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大伟
摘 要: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犹如治水,既需要“堵”,更需要“导”。而批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师以学生为本,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其个体差异,找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教师让批评变得宽容一点,让批评变得甜蜜一点,让批评变得幽默一点,能够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药到病除之功。
关键词:教育工作;批评;方法
批评是教师做好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学生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在现实教育中,有的教师在遇到学生犯错时,不分青红皂白,采取暴风骤雨式的讽刺挖苦,不但不能取得效果,反而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破坏师生间和谐的情感。
批评是一种手段,更是一门艺术。我们大可谱写一曲“批评变奏曲”,运用智慧去劝诫、引导学生,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让批评变得宽容一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批评孩子的错误,宽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从此,再无弟子违规出寺。
老禅师对弟子的批评如同武林高手的“踏雪无痕”一样,平静舒缓中显示出强大的威力。这就是宽容的力量!
宽容不是纵容,其间饱含了师者浓浓的爱意。面对孩子们的小错误,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提醒的眼神,一句简单的劝告,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师有这样博大的胸怀和境界,学生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会明白教师的拳拳用心,更会心存十分感激,然后欣然改之。
二、让批评变得甜蜜一点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似乎是至理名言。其实,良药不必苦口,忠言也不必逆耳。只要我们换一种方式,给批评裹上一层糖衣,给批评染上甜蜜的色彩,批评就可以甜蜜起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陶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泥块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校长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没有严厉地批评,没有狂风暴雨般的责骂,而是从细小的事情上,发现其身上有尊重人的品质和自我矫正的潜力。陶先生给的四块糖果,并不是普通的“糖果”,而是包裹着甜蜜的良方,是“精神糖果”。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教师不妨尝试着给予他们一个甜蜜的批评,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如此,学生既知道了错误,又很快愈合了因犯错而引起的心灵创伤和悔恨,这样的批评会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震撼。
三、让批评变得幽默一点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有的教师就认为,教育学生越严越好。其实不然,如果一个老师整天板着面孔去呵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呢?恐怕学生除了紧张害怕,将一无所获。如果教师能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表达观点、道理,学生就能摆脱尴尬的处境,消除紧张的心理,在笑声中明白道理,在快乐中改正错误。
例如:有位班主任刚刚踏进教室门口,一个纸团冷不丁地朝他的脸上飞来。学生呆住了,忐忑不安地等待“暴风雨”的来临。不料,这位老师平静地捡起纸团,扔进了纸篓,和颜悦色地对大家说:“同学们,刚才那位同学的眼力可真好!以后成了神枪手,可不要忘了我这个活靶子哦。”学生听后一阵大笑,老师又说:“教室是学习的地方,以后练自己的绝技不要在教室里练,好不好?”大家异口同声地欢呼:“好!”
再如:一位语文教师面批学生的作业。见到学生的字又大又宽,他说:“哎,你的字该减减肥了。”学生作业本上的字大小不一时,他又说:“让你的字营养均衡点,好吗?”教师轻言细语,学生羞涩一笑,有则改之了。
由此可见,幽默的批评是一曲动听的歌谣,是涓涓的清泉,是冬日的暖阳……德国演说家海因雷麦斯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让人接受。”幽默批评走了教育的曲线,却收到了圆满的效果。
总之,批评需要教育者艺术性地实施,从爱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批评美丽地变奏,让学生在悦耳的音律中欣然醒悟,乐于纠错。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