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最佳途径和实施步骤

2014-07-17 06:39何木贵
教师·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实施步骤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

何木贵

摘 要:由于家庭背景、遗传因素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在知识的接受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学习水平上的差异性需求,对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最佳途径;实施步骤

分层教学的实施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统一制定的,并且以学生之间不同的学习能力、知识和技能基础和个性特征等作为分层划分依据,根据层次之间的不同需求,从而更好地设计出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相适宜的途径和实施步骤。

一、分层教学指导意义

在数学学习方面,有些学生表现出很强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引领,就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但是受到传统课堂教学氛围的约束,仍然要与其他水平的学生共同学习,浪费大量的时间。与之相反的学生,其学习能力和习惯较差,不能够完全吸收老师所讲的内容,对于知识的灵活应用也难以独立完成。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差异,学生不但会对数学学习渐渐失去兴趣,还会造成课堂上的“高不成低不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得不到良好引导,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原地踏步甚至是退步。

二、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最佳途径

1.新授课的分层教学途径

(1)概念性教学授课。概念性教学是常见并特殊的教学内容,一般以依据或者是一段文字作为课堂总结,学生难以接受这种呆板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找素材,进行情景创设,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进行合作性的探究学习等,使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2)计算型新授课。计算型教学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计算是在生产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数学的计算教学课堂中,应用自主性探究学习方式,简化抽象的数学问题,使其直观并容易理解,符合小学生性格和学习特点,更深一步地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运用和掌握。利用分层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分成不同小组,对于不同的学习小组,教师可以分配不同计算任务量,小组成员在完成每一个计算习题后,都要进行思路分析和总结,然后小组进行讨论,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3)应用题的教学新授课。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阶段性目标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融合实际生活学习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教师启发下可以开展调查和动手实验等教学活动,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巩固学习内容,从而为数据收集和合作实验奠定基础,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逐步培养小学生扎实的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继而将这种学习能力体现在数学应用习题上。

2.复习课的分层教学途径

复习课是以系统复习以往学过的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任务,通过复习课可以加深学生知识,查漏补缺、应用扩展和树立知识体系,对于提升学习技能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价值性问题,并联系实际设计不同的开放性联系习题,使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学习锻炼,共同完成学习进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三、分层教学实施步骤

1.合理分层知识结构

教材的制定一般是根据中等水平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内容过于简单和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设计一些挑战性数学内容,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水平设计不同的问题,基础较弱的学生设计一般性的问题,对于全面性的全班学生的提问,可以使教师总体了解班级情况,便于教学管理;另外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造性问题,有利于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

3.区别性地辅导工作

教师应该从心理上接受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及时了解学习进度情况,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全面地学习发展,缩小个体差异。

分层教学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重视并缩小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这也是“因材施教”的集中体现。

参考文献:

[1]孙 娜.开展小学有效数学活动的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2]倪晓燕.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3).

猜你喜欢
实施步骤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
人才培养中的商务管理(中亚方向)专业“现代学徒制”探索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对小学语文“课内素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