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明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初中生物教师又面临着一次严峻的挑战。生物教师原有的教学模式被打破,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态度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了我们农村初中生物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生物教学;教学能力;提升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界的一次伟大的变革,也是对我们农村初中生物老师的严峻挑战。生物教师原有的教学模式被打破,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态度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何提高生物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教师角色,优化教学效果
俗话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以及扩展性学习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这是旧课程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新课程又能让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对研究课题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综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演”转变为学生活动的“配演”和“导演”,由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转变为新型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转变角色,认真钻研,积极探究,善于“反思”,不断增加自身内涵,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优化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突出学习主体,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本质上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实施“师生互动”,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讨论探究,思辨分析,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提高思辨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可事先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先展示挂图和模型,同时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尔后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景激发,师生互动,直观演示,将模型、挂图及自己的上肢对照起来,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部分结构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这种开放性的课堂,学生兴趣高涨,这样的课堂,真正的师生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在这样高昂的激情下,顺便让学生再分析健康体育课上的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动作的完成就是如此的轻而易举了。
三、调节积极情感,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学生只有随时处在积极自信的情绪中,学习效果才会更佳。情感往往直接影响认知水平。一个人在心情愉快时,就容易通过感知觉接受外界信息,一个人在忧郁、苦闷时,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形。教师就要根据情绪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绪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知识,学生觉得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在讲此知识之前,先讲个故事或谚语,比如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克隆”技术、“一母生九子,母子十个样”等,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愉快、兴奋的正面情绪状态下,再画出若干个从属关系的包涵图表来解释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学生就会容易理解及掌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应用情感调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
四、设计演示实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从狭义来说,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是学生形成良好的求职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的过程。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若能辅之设计合理的小实验,有意识的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生物教学中则将势必容易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总之,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们生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赶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顺应时代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