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果明
摘 要:高中学校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于实现由“分本”管理向“生本”管理的转变。“生本”管理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它的核心理念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生本”管理的实施也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让教师的工作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姿多彩、更富有挑战性,让学生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各种素养得到提高,应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的能力更强。
关键词:“分本”管理;“生本”管理;尊重学生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1]。高中学校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于实现由“分本”管理向“生本”管理的转变。
一、“分本”管理与“生本”管理的内涵
顾名思义,“分本”管理是以分数为根本的管理,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以提高学生的分数为目的、以考试为中心来展开,“分本”弥漫于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现于学校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机构、工作方案、工作评价中。于是,分科从高一开始,开课向高考科目让路,课时超标,学习超时,训练超量,分数超“重”。结果,学生的活力变少,健康变差,习惯变坏,思想变乱。
“生本”管理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它的核心理念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的。
“生本”管理与“分本”管理显著不同的是落实了“三个关注”:一是关注未来,即按照未来发展的要求培养兴趣,提高素养,发展能力,养成习惯;二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三是关注学生当下之需求,尽可能地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考取理想的学校。
二、实现“分本”管理向“生本”管理的转变是各方之要求
一是教育自身的要求。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改革开放初期,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业化为主要目标,我们的教育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把学校当“工厂”,把教师当流水线上的“工人”,把学生当“产品”,强调类型化、单一化和规模化,过分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略了价值观念的传递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粗放型的教育模式就像一把双刃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促进了经济的腾飞,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的无限放大也导致了整个社会的浮躁与贪婪[2]。今天,回归教育本质,办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教育应成为教育的自觉选择。
二是学生的要求。每一个学生都会憧憬未来,内心都希望自己有出息,有希望当将军的,有希望当科学家的……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期望自己的理想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那么,生本管理就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充分发挥学习的潜能,考上理想的学校。另外,生本管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在学校做过一项问卷调查:在身体健康、品德高尚、学业卓越中你首选什么?有76%的学生选择了身体健康,只有7%的人首选学业卓越。可见学生也知道:健康高于品格,品格高于学业。我们的教育有什么理由和学生过不去呢?
三是家长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的想法也慢慢地在变化着,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只一次地向我们的学校提起:一定要重视体育,重视学生的健康。有一次,我和一位家长谈心,谈到他对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期望的时候,家长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能拖得动板车子就行!2013年因为场地的问题,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我校”)高三有一段时间没有做操,有家长还向教育局“告状”。最近,长沙市雅礼中学一高才生跳楼更让许多的家长“顿悟”:孩子,你只要好好活着就行。家长已非常清楚:儿女成龙成凤的前提和基础是好好活着与身体健康。让孩子有正确的生命认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是家长送孩子到学校来的基本要求。
四是教师的要求。“分本”管理总在挤时间上做文章,学生时间很紧,老师也“没空”,没时间学习,没时间休息,没时间锻炼,每天总是一成不变、机械地工作,只有劳累、刻板、烦躁,没有多少轻松快乐的时候。而生本管理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教师也“有空”了,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了,自然,身体棒起来了,心情好起来了,情趣高起来了。更何况,生本管理让教师从只关注或者过分关注分数转变到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工作更有多样性,更具挑战性,更有趣味性;另一方面,有一技之长的老师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更容易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满足感、自豪感,有更强的幸福感。“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3]
五是国家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指出了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很明确地规定了高中的任务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或者公民基本素养。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教育任务被认为是升学或者升学就业兼顾。从实质上说,这是工具主义教育倾向在高中教育中的反映。无论从国际还是从我国发展上来看,高中教育要超越工具性,转向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和人格。这种公民素质和人格培养并不排斥升学和就业的任务,而是为学生打好终身教育的基础,为学生升学、就业或者今后的发展打基础,它是一个更为宽泛科学的任务。
三、我校在“生本”管理上所作的尝试
1.课程计划中,体现“生本”
“生本”作为一种管理理念,要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最重要的是体现在课程里。首先,我们按规定开足开齐各类课程,确保学生知识与能力上没有“空白”;其次,我们严格按课时标准开课,以免“厚此薄彼”;再次,尽可能多地开设选学课,让有特长的学生特色成长;最后,出台推进社团建设的方案,让学生在自己独特的领域里自主发展。
2.学校管理上,重视学生的参与
我校倡导学生自主管理,把相当一部分事情交给了学生:广播体操、眼保健操、晚自习纪律、唱歌时间、卫生检查、寝室管理都由学生干部负责,学生查得细、查得勤也查得准,而且能及时公布情况,按时进行评比,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师已完全不必为这些事去花什么心思了。我们还经常组织班团干部进食堂,让他们了解食堂是如何采购、加工、留样、分发、清洗的,既让他们喜欢上食堂的“大口味”,又对食堂的工作进行监督,促进食堂的工作。
3.教师安排上,让学生说了算
关于教师的安排,我们出台了九点意见,其中主要一点是教师由高二升高三,学生的满意率必须超过85%,否则就不能上,多次升不上高三的要调整到非教学岗位上去。这些规定促使教师去思考学生的需求,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促进了教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变,提高了课堂的针对性。
4.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
学校倡导与推动的“新课堂模式”课,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参与。首先,学习小组的名字、口号、分工、组规组约均由学生确定。其次,在学校方案的统一指挥下,各班出台了对学习小组的考核方案,促使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加强自律意识,促进纪律意识、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为组争光,少扣分,甚至不扣分。最后,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交流和探究,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endprint
5.身体锻炼上,让学生自选
我们推行体育课模块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在武术、体操、球类中选择自己的锻炼项目,使之成为伴随终生的锻炼特长。
四、生为本,乐无穷
生本理念的深入贯彻,让学生实现了“四有”。
一是有了时间。学生在教室里的时间少了,在外面的时间就多了,利用这些时间可以参加体育锻炼,参加社团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如我们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社区里的小学生、初中生进行登记,并抽出时间对这些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不仅得到了辅导学生的欢迎、家长的喜欢还有社区领导的好评,而且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所以觉得特别有意义。
二是有了机会。课堂上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不清楚的可以问他,他不清楚的我可以帮他,多惬意。学生在课堂上是思维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模块教学的体育课上,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既有统一的动作训练,又有对抗性很强的集体活动,上课四十五分钟没有一秒浪费,多舒服!
三是有了尊严。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中学生的意见能得到重视,学生的想法一般能够得到实现,学生的做法只要是对学校有益的能得到认可,学生在学校的民主权益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学生想和校长谈心只需往校长信箱里放一张纸条就行,想和校长一起吃饭只需在星期一(校长试餐的时间)走到校长所在的餐桌就行。学生像一个“大人”一样有尊严,有地位,能不高兴吗?
四是有了发展。学生毕业时的身体指标比入学时的指标明显好了,高年级的学生各种习惯明显好于低年级的学生,学生的胆量越来越大,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特别是处理交往中冲突的能力不断增强。尤其可喜的是,学生渐渐形成了一些行为准则和一些比较成熟的思想观念。有个学生曾在周记上写过这样的话:老师,您天生就是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听您的课是一种享受。但是您讲到精彩处常常会与高考联系起来进行强调,让我有点“难受”,为什么您就不能用您的精彩培养出“有思想”的我们,成为我们的人生导师,而非得把我们往“功利的高考”上引呢?
生本管理的实施也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让教师的工作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姿多彩、更富有挑战性,让教师有机会按自己的想法工作和生活,在专业上更加精进,在生活上更加幸福快乐。生本管理的实施,让学生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各种素养得到提高,应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的能力更强。近几年,我校高考的二本升学率逐年提升,从百分之五十多涨到了百分之七十多,就得利于此。
当然,生本管理的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观念的创新,需要全体教师的认可与支持,需要机制的保证,还需要领导层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作为保证。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十八大报告[R].2012.
[2]黄 飞.耕学载道——校长能力的五项修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