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可以保障体育运动有效的、正确的进行。施训者想要达到训练目的就要遵守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选择合理的训练内容,有计划的组织训练活动,来实现体育训练保质保量完成。本文以体育训练的基本原则为基点,详细阐述了基本原则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体育训练 基本原则 高校体育 教学启示
体育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产生并通过人类的行为将其表现出来。对于高校来讲体育教学是一项教学课程,具体表现为体育训练。体育教学与体育运动训练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不尽相同,掌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完善体育训练运动都有积极意义。[1]
一、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
通过体育运动训练可以达到人类预设的体育目标,是完成体育任务的有效办法之一。体育运动训练是指在专业人员带领下,以提高大学生或者运动员体育技能水平和成绩为目的的学习。身体训练和战术训练是专业体育训练的基本内容,体育运动训练也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教学过程。通过反复多次的联系达到训练目标。对于运动员和大学生而言,身体素质、比赛场地、教练素质、赛制、赛事安排等都会对体育运动训练造成一定的影响。体育训练的本质就是接受教育的过程,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都是提升综合素质的过程。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可以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反之,体育教学基本内容是体育运动训练,二者密不可分。[2]
二、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
1.全面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受训者为保证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在进行体育运动基本训练中,要注意人的身体的整体性,单纯的训练某一部位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只有全面的进行训练安排,才可以保证身体各个机能都得到提升。体育训练中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强化薄弱项目锻炼,在训练中要兼顾强弱。此外在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时,要关注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身体素质的提高会使体育能力得到增强,体育能力的增强也会促进人的身体素质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体育运动训练是一个长期的有计划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体育运动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按照技术循序渐进的进行,盲目的无计划的增加运动训练,往往会适得其反,严重的还会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3]
2.健康原则
提高健康指数是进行体育运动的首要目的,由此来看,体育运动训练一定要在确保受训者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进行。另外在进行体育锻炼时 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在开发潜能的同时不能盲目追求极限,必须控制在受训者身体能够接触的范围内。另外在制定运动训练计划也要把健康原则考虑在内,做好运动训练前的防护措施,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
3.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进行体育训练的中重要原则,训练中要考虑受训者个体的体能和优劣方面,因材施教才能达到理性的运动效果。另外针对性训练还可以用来提升受训者的薄弱项目,使其真正的得到素质提升。
三、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与其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在高校中进行体育运动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还对体育教学的开展有深远意义。
首先,在理论上,技能运动的开展需要建立在体育运动训练的基础之上。竞技运动在广义上来说是大众娱乐的形式,从事竞技运动可以获得身心愉悦。虽然体育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在内容上有较大区别,可以说属于不同范畴。但是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锻炼的目的确实一致的,都是强调在体育中得到强健体魄,增强体质的作用,这就决定了二者之间在内容和过程中的一致性。随着我国体育运动训练体系的日益完善,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起到引导作用,使高校越来越重视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并按照此原则开展高校体育教学,也即是说训练基本原则在存进高校教学的规范化进行。
其次,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要以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作为教学基本准则,二者之间所运用的方法是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的。例如体育运动训练中讲求因材施教,要有针对性的开展训练互动。在体育教学中也同样适用。[4]
最后,体育运动训练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体育技巧和技术上要比体育教学更先进。高校以体育教育训练基本原则为导向,可以做到体育教学的因时而变,让体育教学中的内容能够更加丰富和完善,也可以保证学生学习到的体育技巧都能跟得上体育行业的脚步。
结语:
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有一定的指导示范作用,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带来先进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是高校体育教学形式上更多样,技术上更加先进。可以锁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促进体育教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反之,体育教学可以为体育运动训练的开展带来理论基础,为其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田波.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及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J].当代体育科技,2014(04).
[2]李望达.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研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8).
[3]黄玉宁.大学生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多角度研究——评《高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J].当代教育科学,2015(22).
[4]尹瑞欣,朱红江,睢强等.高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互动发展研究——评《高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J].当代教育科学,2015(08).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