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二级教务管理工作实施的研究

2014-08-05 12:34陈小丽
科教导刊 2014年20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陈小丽

摘 要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务工作也日趋复杂。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推行二级教务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简要介绍了二级教务管理的内涵及意义,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二级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二级教务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二级教务管理 权责划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On Implementation of Management in Vocational

Secondary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CHEN Xiaoli

(Gua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Art & Design Branch,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00)

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educational forces,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expanding its educational, academic work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plex.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vocational colleges, more and more institutions began to implement secondary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has made some progress. 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econdary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ional management problems have made some improvements targeted secondary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proposal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secondary educational management;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division

1 高职院校二级教务管理概念

高职院校二级教务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主要指的是高职院校通过建立二级学院管理制度,将原来一些属于学校集中管理的权限下放给二级学院进行单独管理,高职院校则更注重于学校整体的未来发展与管理,而二级学院则对其自身学院的发展负责,具有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和职责。

高职院校二级教务管理模式是对高职院校管理的一种探索和实践,相对于原先的集中管理体制,其具有一些自身独有的管理特征,如管理体制更加灵活,二级学院可以依据自身特点进行自主决策,管理方法和手段均不再受到学校统一决策的局限,更有利于学院本身的发展;其次,二级学院独立性和自主性更强,成为学院真正的管理主体,其可以在高职院校的授权范围内,对学院资源进行自主支配,而且权责更加明确和清晰。总而言之,二级教务管理模式相对于原先的管理模式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管理模式的创新。

2 高职院校实施二级教务管理模式的意义

(1)实行二级教务管理模式是教育事业激烈竞争的需要。近年来,高等教育逐渐实现普及化,教育事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机构,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不但学校数量不断增多,院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教务事务日益复杂,原有的一级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院校发展规模的需要。在这种状况下推行二级教务管理模式,不但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更是高职院校应对高等教育事业激烈竞争的需要,高等院校亟需通过实行二级管理模式,来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院系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增强高职院校的整体调控功能,保障学校的办学发展方向和办学效益。

(2)实行二级教务管理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多,院校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提高院校的办学效益和质量是高职院校在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实行二级教务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使院校领导从繁杂的教务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加注重于院校整体的发展与未来的规划;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体制和管理创新,使院系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管理各自院系的教务工作,充分发挥各个院系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院校的发展。

3 高职院校二级教务管理的问题分析

(1)管理理念难以转变。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均是由中专类学校转化而来,其管理的思想和理念仍然停留在一级管理模式阶段,例如内部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缺乏科学民主管理思想等等,即使推行了二级管理模式,由于其思想观念不能改变,对新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不能够认同,甚至部分领导本身就反对推行二级管理模式,那么二级管理模式必然不能够良好地运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2)权责划分不明确。高职院校推行二级教务管理模式最重要的就是要将院校的管理职责和权限进行明确的划分,才能使院校和院系之间能够合理地分工,各司其职。倘若职权划分不明,那么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工作难以配合、互相推诿等现象,倘若权责划分不对等,那么势必会影响到院系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使院系真正地发挥其管理能力和作用,推行二级教务管理模式也难免会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endprint

(3)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推行二级教务管理模式,权责划分是基础,规章制度是保障,只有完善的制度体制才能够让二级教务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制度建设工作落后,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必然会是二级教务管理工作难以深入推行,院系的具体管理工作无章可循,制约二级管理有效性的实际发挥,影响了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4)机构设置不健全。推行二级教务管理模式,院校和系部之间各自有各自的职责,院系成为管理的主体,如果职能部门设置不够健全,那么势必会出现教务工作无人管或管理混乱的现象。在现实情况中,确实有一些院校照搬普通高校的办学模式,职能部门设置不合理,导致管理混乱现象的出现。

4 加强高职院校二级教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及时转变管理理念。思想是否能够转变是改革成败的关键,要想推行二级管理模式,首先就要认同二级管理理念,通过开展培训、讨论等活动让全体教职员工知晓实行二级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把思想统一到“一切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提高管理服务效能”上来,牢固树立院系部在学校办学活动中的实体地位和教学中心地位,真正实现管理思路的转变、管理方式的转型和管理效能的提升。

(2)合理划分职权,做到权责对等。实施二级管理,首先必须制定校、院系部二级管理规程,明确院系部与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和权限。二级管理的关键是改革内部管理层次和权力结构,做到简政放权和管理重心下移,学校要在行政和学术两个方面赋予院系部自主权。其次,要重构校级职能机构职责与权限。二级管理模式下,校级职能部门的职责应从单一的管理为主转变为以管理与指导、参谋与协调、服务与保障、检查与评议、监督与评价为主,校级职能部门在二级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指导者、服务者、协调者和研究者。只有明确、对等地划分权责,才能够调动院系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推行二级教务管理模式。

(3)完善二级管理制度。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需要制度的约束和引导,加强制度建设,是实行二级管理、依法治校的保证。一是要通过建章立制,明确界定学校、职能部门、院系部的职责;二是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细则和责任追究制度,使学校对院系部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三是要加强院系部内部制度建设,尤其是要在教学、人事、行政财务管理方面全面梳理办事流程,逐步建立起规范科学的院系部内部管理体系。

(4)设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在遵循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基础上,综合传统科层治理机构和扁平化管理模式的优点,探寻合理的二级管理模式。首先要扁平化设计总体布局,根据人才培养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合理确定管理层次和幅度,精简机构,整合系部。其次要区别对待,在学院领导层和职能部门之间体现科层管理特征,强调执行力;在院系部内部实行扁平化管理,强调学术权力;在职能部门和院系部之间,通过预算管理、目标考核、制度约束等途径,实现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1] 高飞,史新民.高职院校二级管理工作探析[J].职教通讯,2012(20).

[2] 孙俭.二级管理:科层制和扁平化的对立统一[J].科技创新导报,2009(9).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