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道德水平现状探究

2014-08-05 00:50:46王朝正
科教导刊 2014年20期
关键词:对策大学生

王朝正

摘 要 当代大學生道德现状和道德修养观,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发展,更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因此,必须认清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现状,以提高其道德修养水平和道德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水平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Univers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Period

WANG Chaozheng

(School of Marxism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Abstract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orality, not only relates to its own development, more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 must identify the moral status quo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moral level and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moral standards; countermeasures

1 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

1.1 德育方式不当

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是尤其重要的,其中所运用的方式也体现了高校德育的水平和大学生的道德水平。采用适当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而如果没有利用好适当的方式就会影响大学生的德育水平,不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高校德育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新时期“四有”青年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校对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要使大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观,要让其道德水平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在当代高校德育建设中,教育内容的老化和教育方式的单一,使得高校德育建设面临重大考验。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大部分仅仅停留在课堂讲述,课外实践活动微乎其微,没有真正带领学生走向实践,在实践中让大学生认识到道德的力量和作用。仅仅只有刻板的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关怀,缺少人文情感的熏陶感染,过度重视成绩,忽视了对其精神世界的改造。这都是在高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1.2 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

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大学生自身已经处在成年人的状态,拥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他们具备高素质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有着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他们清晰地明白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也在努力遵守这些道德要求,可是可以明显看出有部分大学生,虽然明确知道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但并没有真正遵守,存在着思想和实践上的重大矛盾。每当出现社会事件的时候,大学生们往往可以站在道德的高度进行是非的评判,也可以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要求,当他们认可这种社会道德规范时,便会自觉地运用这些规范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实践中来,这充分说明大学生并不是不了解这些道德规范,反而可以利用这些道德标准去要求和谴责不公平的社会行为。但当涉及到大学生自身利益的事件的时候,有部分大学生不能按照正常的社会道德来严格要求自己,这时就会产生他们的认知和实践的矛盾,在这种矛盾中,人总是会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于是有部分大学生在面临自己的利益问题的时候,就会选择忽视道德规范,甚至会为了自己的私利做出违反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这也正是大学生中所存在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上的脱节的体现。

1.3 较强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反映,特别是自己对自身的精神世界和体验的一种认识和态度,是人们认识自己和认识自己与世界关系的统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个性也逐渐发展起来,因此,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会慢慢变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大多数的大学生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环境里,家长的宠爱会使他们慢慢变得自我起来,不再顾及他人的感受,有时候会慢慢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主要表现为自私,任性,霸道等行为。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这也对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产生了冲击,特别是对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向往和追求外国的生活方式,于是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产生,他们往往会忽视集体利益,在他们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产生冲突时,部分大学生会选择漠视,甚至不惜损害集体的利益,来顾及到自己的个人私利。有些大学生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观念影响,甚至利用他人的关系,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谋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2 大学生道德现状的原因

2.1 社会的不良因素

由于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观念的影响不容小视,大学生尚未真正进入到社会活动中,“三观”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认知的不足,导致他们对于社会观念的波动也产生了偏差的理解。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的看法,不公平的现象的理解都存在迷茫,觉得自身受到的教育与社会活动的实践有鲜明的反差,很可能对所受到的道德教育产生怀疑。

而且,中国目前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受到外来思想观念的腐蚀,传统思想观念也不断被现有的社会事件所冲击,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尚不完善,还有待民众的接受和实践。在整个社会都在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人们的精神世界不能跟上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因此民众的思想道德观念也都有着功利化的色彩。而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精神世界的水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是当他们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时,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状,对于负面新闻的报道,身边成年人的不良道德行为,以及社会不公平的现状等等,这些都导致大学生开始慢慢变得迷茫和浮躁起来,开始关注物质利益,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忽视了自己的道德观念的建设和实践,忽视了自身的精神世界的完善,因此造成了现如今大学生道德水平堪忧的状况。

2.2 學校和家庭因素影响

在思想教育方面学校应该充分发挥主要作用,但是部分学校对德育工作的不重视,追求学术的功利化,忽视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 学校教育重视科学文化知识,轻视道德教育,学校的德育管理的作用逐渐弱化,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不足,养成教育和素质教育等往往流于形式。学校忽视了学生品德的培养,另一方面,一些教师不重视职业道德修养,当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由于教师的业务水平不够,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能够及时对这些问题做出反应,解决学生的思想偏差,不能够及时纠正,自身未能以身作则,没有很好地关心尊重学生,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这不仅使得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没有落到实处,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迷茫和困惑,这些都导致了大学生的道德水平的下降。

学校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轻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没有认识到道德对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仅保留课堂讲授灌输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刻板的教育形式并不能真正地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没有实践的实际操作的道德教育中,就无法引导和纠正其思想观念存在的缺陷和偏差。

在家庭方面,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父母自己的言行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目前中国社会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导致父母过分宠爱孩子,这有时候会变为溺爱,造成子女的独立性很差,形成唯我独尊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部分父母也只要求子女的成绩,没有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子女需要的道德规范的认知,也没有及时梳理和引导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的这种过分溺爱,会让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自私自利的思想。同时,大部分父母一心只关注孩子在学业上的发展,期望他们能够有优异的成绩,但这样往往就忽略了在思想道德和社会规范方面对孩子的教育,这些都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中道德意识的淡漠。

3 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对策

3.1 丰富校园文化,改革教育手段

高校在建设自身环境的同时,需要重视大学生课余时间活动的开展,利用丰富的校内活动和校外的实践活动,寓教于乐,满足学生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把课堂上的思想道德教育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的身边生活,在实践中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和思想道德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高校独特的文化环境,还是独有的教育学生的手段,这种教育手段是利用无形的文化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改造自己的精神世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丰富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的有效手段和最佳的解决方式。高校的校园文化无形中感染学生的行为,学生可以实现道德的自我认知,自我约束,起到良好的规范行为的作用。重视高校的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大学生达到知和行的统一,陶冶他们的情操,促进和谐发展,是大学生实践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重要方式,也是促使大学生自身道德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

3.2 加强大学生道德实践

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的重要手段就是道德实践,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活力无限,他们具有新鲜感,乐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而真正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是需要在社会实践中慢慢体验和感悟的,在社会实践中树立道德的认知,体验道德的力量,巩固道德的信念。只有在道德实践过程中,才能让大学生认同道德规范本身,重视道德理想观念,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加强对道德的理解和完善,服从道德约束,才能支配自己在社会上的道德行为。将普遍的道德思想理念深入自己的思想认识中,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完善自我品格修养,积极履行道德义务,达到完善道德意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杨健.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与对策.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9.

[3] 焦岚,于海洋.当代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成因探析.中国青年研究,2011.4.

[4] 杨林国.当前德育问题的若干思考.南京师大学报,1997.2.

猜你喜欢
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28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学生之歌
北方音乐(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