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4-07-11 00:40赵春梅
考试周刊 2014年28期
关键词:教学启示高中英语教学建构主义

赵春梅

摘 要: 本文在回顾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学生观、学习观、学习环境、师生角色定位,从教学目标、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探讨了高中英语教学可借鉴的做法。

关键词: 建构主义 高中英语教学 教学启示

一、理论回顾

建构主义又称结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来,维果茨基(Vygotsky)、奥苏贝尔(Ausubel)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等又从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人类社会环境对认知发展的影响,以及个体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发展了建构主义,从而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人的智力发展是从平衡到不平衡的动态发展过程,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同化是主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性质改变。认知主体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皮亚杰把他的理论从同化顺应格式理论进一步发展成为内化与外化的双向建构理论。

维果茨基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并提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维果茨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奥苏贝尔则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意义学习就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意义的同化,从而不仅使新知识获得意义,还使旧知识得到修饰而获得新的意义。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创设一种让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由此可见,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人类对客观世界广泛研究的一次巨大飞跃。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特征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但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并展开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由此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及学生的地位和作用与传统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下表)。下面笔者从学生观、学习观、学习环境及师生角色定位四个角度阐述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特征。

表 传统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比较

(一)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建构主义非常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针对某些题进行探索、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有四个特点:(1)学习知识是学生与他人经验交流的过程,是经有磋商与和解的一种社会建构。(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或吸收。(3)认知是学生用来组织经验世界的,不是用来发现本体现实的。(4)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三)学习环境。

“情境”、“协作”、“会话”及“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者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不是被动地、机械地被灌输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到真实环境中或者类似的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建构主义理论情境性教学提倡给学习者提供生动﹑具体﹑直观的情境,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激发学习者自觉学习的兴趣,利用学习者丰富的想象力,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借助已掌握的知识结合新知识,通过创设情境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协商与会话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意义建构的重要桥梁与途径。学习者只有通过相互间思想上的交流、沟通,才能更好地实践并完成学习任务。会话是表达思想、交流意见最直接的方式。协商包括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协作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有针对性的牵引下,一起开展小组讨论和交流,进行协商和辩论,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

(四)师生角色定位。

建构主义教育学家Von Glasersfeld认为,教育具有两个目的:(1)赋予学习者独立思考的能力;(2)使一代人認为最佳的思维方式在下一代中永久地保留。教师对建构主义教学的最好实践就是以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对话向学生提出概念、论点和任务,由学生去探究,而不是向学生灌输和再现信息。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指导者”;学生由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三、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知和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构主义的支持者们主要围绕“情境”、“合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和设想,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形成多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即进入教学、分层协商教学、混沌理论模式等。下面简单讨论以下三种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支架”在这里隐喻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直到最后拆除“支架”。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参照学生智商的最近发展区提供“支架”,不断地把学生的智力提升到更高水平。支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有:搭起支架、进入情境、探索尝试、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及探索评价等。

抛锚式教学。“锚”是指真实事例或问题。抛锚式教学的特点是以内容情节逼真的影像作为“锚”,为学生提供一个可靠的“宏情境”。创设这种“宏情境”是为了使学生重新利用在背景中学习的优点。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环节有:设计情境逼真的“锚”;以“锚”为中心组织教学: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消解“锚”的问题。

随机进入教学。这里的“进入”就是指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相同的教学内容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随机进入教学的环节有:呈现基本情景、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学习及学习效果评价等。

不难看出,以上三种方法有三个共同特征,即创设情境、协作学习与效果评价。据此,笔者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设计的流程应该是:依据教学(学习)目标—进行情境创设—引入课题或主题—进行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加入学习效果评价及强化练习。

(一)了解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确立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在学习科学课程之前,学生的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根据皮亚杰的说法,即使是婴儿,也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已有的知识是他们用来建构更多知识的基础,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的实践,学生对客观世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建构了大量的朴素概念或前科学概念。这些概念是极为重要的,是影响科学学习的决定性因素,会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行为和学习过程产生影响。中学生已经经过十几年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自学能力,但情况千差万别,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应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知识结构、主观经验、信念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关注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制订出合适的教学计划,使要学习的知识落在学生可能的建构范围内,保证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并被纳入的知识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习者有意义的学习。

(二)创设真实合理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只有在真实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中,才能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第一,它必须源于现实生活,一定要形象逼真,这样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愿望。第二,情境教学要求“实”。在创设具体的情境时,要切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的实际,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知识水平。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水平有限,一开始就直接进行交际难度很大。因此,应从模拟情境开始,可以是简化的生活片段,也可以是想象或仿真的情境,如商店、车站、餐馆、公园、动物园等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学习交际过程,并根据学生已掌握的语言内容循序渐进地教学,以使学生学习新内容时有意识地练习或复习某些已学过的语言项目。另外,情境创设一定要紧扣教材,难易要适中,长短要恰当,生词量要少,做到不脱节、不扯远。第三,创设的情境要“新”。在创设情境时要富有新意,应当层层递进,不断深入,让学生在进行交际活动时既有发挥的基础,又为其中的创新变化而兴奋不已,层层递进即意味着每学一篇课文,教师都要从课文的已知情境出发,进而创新课文情境。唯有这样的活动,学生才能养成自主运用英语交际的习惯。

(三)凸显协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提高学习积极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在尽可能的自然环境中,同伴间互动、合作发生的。对外语学习的研究也表明,学习者的语言系统是通过有目的地互动或交流活动发展起来的。因此,课堂教学能否为学生提供大量互动交流的机会,就成为掌握语言的关键。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可采用以下三种互动模式:1.师生互动:这是教师与学生,即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与建构主体之间进行互动教学的一种模式。它具体可包括教师设疑,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答疑等多种课堂提问形式。这种互动方式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质疑,积极思索,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生生互动:这是学习者之间通过互动协作进行意义建构的模式。具体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辩论、学生相互问答、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实现。这种互动方式有利于学习者之间的思想沟通和资源共享,以营造健康和谐、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综合互动:这是对“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模式的加强与完善,而并非对上述两种模式的简单合并。这种模式中最典型的形式为由学生进行的课堂展示(presentation)。如教师在教授每一模块每一单元的Project部分时,可要求学生根据本部分要求,课后各小组认真准备,下一节课每组可派一位同学,就要求完成的任务,做10分钟至20分钟的成果展示。在这一段时间内,由这位学生自主课堂教学,向全班同学阐明完成任务的过程及所取得的成果。在展示结束后,由听众和教师向展示人提问。最后,在讨论结束后,由教师对展示人展示过程及展示内容等做出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强烈的责任感被调动起来,各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不同认知风格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四)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强化评价效果。

外语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对外语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价值判断行为。外语教学评价可以注重教学过程,贯穿整个外语教学活动的始终,也可以针对教学结果,安排在教学活动之后。教学评价采用的具体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课堂提问、讨论、练习、作业和各种测验等。建构学习是诊断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这意味着学生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诊断和判断学习中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使用课堂评价用语,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及时地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同时对学生话语、行动、认知水平、协作能力等进行有效评价。每个单元可采用小循环多反馈模式,即在讲解词汇课文后,马上进行练习反馈,构成一个小循环,促进学生自我诊断、反思和评价。教学后应进行观察、调查、测试,不断地收集信息、分析情况,并不断地解决问题。总之,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应该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评价的目标、性质及教学实际情况,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及时。

参考文献:

[1]刘邵滨.构建建构主义英语教学观[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

[2]王莉娟.建構主义与英语语言学[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闵菊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任务型教学[J].宜春学院学报,2009(10).

[4]易雪梅.反思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增刊),2008(10).

[5]贾冠杰.英语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6]袁燕华.建构主义理念下语法翻译法德生存与发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8(8).

猜你喜欢
教学启示高中英语教学建构主义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口译大赛选手心理压力分析及教学启示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探究雅思口语测试对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分析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