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琴
摘 要: 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肩负起传授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当担当起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进取、团结和协作等多方面品德素养的职责。本文针对初中体育的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身心特点,阐述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明确体育老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的观点。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德育渗透 基本策略
从《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出发,初中体育教师需要明白两个重点:一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传授学生运动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二是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进取、团结和协作等方面的品德素养。由此可见,德育和健康运动知识、运动技能一样,同样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下面,笔者结合自身体育教学实践,谈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策略。
一、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广泛,具有鲜明独特的教育性,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德育内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等方面的培养。一般来说,初中体育教材中田径、体操、球类等教学内容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刻苦、机智、灵活、果断等良好品质,但由于各教材内容和活动形式的不同,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各有其侧重点。
1.结合体操教学,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基础体操教学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全体学生的整队、队列队形训练,培养学生配合、协调一致的品质,进而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现在的学生在家中长辈的百般宠爱下,在现代所谓开放自由观念的鼓吹下,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气在身上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来。体育课一般在室外(操场)进行,广阔的空间让长时间坐在室内学习知识的学生的压抑和拘谨一下子得到了释放,身心不由自主地活泼起来、放松起来,情绪因此变得激动,行为随之变得张扬,此时的他们很难约束自己遵守课堂纪律,往往有些三五成群悠闲地踱进操场,有些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一路奔向操场,还有些在体育课铃声响了还懒懒散散地躲在教室。在这种情况下,体育老师对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等基础体操教学,可以明确体操教学的基本规范,这是保证体育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对学生加强组织纪律教育的关键时机。
2.结合田径教学,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田径教学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挖掘田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敢于拼搏的精神品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发扬学生身上潜在的爱国主义精神。田径运动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让一些体质娇弱的学生感到害怕,学生对这样的体育学习内容往往是“退避三舍”,但这些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顽强、坚忍不拔意志品质的主要载体,教师在备课中要重视这样的德育素材;再如短跑训练,仅在“预备——跑”的短暂时间里,就可以训练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准确的判断力和身体的自动调控力,否则,刹那的松懈可能导致功亏一篑。又如在田径竞赛类项目中,体育老师要善于抓住机会进行德育渗透,这些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富有挑战性和竞争力、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很好载体。另外,在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新旧中国体育发展情况的对比,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零”奖牌的突破等事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国争光的集体荣誉感。
3.结合球类教学,培养学生机智、果敢的性格特点。
球类运动一般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制灵活、果敢、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又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增强学生参与竞技的自信心。笔者在教学生篮球时,要求每个学生学会传球并进行小组比赛。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但也有一些学生在进行这项活动时,找不到同伴,有的即使找到了同伴,却互不配合,状况百出。对此,我要求同学发扬团结友爱的传统美德,主动找没有结对的同学组队;同组的同学在比赛中要目标明确、团结一致,互相协调配合。经过这样的指导,全班学生既学会了一种技能,又受到了德育素养的熏陶,充分体现了体育与德育互相渗透的原则。
总之,初中体育教材中可以挖掘出来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学内容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关键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做有心人,要在备课中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素材,掌握学生身心特点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恰当的德育渗透。
二、善于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意外事件”
体育教学一般都在室外进行,宽敞的空间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错觉:以为自己可以随意、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听老师的指令,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意外”现象。笔者发现这些“意外”总是不断地出现在体育课堂上,如球类活动中的“争球与抢地盘”,体操类活动中和跑步运动中的“扭伤”,竞技类比赛中的名次争夺,学生面对老师批评之后的委屈或者不服等,它们都是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利契机。这些“意外”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学生不遵守体育课堂规范,不按照老师讲授的知识要领,不懂得某些体育活动的基本规范。因此体育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意外”现象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及时明确课堂规范,把课堂规范教学、体育知识技能教学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懂规范、明责任等德育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步形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团结友爱、尊重规范等美好品质,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遵纪守法、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善于运用积极、正面的教学评价
体育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也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心理交流的过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善于分析这些问题,善于恰当运用恰如其分的、正面的评价语言,或善意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或悉心教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需掌握的知识要领和技能,或疏导学生之间的矛盾争执,或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或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只有与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情感交流,只有以情感人,才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只有这样,在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思想、品德、行为交往等方面素养的提升。因此,恰当的、正面的教学评价是师生情感的润滑剂,是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始终掌握在手中的一根“魔棒”。
四、善于借助丰富的体育活动形式
体育教学中,活动形式常常是活泼多样的,可以集体进行,也可以分小组进行;可以按性别分组,也可以男女组合;可以是老师根据学生情况固定小组,也可以是自由搭配;可以是知识技能的训练,也可以是竞技类的比赛……总之,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形式能够让学生尽情享受体育课的快乐与美妙。体育老师要善于借助这些丰富的活动形式进行德育渗透。如在篮球比赛中,学生选择合作伙伴时,往往会互相挑选那些个子高挑、身手敏捷的同学作为队友,往往在不经意间伤害那些热爱篮球却身手不行的同学,体育老师就要对彼此进行教育,对于自身条件比较优越的一方,老师要从团结友爱角度加以提醒,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对于自身条件较差的一方,要引导他们看到自身条件在比赛中的不利因素,因势利导让这些学生选择其他合适的活动项目,这样才能巧妙化解这类同学的自卑心理,让他们避免产生消极情绪。
五、善于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魅力是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之一。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除了要有深厚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专业技能外,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各个方面给学生树立良好形象。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理应首先做到。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学生从中领悟和萌发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模仿。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一定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永远“法宝”。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内容特点、活动形式、教学细节、教学评价和教师人格紧密结合起来,使它贯穿体育教学过程的始终,有机渗透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这样体育教师才能更好地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建平.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04).中学体育中德育的渗透.
[2][英]斯宾塞.胡毅,译.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