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丽
摘 要: 传统教育的缺失,让很多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知非常淡薄。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效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是必要的。本文以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的综合素质课程《文学鉴赏课程》为例,从教师、文本、作者三个方面挖掘生命教育在文学鉴赏课程中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生命教育 高职院校 文学鉴赏课程
《孝经》开宗明义就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1]当今社会是快节奏的工业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文化的吸收大多受到感观刺激与个性体验的影响,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浅薄,知道这一句话的人很少,知道《孝经》的人则更少。
传统教育的缺失,让很多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非常淡薄,某些学生麻木不仁,更有甚者,出现杀人或自杀行为。甘东和赵必华的《194名高职院校学生自杀态度调查》认为: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对自杀的态度是有差异的,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效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是必要的。[2]
高职院校学生自杀、自残或伤害他人的报道屡见不鲜,这些行为折射出生命教育的缺失。大多数高职学生经历了高考的失败,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没有考上更好的大学,只能选择学习技能,这让他们自信心不足,特别是受到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差,解决问题时缺乏理性思考,往往采取偏激的手段。当然其中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原因,而环境因素无不影响学生对生命的麻木与漠视。高职院校大多开设了综合素质课程,对学生学习技能以外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高职院校的综合素质课程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以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为例,其综合素质课程之一的《文学鉴赏》就对生命教育的传授与实践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对生命教育的重视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生命教育”在当今时代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是学校教育中的主导者老师应当重视的一个问题。教师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北师大生命教育者肖川教授认为:“生命教育关注学生的成长,同时关注教师的生命成长。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生命成长就缺乏榜样和充满激情的引领。”[3]文学鉴赏老师不仅仅要对作品进行讲授,还要有生命教育理念,有一颗积极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心。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体悟生命教育,起到催化和引导作用。
老师不能粗暴、简单地定性学生,而应该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不完美,引导学生从不完美的人向完美的人迈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因此,教师在不断完善自己知识结构和提高自己教学技巧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真实地理解生命、了解生存、认真生活,怀着一颗尊敬生命、感恩生命、热爱生命的心,而不是单纯地灌输式地讲解作品、分析作品。要立足课堂教学,通过对教材内容自觉、有意识的诠释,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并引领他们树立自信、自尊、自爱的人生观,从而达到爱人、爱生命、爱生活、爱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的目的。
二、立足文学鉴赏作品中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
《文学鉴赏教程》涉及很多生命教育问题,包括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即“三生教育”,其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刘慧教授曾说:“生命不能孤立存在,只能存在于关系之中。没有关系,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每个生命本身都是其个体生命与周围生命个体、所处环境的共在。生命教育要培养人的生命整体观,引导人们将个体生命的存在与发展置于生命世界的关系之中,从生命视角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协调好生命关系,使生命更好地存在与发展。”[4]
本身具有丰富内涵人文特性和审美特性的《文学鉴赏教程》,在生命意识的培育中肩负着神圣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学鉴赏教程》中选入了大量文学经典,教师在研讨文本时,通过阅读引领学生领悟作品中的“人性”。“文学”即“人学”,对文學作品的关注,其实就是对生命的关注,阅读古今中外各种形式的经典作品,我们都能感受到强烈的生命气息。
《论语》教导我们追求真善美,实践去除心灵执迷,立足本然善性,实践慈悲与智慧圆满的境界,教我们懂得如何爱生命、珍惜生命、如何成就完美的生命。《托尔斯泰论生命》用他独特的心灵辩证法审视社会生活中的芸芸众生,他的《三死》、《家庭幸福》就是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罗素《我为什么而活》讲述了活着的三大理由;“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也要感谢生命”(冰心《谈生命》语);“不要放弃你的幻想,当你在挫折打击之下,没有了幻想以后,你还可以生存,重新唤起对生命的幻想”(马克·吐温语);“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达到的目的,更不能放弃生命”(莎士比亚语)。
只要是文本中涉及的生命问题,教师就要用生动的语言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在作品的字里行间读懂什么叫生命,并善待生命。
三、立足于作者简介,挖掘生命的意义
人的一生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在积极实现自己理想的同时,挫折和失败总会陪伴我们。孔子一生四处漂泊,积极入世,到晚年才安定下来,一生风雨飘零,仍不放弃对人生的追求,最终有所成就,千古流芳。李白怀才不遇,豪放不羁,但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感慨如雷贯耳。托尔斯泰给后人留下了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虽死犹荣。唐宋诗人词人,元明清的戏曲小说家,现代鲁迅、冰心、朱自清等五四创世纪的先锋人士,当代追随时代进步的品味作家等,所有在时间和时代的熔炉中成长的勇士,他们的作品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沉淀着历史漂泊后的生命悲壮感。
教师在鉴赏相关作品时,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理解作者的生命,抓好进行生命教育的契机,有意识地加强生命教育、渗透生命教育。同时,列举一些不爱惜生命的反面例子。如顾城、海子的冲动和不爱生命;普希金的决战,以致38岁而终等。自杀和杀人是一种愚蠢至极的行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是每一个作家都能宽容生命、珍爱生命、理解生命。所以,反面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教师在教授正反例子时,要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让学生明白:我们不仅要尊重别人的思想,尊重别人的主张,还要尊重别人的生命,宽容对待每一个人。
双脚残疾的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求成的事,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他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如何珍惜生命,如何尊重生命乃至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木,如何欣赏生命,面对生命过程中的困难等,是《文学鉴赏课程》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http://www.zhibeidy.com/2011/0719/6517_3.php.
[2]甘东,赵必华.194名高职院校学生自杀态度调查.中国校医.2010.2.
[3]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3-05/23/c_124750424.htm.
[4]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3-05/23/c_1247504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