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

2014-07-17 02:58吴耿华
教师·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时事德育课程

吴耿华

《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就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窃以为,这是最早讲述个人修养与国家、社会的联系,也就是时事与个人的关系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时事教育也得从娃娃抓起。小学生也要培养国际视野,了解国家大事,真正做到从小“胸怀天下”。只有关心时事的学生,才会成长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

正本清源——时事教育是一门什么课程?

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时事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开展以当前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及社会热点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时事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时事教育是必修课,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时事教育属于德育课程,教育的技术形态上偏向于综合实践,在课程设置上一般归为学校课程,那究竟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以下简称“品生品社”)这些课程有什么关系呢?

一方面,在课程性质上,时事教育是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为指向的教育,无论是“品德与社会”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还是“品德与生活”的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都决定了时事教育隶属于品生品社课程范畴。“实践性”要求注重学习中的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扩展知识和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性”要求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实践性、综合性”迫切要求我们把品生品社课程与生活、与社会密切结合起来,这个结合点就是我们的时事教育。

另一方面,课程目标“旨在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公民目标的指向。公民意识与臣民意识等相对,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对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参与意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坚定地说,小学时事教育是品生品社的一部分,也是品生品社课程的源头另一股清泉。

思考一:时事教育目标如何明

晰化?

实践策略:实事求是、育人为本、

去伪存真。

我们的孩子成长在这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更加迅捷,传播渠道更加多样,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他们获得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时事教育之目标指向就是从这“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突出有利教育资源,摒弃一些思想“杂草”,此之谓“去粗取精”;引导他们深入了解一些重大事件的本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此之谓“去伪存真”。

存什么“真”呢?首先应“时事求是”。时事教育求的就是一个“是”。“是”根据隶定字形解释。会意,字从日,从正(变形)。“日”指“太阳”。“正”指“标准”“基准”。“日”与“正”联合起来表示太阳位于空间基准点,引申为“正确”“合理”。 通过时事这个窗口了解社会,可纠正学生的某些错误认知。比如前不久,有两个小学生相约自杀,遗书称想穿越到清朝。这恐怕就是“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从而不辨是非、不分真伪之故。这样的时事,经过班级同学们的讨论,自然会明白何是何非,何真何伪。其次,可以拓展知识面。时事包括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学习这些知识,相当于给孩子们种下一门门学科的兴趣的种子、填充一个个知识库,坚持下去,孩子的知识面慢慢就会扩大,从而变成一个博学的人。最后,教给一种方法,培养一种能力。所谓百炼成钢,思维只有在不断撞击中才有火花,只有不断强化才能成为思想,从而指导自身行为。这样的思想就是价值观,它的正确与否,对成长的过程起决定的作用,往往取决于从小能否培养一种正确看待事物的能力。时事教育就能扩展其思维空间,锻造其分析能力,这个过程多了,他们的思想觉悟就会走向成熟。

这三点就与我们课标中三个维度的总目标相契合: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为此,我个人对时事教育的定义是:以当前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及社会热点问题为教育资源,理论联系实际,帮助被教育者透视社会热点,正确认识形势,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提升被教育者理性分析问题、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的教育,是德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与资源性内容。

思考二:时事教育内容如何系

统化?

实践策略:与“时”俱进、“教”罗万象、去粗取精。

时事教育的资源内容广泛但零散,教育效果好但时效性强,并且无统一教材,内容系统化、完善化极难。时事教育内容究竟如何系统化呢?主要还是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这两方而进行系统化训练与实践:一方面,对被教育者而言。内容如何系统化是以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被教育者精心挑选时事教育的资源,这种挑选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更需要教育者对孩子的引导。实施方式也要做相应的适应。另一方面,对教育者而言。因为是儿童的时事教育,所以这对时事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应加强形势政策和国情教育,提高他们开展时事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平时必须多看新闻,留意社会生活和身边的事,关注社会和国家的热点,不断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法规、路线方针以及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掌握政治前沿理论,加强学习,为在德育中更好地利用时事教育资源提供可靠的保障。

思考三:时事教育形式如何活

动化?

实践策略:源头活水、万紫千红、

“趣”意盎然。

首先,时事教育是德育的一部分,而品生品社课程是德育的国家课程。我们在品生品社课程中将时事教育要以各种形式融入教学实践中,主要是品生品社课程中的教学资源开发,以课时目标为指引,有意识地从时事中寻找资源。我们还发现品生品社的综合实践内容一般都与时事有关,至少是参与社会生活、感悟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些都让品生品社这门课程“活在当下”。

诚然,时事教育必须有的放矢,“的”是要明确的。目标的明晰,落到实践中就在于活动的引导。对小学生进行时事教育大有可为。我校不少的教师都曾尝试过“新闻小广播”“我身边的故事”,组织学生开展“天下百晓生”活动、制作“新闻周刊”“新闻报”等,效果也不同,当然多数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又比如,利用班会等集体活动模拟国家各部委的“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当一当“各报记者”或“新闻发言人”。也可尝试开办新闻“联”播、“深度调查”等,让孩子讲一讲自己近期所关注的某则时事新闻,或根据新闻事件发表一下感想;或根据时事,开一个专题的班队会,如中国梦;再比如,在校园或教室开辟报栏之类的“新闻眼”,张贴一些报纸的重要新闻或开放多媒体中新闻条目,让学生们能看到并了解当天或近期的国家大事;能与时事教育结合的科目与时事新闻渗透;当然别忘记了组织学生到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现场教学,提高时事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这些活动初步构成了时事教育的一个体系,在内容实现系统化的基础上必将绽放出时事教育在德育中那种独特的魅力和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小学生时事教育如何渗入品生品社课程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应站在历史的高度,敢于担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事教育资源,正确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这是时代的需求,是品生品社课程的迫切需求。

endprint

猜你喜欢
时事德育课程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时事政策
漫画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