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兴吉
摘 要:高职学生入学的知识水平、文化基础普遍偏低,甚至还停留在中学的水平,学习大学物理这样的基础课程难度普遍较大,兴趣逐渐减弱。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物理这门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谈点刍见。
关键词:高职;物理教学;思维品质;培养
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心智技能是在解决各种课题或实践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的,而解决课题或实践任务,就需要有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实践证明,具有良好思维品质的人总是善于独立思考,逻辑性、严密性强,并具备思考的深刻性和全面性,以及善于发挥多种联想和概括性联想,并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高职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较差,底子薄,他们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或水平实际上大多还停留在中学水平。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拟就如何通过物理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谈点刍见。
1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置比较新颖的、困难的,同时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于解题中。例如当讲到导体处于静电的性质时,我出了这么一道题让学生思考:一长为L的导体棒在静电场中顺着电场线方向放置时,其中一个端点的电势为4v,问导体棒中点的电势为几v?问题一出,有的学生则不假思索地立即回答到:“2v”。我问为什么,回答说因为是中点所以电势为端点的一半;有的回答说缺少条件,没指明是否为匀强电场。如是匀强电场则是2v。对于前者,显然是顺口开河想当然地回答,基本没有物理概念,只有纯粹的简单数学平均概念;而对于后者,虽说具有一定的物理概念,但姑且不去评说他认为的4v的端点是顺着还是逆着电场线一端,他都犯了机械地套用匀强电场的电势分布特点来回答本题。针对上述两种回答观点我则反问:“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应满足什么条件?具有什么性质?”。通过点拔,学生能得出:“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整个导体是等势体,故棒的中点电势也为4v”的结论。由此可知,在教学中一定要杜绝学生粗心大意,懒于思考的坏习惯。反过来,如果教师不积极引导启发学生认真思考而是包办代替,一味地“嚼烂”了再“喂”给学生,极易养成学生的惰性,妨碍心智技能的形成。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的方面,用不同的方法思考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地对问题加以分析。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一泥巴水平飞来击中能绕上端自由转动的处于竖直静止状态的刚性木棒的中点,问在泥巴碰撞木棒的过程中,以泥巴和木棒为系统的动量和角动量都守恒吗?对于这两问题的回答,首先必须灵活地抓住泥巴与棒的相互碰撞的作用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在这非常短暂的时间内,近似认为木棒仍处于竖直位置。抓住了这一点,不难得出系统所受外力有泥巴重力和木棒上端受到的与泥巴运动方向相反的水平支承力,他们的合外力不等于零,故系统动量不守恒。而在此短暂瞬间,系统所受各外力对转轴力矩都为零,故系统角动量守恒。本题如不是灵活地抓住泥巴与棒的相互碰撞的作用时间是非常短暂的这一点,运用所谓的瞬间效应的极限思维方法,那么对角动量的守恒分析是很难得出结论的。
通过以上教学我们感觉到,它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法去分析解决不同的问题。
3 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推理的严密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选例题时,除注意其针对性、典型性、类型性、多解性、变通性外,一定要重视分析、讲解和示范,特别是新讲授课中的例题。讲解和示范即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方法和步骤,克服盲目的拼凑和猜测,双向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和推理的严密性。譬如,动力学问题中跟滑轮有关的计算一般有二种情形:理想和实际滑轮。所谓理想滑轮即滑轮质量不计的情形,此时解决跟滑轮有关动力学问题,可以按照动滑轮可省一半力,定滑轮两边拉力大小总保持相等去处理;所谓实际滑轮即滑轮质量要考虑的情形,此时解决跟滑轮有关的动力学问题,往往要已知滑轮的质量和半径或直接告知它的转动惯量,此时不可以按照动滑轮可省一半力而定滑轮两边拉力大小总保持相等去处理,而一定要利用转动定律对滑轮列方程再结合其它条件求解。所以解题前一定要首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包括隐含条件)确定类型。
4 培养学生多种联想和概括性联想——即培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思考问题时还常常只有单一具体的联想而忽视可逆联想,从而造成思维途径狭窄、呆板,不利于优良思维品质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多种联想。例如反向思维法(包括反证法)、极限思维法、类比法等都属于多种联想。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人材的重要途径。篇幅所限不叙。
还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全面性由于篇幅所限不叙。
总之,上述思维品质的培养并不是孤立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灵活掌握,互相穿插交织,有机结合进行才能达到目的。当然,只有当学生的思维方法正确,他们的思维品质才会得到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围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这样,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才能互相促进与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