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加军
摘 要: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高中德育面临着多元化思想的冲击,高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高中德育教师应保持对学生德育的敏感性,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培养高中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城镇化;高中德育;挑战;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扩展、农村环境正向城市环境渐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中学生正处于是非观念、自主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受城乡思想交汇的影响,思想上出现多元化趋势,这也正是德育教师应该首先关注的现象,并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一、城镇化给高中德育带来的挑战
城市规模日益膨胀带动附近农村首先出现城镇化现象,种种城市的生活方式迅速改变了农民原有的生活状态,同时给其思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1.城镇化过程中人员素质的滞后
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很多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一些因城镇建设而失去土地的农民也开始向人口密集的城市流动。代代相传的农耕技能在城市中没有用武之地,农业人员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不足便凸显出来。他们无法改变自身文化素质的缺陷,便把希望凝聚在下一代身上。高中学生受父母观念的影响很大,考试成绩也成为父母判定子女是否努力学习的唯一标准,唯分数论统治着绝大部分农村家长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十分不利。同时,统治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也具有思维守旧、积习难改等特点。城镇迅速崛起,而居住在城镇中的居民仍保留着原有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遵守秩序等与现代文明不匹配的人员素质缺陷便显现出来。很多高中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一时难以改变旧有的不良生活习惯。
2.城镇化过程中家庭结构的嬗变
家庭对高中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在校外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场所。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很多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他们将子女托付给孩子的祖父母照看,造成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的高中学生在家庭教育上的缺失。很多高中学生因此处于长期无人监管的状态,情感上渴望家庭生活却又得不到满足,造成他们性格上放任自流。同时,外出的父母因为长期不能在一起生活,夫妻情感淡化,很多长期务工的农民工组成临时家庭,加剧了高中学生对家庭的不满,更加容易造成性格的扭曲。
3.城镇化过程中价值信仰的缺失
传统的根深蒂固的农村观念受到城市思想的冲击后,让很多高中学生、甚至家长教师的价值信仰出现混乱和波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西方思想让传统的节约、勤劳等朴素的信仰出现动摇。城镇化让身处其中的原著居民一时无法找到应该坚持的理想和价值观念。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文化市场受到的冲击很大,各种不同于主流和传统的思想文化得到传播,让社会经验尚浅的高中学生在价值观念上出现迷失,自己坚持过的好好学习、刻苦读书等观念受到一夜暴富的打击,出现理想上的迷茫。
二、城镇化过程中高中德育的对策
1.转变观念,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很多教师在从事德育工作的时候,仍然坚持传统的说教、强迫等方式,这并不适合思想复杂多变的高中学生。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从学生的具体思想情况出发,减少强硬的工作方式,加强引导和说服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得到转变。
2.改变方法,用正确的思想鼓舞人
首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甄别不同思想观念的能力,让学生遇到新的观念时能够自主做出正确的选择。比如,面对网络上传播的大量思想,应教育学生吸收积极向上的思想,摒弃消极腐朽的思想。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价值观念,摒弃小农思想中的“奴隶意识”,敢于挑战错误的行为和思想。最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让学生坚信努力学习、勤奋劳动必定能够创造未来。
3.建章立制,用正确的规范激励人
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制度激励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把德育工作推广到全体教师队伍,避免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德育的现象,建立一套完整的奖励、处罚、选拔、考核、监督各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
学校及社会应充分认清城镇化对德育带来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采取有针对性的办法开展各项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永健.城市化背景下农村中学创新德育方式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2]刘日帮,钮秀渠.对加强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09(5).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