑州市各区明显处于劣势。
综上分析,从发展的强度和质量上看,中原区第三产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除个别产业区位熵值远大于1外,中原区第三产业整体的发展水平低于郑州市各区平均发展水平。
1.优势产业
中原区第三产业发展同郑州市各区平均水平相比,相对较强的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及房地产业,从行业增加值和从业人员规模这两个方面均能体现出来,说明中原区传统第三产业基础好,发展强度高于全市各区平均水平,具有明显优势,对中原区第三产业的发展贡献较大。中原区2011年提出全域城市化以来,凭借中原新区建设开发、常西湖新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等战略布局,房地产发展优势逐步显现,发展潜力较大。教育行业从业人员区位熵排名第3,说明中原区人力资源充足,为教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要素投入条件。
2.劣势产业
中原区第三产业发展同郑州市各区平均水平相比,相对较弱的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除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之外,其他5个产业不论是产业增加值区位熵,还是产业从业人数区位熵均小于1,这说明中原区不论是新兴第三产业还是传统第三产业在发展规模上还比较小,不具备竞争优势,需要进一步做好发展定位,促进其更好更快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中原区第三产业各行业发展中明显处于优势地位的是传统服务业,已经成为带动中原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新兴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低,发展潜力巨大。鉴于中原区第三产业各行业发展不均衡这一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继续保持优势,充分挖掘传统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
综上分析得知,教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房地产业行业增加值和行业从业人数区位熵都大于 1,发展优势相对明显,应继续保持这种发展态势。一是要对优势第三产业加大扶持,使其不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行业地位上进行发展壮大,形成雁阵效应,带领行业共同发展。二要结合新兴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方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2.合理利用区位优势,加速商贸流通行业发展
中原区处于郑洛工业走廊龙头地位,具有郑洛城市重要纽带的区位优势,未能在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这两个传统第三产业取得较好的发展,区位熵值不论是从行业增加值还是从业人数来看,远低于郑州市各区平均发展水平。相关部门应对产业发展配套要素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促进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和邮政业的发展,优化中原区第三产业结构。
3.加快新兴第三产业与传统第三产业相互融合发展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的发展程度均低于郑州市各区平均水平。中原区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辖区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数量多,高素质人才相对集中的优势,做好以下工作:一要为高素质人才搭好干事创业平台;二为稳定人才队伍,要创造充分发挥其知识的各方面环境。做到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来促进新兴第三产业与传统第三产业相互融合发展。
4.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服务质量
一是利用区域内丰富的医疗卫生和生态环境,吸引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居民服务领域,形成多层次、高质量、多样化的社会服务供给格局和功能齐全、业态丰富、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产业体系。二是要大力发展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利用中原区特有的工业遗存,加快二砂创意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动漫设计、休闲娱乐、影视制作等技术水平先进、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创意产业。三是要充分利用常西湖新区和中原新区内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常庄水库和西流湖公园等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文化体验、生态休闲、现代健康服务等都市休闲产业发展。
[1]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陈闻君,胡序勇.基于区位商分析的新疆产业结构特征及影响[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0(5):118-122.
[3]顾春霞.基于区位商分析的浙江省产业结构实证研究[J].经济视角(中旬),2012(2):27-28.
[4]郑州市统计局.郑州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