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幼儿园,幼儿需要过集体生活,恰好处于由家庭到集体的过渡适应阶段,幼儿的各种不良习惯都需要进行矫正。我邀请了几个有幼儿教育经验的同学,依据我们调研的各种报表和我一起分析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原因,并对照进行矫正,使其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关键词:熟悉特点;剖析原因;引导;矫正;养成
作者简介:姚笑妍,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2
在我国,一般的家庭由一对父母和1个幼儿组成,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如一块宝,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甚至爷爷、奶奶,老爷、姥姥都参与到照顾幼儿中来,使幼儿在生活中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比如简单的吃饭,就需要家长喂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幼儿园,幼儿需要过集体生活,恰好处于由家庭到集体的过渡适应阶段,幼儿的各种不良习惯都需要进行矫正。怎样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呢?
一、熟悉幼儿在幼儿园的进餐特点
我在幼儿园实习的时候,对幼儿的进餐进行了专题研究,我采用家园调查与对比的方法,了解到小班幼儿的基本进餐情况。如下表,我把调查的内容分为6项,主要为餐前洗手,抛洒饭粒、餐后漱口、边吃边玩、偏食和餐后整理。通过对100名幼儿进餐情况进行汇总,得出如下结论。进餐前不能自觉洗手的有60人,通过率为40%;撒饭掉饭粒、食物残渣不入盘的有55人,通过率为45%;饭后不自觉漱口的有80人,通过率为20%;偏食的有75人,通过率为25%;餐后会整理的有20人,通过率为20%。说明幼儿在进餐过程中不良习惯比较普遍。
二、剖析幼儿不良进餐行为和原因
我邀请了几个有幼儿教育经验的同学,依据我们调研的各种报表和我一起分析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几条。
一是家长原因。家长生怕孩子吃得少,吃不饱,每到饭点,先给孩子盛上,不是让孩子自己吃,而是端着饭碗,围着孩子边追边喂,养成孩子在吃饭时边吃边玩的坏习惯。或者怕孩子在吃饭过程中碰着、磕着,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取而代之喂饭给孩子吃。许多家长抱有“顺其自然”的观念,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健康就餐,小时候怎么吃都没有关系,造成幼儿进餐养成不良习惯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家里的老年人,对孩子比较骄纵吗,在家里对于孩子喜欢吃的东西就给他们吃,孩子不喜欢吃的就不吃,孩子边吃边玩等。久而久之,使幼儿养成了挑食、厌食、偏食,没有固定进餐环境等不良进餐习惯。还发现一少部分家长从未给孩子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在烹饪时也根本不注意幼儿的口味,造成了幼儿偏食现象。
二是教师原因。因为班级里面孩子比较多,老师精力毕竟有限,对个别孩子的进餐重视不够,指导不到位,有些孩子在进餐中出现的错误不能得到及时矫正;对幼儿进餐时的心理特点了解不够,也缺乏针对性的疏导,孩子容易产生抗拒心理,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什么,有些还会对着做,故意掉饭粒,推盘子等,拒绝好好就餐;没有把握好个别幼儿的进餐量,造成幼儿剩饭倒饭现象在整理餐具方面,教师有过于包办替代现象。
三、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策略
一是以游戏的方法引导幼儿餐前洗手。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手上更易沾上病毒、细菌。为使孩子们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我们利用唱儿歌让幼儿养成餐前洗手,安静进餐的好习惯。如《洗手歌》“水龙头,细水流。卷袖袖,洗手手。手心搓,手背揉。洗净手,关龙头”。 当孩子们把洗净的小手让老师闻时,我们便趁势地说道:“哎呦,真香啊!《进餐歌》“左手扶碗,右手拿勺,饭和菜,不要挑。细细咽,慢慢嚼,不挑食,好宝宝。”或者放动画片教育孩子进餐前洗手,比如放一些不洗手就进餐的小动物,吃过饭后生了病,到医院看病吃药打针,非常痛苦。让孩子有更直观的感受,从而自觉养成餐前洗手的好习惯。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初步了解进餐的重要性。我们采取了故事与游戏相结合的形式,使幼儿初步了解进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简单的进餐方法。如通过故事《漏嘴巴》使小朋友懂得吃饭时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就会造成桌面、地面、身上的不干净。故事《没有力气的小鸟》使幼儿形象地理解不吃饭就没有力气,唱歌比蚊子还轻,户外活动时也没有劲。通过观看录像《我是进餐好宝宝》,使幼儿明白饭前要洗手,排好队安安静静进餐,知道餐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明白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等常识。
三是介绍菜谱,引发幼儿食欲。餐前我们会有意在幼儿面前说:“哎,今天吃豆腐肉沫,我已经闻到了香味了,还有炒青菜,青菜绿绿的,营养又丰富,肯定很好吃。”边说边做出想吃的样子,我们说时孩子们都认真地听着,有的孩子甚至探出头来看一看了,孩子们想吃的欲望就会很快被激发出来。又如:幼儿园里的黄豆烧肉,对于很多小朋友来说,都不爱吃,碗里剩下的都是黄豆。这时,我就以“小白兔”的口吻与幼儿谈话,以生动的语言告诉幼儿,使他们知道小白兔想让小朋友更可爱,更聪明,所以带来了一样礼物——黄豆,“小朋友能不能吃完呀?”这样小朋友吃得可来劲了,居然把饭、菜、汤全部吃光了。通过实践得出利用幼儿喜欢的童话,儿歌,以生动的形式进行进餐诱导,效果胜于枯燥的说教。我们要尝试变着法子和他们玩“用餐”游戏,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引发幼儿的食欲。
四是注重个体差异,切实保证每个幼儿的进餐量。由于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活动量的不同,许多幼儿的进餐量、进餐速度也相差较大。面对这一情况,我们以鼓励为主,不一味催促,在孩子吃完饭菜时,再予以及时的表扬,激发其上进心,过一段时间再略微增加饭量,鼓励其多吃,效果也很不错。由于个体差异,幼儿的进餐速度有快有慢,我们根据孩子的需要,设置一些餐后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主动调整用餐时间。对于先吃完饭的孩子我们就组织她们看一会图画书,或者给他们讲一会故事。等孩子们全部吃完后,我就带他们做一些安静的活动,比如:拍拍手、听听优美的音乐、或者做一些手指游戏、智力游戏等。这样正在用餐的幼儿也可以意识到自己进餐的速度,可以及时调整以便也能和伙伴一起游戏了。
五是科学地優化幼儿食谱,避免幼儿挑食。那么,我们就要为幼儿制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需要的、品种丰富多样的食品,在研究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同一种食品,不同的烹饪方法,可以大大增进幼儿的食欲,并有效地避免幼儿挑食现象。研究发现细、软、入味的食品,普遍受孩子们的欢迎。而鸡块、爆鱼块等孩子浪费、不吃的很多,于是我们幼儿园的烹饪师傅在制定菜谱和烹饪时,注意饭菜的“色、香、味” 俱全和食品的“小、细、软”原则。在膳食结构的搭配上做到米面、荤素、甜咸、干湿、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搭配等。同时针对一些孩子不喜欢的食品,我们以“隐蔽”的方式混在平时的一日三餐中,如:香菇、芹菜等切细成丁后放于花色饭、肉园等孩子喜欢吃的食物中,这样既避免了孩子的挑食、偏食的坏习惯,又保证了幼儿营养的均衡摄入。
六是家园配合,共同纠正幼儿的不良进餐习惯。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也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很多幼儿在家和在幼儿园的表现常常不一致,在幼儿园里能保持良好习惯,但在家就会变成另一副样子。为此,我们通过家园小报,家园联系栏目,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和不定期的家长委员会等途径,加强家园联系、沟通的频率。经常向家长宣传有关科学喂养的知识,使家长认识到幼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及不良饮食习惯给孩子带来的严重危害,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进餐要求,在家庭中提出相一致的要求,真正做到家园同步自觉自愿的配合老师。针对幼儿在家中存在的许多喂食、偏食等不良现象,定期发放家长问卷调查。利用晨间接待或是下午离园时间和部分幼儿家长简单交流孩子在院里的进餐情况,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经过一年的训练,幼儿在进餐习惯方面得到了质的提高。另外,作为小班的教师和家长,还要持之以恒的努力,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方法来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行为,使其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参考文献:
[1]万钫.幼儿卫生学[D],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
[2]陈幸军.幼儿教育学[D],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
[3]余霞.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J],早期教育2008年7月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