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怀章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部于2001年9月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修改现行中小学教学大纲,调整中小学课程结构,制定新的课程标准,重新编写中小学教材,启动课改实验,建立课改实验区,创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作者受“山东杜郎口中学整体教学模式”的启发,提出有效教学的整体观,并从学校文化、课程理论、教学模式及策略等四个维度探讨有效教学的实践,供同仁商榷。
关键词: 学校文化 课程理论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
一、从学校文化构建认识整体观
基于教育与文化关系的认识,人们理解“学校是一个文化场所”。教育任务首先是对文化的传承、选择与创造,进而通过文化实现价值,教育活动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以此为媒介,才能追求“为了生成、生长、生存”的实用主义价值观,进而倾向于“育化人生”的发展需求。
二、从课程理论的演度认识整体观
國际课程改革模式大概经历了经验模式(师带徒)—学科课程模式(知识传承)—活动课程模式(经验生成)—综合课程模式(意义建构)等阶段性发展过程,伴随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认识的完善,课程理论也经历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局部到整体的嬗变。综合课程模式是主动应对当代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挑战,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整合各种课程资源的产物,是一种集大成的课程模式。
三、从教学模式创建体现整体观
模式即标准样式,教学模式即教学的标准样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构建起来的,较为稳定的范式结构和活动程序,经过反复的长期教育实践,并以系统科学论、认知发展论和人本教育论为理论根据,结合一定的内容,采取一定的结构和教学策略,建构起来的课程类型。
四、从教学策略应用构建整体观
教学策略即教学谋划、手段和方法,它体现于操作过程之中,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是教育实践者在一定价值观的引领下,付诸教育实践的具体手段,集中反映行为者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价值追求、实践能力等整体意识,而表现为某一具体的策略或方法。下面我们从课堂教学角度介绍六种基本策略,探讨策略整体意识的确立。
(一)教书育人策略
策略理念:基于“文道统一”的思想,从全面发展的要求出发,把“德、知、才、学”自然地统一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策略,其归宿是“先学会做人”。
操作要点:一是找准切合点,积极挖掘教学内容中德育、美育、非智力及哲学思想等“育人因素”,对学生进行“一分为二”的教育;二是创设情境,既可提供背景资料的“场”,又可通过教师的语言、动态、教具等,对学生实施“情理之中”的迁移教育;三是注意育人的“五性”,即自然性、针对性、情感性、动态性和人性,不强加、不盲目、不生硬、不呆板,更重视“潜移默化”的开放性。
(二)主动发展策略
策略理念:基于“三为主”的思想,从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自我和主体)、自主能力(计划、学习、评价、调控)和自主行为(行动和习惯)的教学谋略,其归宿是“学会发展”。
操作要点:一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二是激发学生大胆尝试;三是要求学生积极探索;四是教育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五是指导学生在不断调控自我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造、创造与创新,着力培养学生求新变异的思维方式。
(三)分层递进策略
策略理念:基于“关注每一个”的全体思想,从面向全体、人人成功的目标出发,通过学生异质编组或同质编组,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等手段,达到既因材施教,又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其归宿是“分层发展”。
操作要点:一是学生的辩证分层。根据教学内容、课型特点及学生个性优点等分层,并进行异质或同质编组;二是教学目标分层,即根据课程标准,科学制定分层学习目标和对应达标练习,使目标练习置于各种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三是分层施教,从复习、预习、授新、练习、达标到讨论、交流、反馈、指导,都考虑分层实施的因素。
(四)学习指导策略
策略理念:基于“三为主”的思想,从主动学习的自身需求,系统贯穿到潜力开发、动力形成、执行自觉、控制主动、反馈调节的学习过程之中,其归宿是“终身学习”。
操作要点:一是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动因,实现目标;二是帮助学生端正明确的学习态度,形成自觉,养成习惯;三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发展到会学,主动、积极、有效地自觉学习。
(五)精讲精练策略
策略理念:基于“高原现象”的认知规律,从“减负高效”的角度出发,注重互动教学,避免机械重复,达到有效教学的教学目的,其归宿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操作要点:一是精讲教学内容,预习要思考重点,讲评要突出重点,练习要紧扣重点,板书要突出重点,提问要抓住要点,评价要围绕重点;二是精选认知策略,或“观察—操作—发现—总结”,或“自学—点拨—讨论—理解”或“问题—讨论—归纳”,或“示范—理解—运用”,都必须重视系统、本体、方法的策略确定,追求事半功倍的效率;三是精选材料、范例、习题等,突出少而精,达到准而全。“精”的目的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提高能力,不是忽略知识能力,盲目求精而忽略广度和深度。
综上所述,从存在到意识,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理念到方法,从学校发展到师生成长,从传统教学到实验改进,从学校文化的构建到课堂教学的实施,都呼唤、追求、达成有效的行为,而有效的目标反对望而却步、饮鸩止渴、隔靴搔痒、盲人摸象的做法,尽力拥有哲学家的头脑、科学家的精神、文学家的智慧和探险者的勇气,树立整体观、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