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林 李景龙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计算机实践教学的一些改进措施,希望对于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实践教学
1 引言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而对于我们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更为重要,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根本,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教学形式简单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如何加强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己成为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2 实践教学改革的几个方面
⑴加强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实践教学是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讲授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实践教学通过的实际操作将所学到的知识付诸了实际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高职院校我们应该把实践教学放在比理论教学更为重要的位置上,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与社会实际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实训室是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要加大对计算机课程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购置实践教学中急需的设备,不断更新和添置新的实践教学设备,为实践教学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⑵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和水平,计算机课程教学在方法上应注意深入浅出,理论结合实际,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例如:对于计算机原理等课程讲授的课件应尽量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对各种高级语言和软件应用等课程应讲授与上机实习同步进行,如我校计算机专业类学生每人备有笔记本电脑,课堂教学中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极大的增强了学生学习效果;对于编程技巧等课程可以利用多媒体采用现场实验引导的形式。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样学生掌握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的自主性就增强了。
⑶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容和谐的氛围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先决条件。在教学中,作为教师一定要利用好班级内部资源,比如,实践课上采用“以强带弱”的方法,让学习效果较好,操作较熟练的同学帮助掌握程度相对较差的学生,这样更助于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增进班级团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果,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启发学生去积极的去探索,去思考问题。学生在轻松融洽的学习环境中,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主动学习,这也正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希望看到的效果。
⑷结合社会需求,进行合理的任务设计:任务设计要更加强调综合性,综合任务设计相当于融合了多门课程的综合项目,着眼于原理与应用的结合,使学生切实学会如何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任务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提高和融合所学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多方面的能力,如综合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等,另外,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社会岗位需求,并充分考虑学生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
⑸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加强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其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应针对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课程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教学,如定期开展打字比赛,小程序设计比赛,办公软件应用技能比赛等。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随着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的日趋重要,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这个环节是否真正具备了计算机实际操作的能力,合理的、准确的、科学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高职院校应建立与理论教学评价等值的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考评,这样不仅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指导作用,而且可以促进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另外,在实践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特点,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做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根据具体课程辅助其它教学方法。二是要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和时间,使其能熟练掌握所学内容。三是在考评制度中,应增加实践技能分支,督促学生多做多练。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在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教学方面,努力探索优化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创新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拓展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路,建立科学的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