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玉
摘 要: 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迁移规律在英语语音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语言迁移本质和迁移主要形式的分析,旨在充分发挥普通话的正迁移作用,尽量避免负迁移的影响,促进英语语音的学习。
关键词: 普通话 英语语音 正迁移 负迁移
根据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迁移是一种认知活动,体现了个体主动的心理加工过程”[1]。一些研究者着眼于各理论在更高层次上的概括,将迁移概括为“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2]。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于语言学习过程中。就语言迁移而言,其既包含不同语言之间的迁移,又包含同一语言内部的迁移,如英语词汇学习对阅读理解、英文写作的迁移。
一、语言迁移产生的条件和因素
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3]。他明确指出,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竭力避免母语中介作用或迁移作用是徒劳无益的,也就是说,中国学生要学习英语,不能不受来自汉语语言习惯的影响。因为汉语作为原有的经验,是英语学习一种认知上的准备,不可避免地参与其中。
继奥苏伯尔之后,语言迁移的条件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语言学习的生态系统包括周围环境系统或客观情境逐渐引起重视。以情境性迁移理论为代表,科德认为:“知识经验的获得并不能独立于具体的情境,相反,是与具体的情境相连的。”[4]通过与学习者的相互作用,情境成为完整学习的一个有意义的组成部分。为促进迁移的产生,应充分考虑情境特征在迁移中的作用,尽量使最初的学习情境与将来迁移时的情境保持最大限度的相似性,相似的情境特征将促进迁移。
除此之外,社会文化环境也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布鲁克斯认为,“学习并非获得一套孤立的抽象知识,而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获得知识经验”[5]。迁移反映了个体、个体的活动及情境之间的辩证关系。无论是母语的学习,还是外语的学习,都应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社会交往掌握语言,而不是孤立地学习书本上的语言知识。
二、语音迁移的主要形式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汉英两种语音的音位系统不同,音位的分布互不对应,所以,二者之间在发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践证明,普通话在英语语音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对英语语音的掌握,另一方面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得学生在英语语音的学习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普通话的影响,妨碍学生准确地掌握英语语音。李庭芗先生指出:“英、汉对比的知识能帮助教师根据英、汉语的异同,预见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从而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6]产生语音迁移及迁移程度大小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发音相似、发音差别大、汉语中有而英语中无的音、汉语中无而英语中有的音。正是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英语语音学习中有程度大小不同的正迁移和负迁移。
(一)语音的正迁移
宋慕义认为:“母语迁移在语音层面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7]汉语和英语分属汉藏语系与印欧语系。从文字表面来看,两种语言也不同,英语采用拉丁字母的书写方式,而汉语是典型的被称为方块字的笔画文字。但是如果我们细心对比,就不难发现表示汉字读音的汉语拼音和表示英文意义的字母是非常类似的。
英语字母和汉语拼音都采用拉丁字母的书写方式:英语有26个字母,而汉语拼音有25个,除了V这个字母以外,我们常用的汉语拼音的拼写方法和字母顺序与英文字母的拼写方法和顺序是相同的。因此,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记忆和书写英文字母是轻松的。
应有效利用拼音拼读规则学习英文发音,“音节是由一个或一系列音位构成的语音结构”[8]。中国学生可以借鉴汉语拼音拼读方法“三拼连读”,即把声母、介母、韵母连在一起,直接读出拼音音节,如把h-u-读出hu(花),拼出英文音标音素的组合,如:book/b/+/u/+/k/=/buk/。
(二)语音的负迁移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这两种语言中有似乎相同但实际上并不相同的语音,这些音位系统上的差异往往是造成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语音负迁移的主要原因。第一,汉语的韵母长短区别不明显,造成中国人发英语长元音[i:][a:]等时往往不够长,发短音[i][e][μ]时又不够短。因此,把it[it]读成eat[i:t],把lover读成larva。第二,分不清双元音和单元音。发双元音[ai]和[au]时,口的开张幅度不够大,把[ai]读成汉语的“爱”,把[au]读成汉语的“奥”,双元音变成了单元音——读[ei]听起来像[e],读late听起来又像let。第三,汉语音节通常以元音为核心,元音与辅音结合,音节界限分明;而英语除元音外,还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连缀。初学者在结尾的辅音后面会不自觉地加上元音,例如把work读成worker,but读成buter。
由此可见,语音的负迁移是因为学生的普通话发音和感知习惯被迁移到另一种本族语中所致。
三、迁移作用的运用
普通话的迁移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英语学习各个环节中的普通话迁移,无论是正、负迁移,还是回避或过度运用,都是二语学习必经的阶段。所以,在语音学习过程中,要积极运用正迁移,发挥普通话的正面作用,加速语音学习的进程,客观看待负迁移,尽量减少普通话的负迁移对语音学习的影响,以期收到防患于未然之功效。
(一)积极运用正迁移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普通话对英语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外语教学中,完全排斥普通话是错误的。因此,在我们的语音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恰当地运用普通话,充分利用其正迁移,发挥普通话的正面影响,加速语音学习的进程。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引导工作,尽可能促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语言正迁移。在教学过程中,要着眼于对汉语普通话与英语语音发音关系的研究,加强学生的普通话训练,进而促进英语语音的学习,使汉语正迁移成为可能。
(二)客观看待负迁移
外语学习的目的是学习者学会用外语进行交际,普通话迁移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质和量的区别。“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由于学习者在汉语及其方言中,语音的发音习惯基本定型,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语音方面的汉语负迁移,影响其学习进度和学习兴趣”[9]。汉语语音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影响很大,西方学者莱杜在《跨文化语言学》里提出:“外语学习的主要困难是由两种语言的差异引起的,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出并克服这种差异。”[10]所以,老师在语音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要领和地地道道的英语语音语调,还要教他们活的语音规律和习惯,尽量减少普通话的负迁移对语音学习的影响,以期收到防患于未然之功效。
母语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对于长期置身于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母语普通话对英语学习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对迁移规律有正确的认识,有效利用普通话的正迁移作用,争取减少或消除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强化英语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D.P.Ausubel.Educational Psychology:A Cognitive View.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68.
[2]冯忠良.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 D.P.Ausubel.Educational Psychology:A Cognitive View.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68.
[4]S.P.Corder 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1986.
[5] Brooks.N.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Harcourt Brace and World,1980.
[6]李庭芗.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7]宋慕义.略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正向迁移现象。外国语言文学论丛,1999.
[8]邓炎昌.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9]林汝昌.母语对学习目的语的干扰.英语教学理论的研究,2001.
[10]R.Lado.Linguistic Across Culture.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