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折射的女权主义价值解读

2014-06-30 22:14黄木健宋启军
作家·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奥斯丁批判傲慢与偏见

黄木健 宋启军

摘要 小說《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所创作的经典之作,文学评论界认为,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当时社会中的世间百态,让读者领略到金钱、婚姻等事物的复杂关系。而我们从全新的视角来剖析这部作品,发现作者简·奥斯丁能够以其敏锐的女权视角,批判当时社会中金钱至上的婚姻观念,提出了要构建在情爱基础上的全新的平等婚姻,并彻底颠覆了传统男权社会中的男子中心主义,用犀利的笔触表达出深刻的女权主义批判思想。本文试对《傲慢与偏见》的内容予以解读,进而对其所体现出来的女权主义思想价值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丁 女权视角 女权主义 批判

出版于1813年的小说《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品,这部小说是在英国文学领域中第一次提出了以女性群体为主动话语折的作品,能够真实地对女性角色进行塑造,并且作者通过这部小说来表达出自己对女权主义的观点,构建了女性文学创作传统,因此我们说《傲慢与偏见》也代表了英国女性文学体系的形成,奥斯丁是借助文学创作来表达女权主义的先行者。

一 《傲慢与偏见》创作背景分析

出生于1775年的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在20岁时开始从事写作,喜欢在内容中描写当时社会中产阶级女性群体的爱情与婚姻,并且用大量笔触来描绘那个时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读者面前展现出多彩的女性世界。可以说,奥斯丁是当时描写女性世界的先行者与启蒙者,她的文学呈现出十分鲜明的女性特征,以女性作者独有的视野来为我们表现出关于女性写作的诸多信息,让女性文化从传统男权文化中艰难地脱离出来。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也是她挚爱的作品。在当时的英国社会是崇尚男权制度的,可以说,阶级矛盾十分突出,并且人们心中的等级观念是深深烙印在心中的。所有女性群体与无产者一样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位置,被剥夺了一切人的基本权利。“当时英国社会中,所有女性,不管出身如何,都不能拥有了自己的财产。不到出嫁的时候,家庭中财产归其父亲所有,而结婚后,嫁妆是归丈夫所有的。”可以说,当时每个女性的一生都是依赖于男性的,有着附属的性质。而中产阶级的女性更是有着悲惨的命运,由于妻子女儿不工作,所以一直被关在家中,一辈子要依靠身边的男人。“不管在什么时代,理想而优质的作品一定是现实生活中的缩影”。每个时期的作品所蕴含的主题内容或者思想观点是与当时社会的状态紧密联系的,而奥斯丁所生活的时期是不断产生变化的时代。当时男性在社会中把持着经济、政治以及所有意识形态的事物,而女性就是一种头脑匮乏,没有能力的异类种族,天生就是要在家里做家务、生孩子,假如一个女性想要进入到男权控制的文学领域中,那么她一定会被人们认为是“疯了”。然而简·奥斯丁却带领诸多优秀女作家一起揭开了英国现实主义女性小说的新篇章,她在创作中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与女性意识,包括了婚姻、男女不平等地位等观念为这些女性所带来的矛盾与困境,讽刺了当时的男性群体,表达出一种深刻的女权主义批判思想。

二 《傲慢与偏见》中女权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1 批判金钱至上的婚姻观,倡导男女平等婚姻理念

小说开头的第一句就是“有一定家产的男人,一定想要娶妻室,而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定理”,这句话可以说点出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传统婚姻观念,这个等级观念盛行的时期,金钱决定了婚姻。小说中,班内特先生的后代都是女性,而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女性群体并没有继承权,也就是说,一旦班内特先生去世,他的所有财产将全部由他的远房亲属柯林斯继承,而他的妻女将陷入流离失所、生活窘迫的境地。所以当愚蠢可笑的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时,自认为这是对班内特家人的照顾。当伊丽莎白拒绝求婚后,柯林斯又很快转头向落魄贵族的女儿夏洛特求婚,尽管后者相貌并不出众,年龄也已偏大,但对于出身平民的柯林斯来说,能和贵族联姻,却可以帮助他跻身上流社会。因为当时英国社会等级制度森严,除了金钱,出身也是人们考虑婚姻时必须要关注的因素。夏洛特并不愚蠢,她知道柯林斯追求自己的原因,但是为了能够有生存的保障,她还是接受了这样的婚姻。

小说的男主人公达西是个富家子弟,当他自认为降低身份向伊丽莎白求婚时,却遭到了伊丽莎白的拒绝。她对于这个傲慢而富有的男人十分厌恶,她内心渴望理想的平等婚姻,并且认为只有男女平等才会有幸福的婚姻。可以说,简·奥斯丁成功塑造出伊丽莎白这一新时期女性形象,她借助伊丽莎白表达了自己对婚姻的态度——要建立在男女平等基础上,进而表达了对传统婚恋观念的批判思想。

2 反驳男尊女卑思想,表达男女平等思想

小说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批判了当时社会中男尊女卑的现象,并且极大程度上表达了对男权统治制度的不满,宣泄了为女性争夺平等地位的呐喊。奥斯丁并没有选择传统的男性创作方式,而是以女性来作为经验主体的创作形式。故事以女主角伊丽莎白作为见证,也因此奥斯丁会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倾注到这个女性形象身上。在传统的文学创作中,男性角色代表了那个社会的价值标准,而女性群体的声音却会被隐蔽,长期处在被支配的困境。从这一角度而言,《傲慢与偏见》将原来一直处在边缘地界的女性群体推向了前台,这不只是表示着传统男权主义创作模式被颠覆,并且也表明了奥斯丁想要去彻底结构男权主义。她努力在小说中刻画出了聪明伶俐的伊丽莎白、傲慢富有的达西与愚笨可笑的班内特太太和柯林斯牧师等,进而证明了愚笨不只是属于女性,两性之间都会有优点与缺点。伊丽莎白比小说中任何一个男性都不差,即便是达西这个聪明优雅的男士,也被她的聪慧所吸引,并最后用谦逊的态度追求到了伊丽莎白。可以说,这样睿智、独立的女性形象的诞生强劲有力地批判了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思想,证明了女性也需要拥有男性一样平等的社会权利。

3 讽刺男权制度,颠覆男权中心主义

小说中奥斯丁对社会中男权制度进行了大力的批判,却肯定了女性群体的存在,强调了女性群体的重要性。她选择颠覆了原有的父亲形象——班内特先生作为丈夫与父亲都称得上失败。身为丈夫,他习惯于嘲笑自己的妻子;身为父亲,他对女儿们疏于管教。当班内特太太听说附近的花园招租出去的时候,她还十分兴奋地对班内特先生说了,但是他却淡淡地说:“既然你想说给我听,那我就听听呗。”简洁而冷漠的话语,能够让我们看到这个男人对自己妻子的蔑视。讽刺的语言塑造出一个可笑的男性形象,也更加批判出了当时男权社会中被推崇的男性地位。

三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之美

1 通过对男性群体批判,认识到女性是社会主体

前文我们说到奥斯丁借助伊丽莎白这一女性形象,凸显出了自己想要表达的女性主体意识,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与思考能力,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中去掌握自己的命运。刚遇到达西的时候,达西说伊丽莎白长得还可以,但是并不足以漂亮到吸引了自己。这句话让伊丽莎白对他十分厌恶,产生了对他“偏见”。而另一个男性形象魏肯最开始是吸引伊丽莎白的,她不知道这个男人背地里是多么的虚伪与丑陋,他特意在伊丽莎白面前大肆地污蔑了达西,这使得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印象坏到了极点。

女主人公对两个男人的认知完全是建立在所见所闻的基础上,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力来分辨的,可以说,这样的思想在当时是少见而宝贵的。与其他女性不同的是,伊丽莎白习惯于主动去判断遇到的信息,这就是她独立女性意识明显的表现。所以说,她一旦触碰了正确的信息,就会有着正确的判断。

对两个男人认识的转折点就在于伊丽莎白与达西矛盾激化之后,达西开始写信为自己辩白,并且也对伊丽莎白倾诉魏肯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伪君子。伊丽莎白看到信之后,将两个男人的所作所为认真地加以分析和判断,最终对曾经因为误解达西而羞愧。可以说,伊丽莎白对两个男人逐渐的认知与批判过程中,就是从一个认知他人到自我反省的思考认识过程。

2 借助对其他女性的批判,塑造生理、心理相协调的女性气质

在英国19世纪社会,女性群体一直处于附属的位置,因此多数女性是没有自己的主体意识,然而伊丽莎白是有着独立的主体意识的,所以,她具有一定生理、心理相协调的新时期女性特质。奥斯丁借助达西之口,描绘了伊丽莎白的内心美德标准——不但要精通医术,并且还要博览群书,有一定的真才实学。实际上,这表示要将女性放在与男性平等的位置上,培养出女性心理、生理相互协调的内在气质,而这也是新时期女性价值标准衡量的新方向。

3 通过对于理想化生活的追求,探索两性和谐发展之路

英国从18世纪开始,就出现了诸多描写女性形象的女性作家,她们用文学创作来为当时女性群体的命运呐喊,是女权主义的发动者。而在诸多女性作家中,简·奥斯丁相对特别一些,她努力想在创作中找寻一种全新的理想化的状态与生活。在她的作品中,通常会对男女主角的婚姻来深入观察与剖析,想要探索维持两性和谐的道路,构建出一种新时期的道德标准。作者通过对伊丽莎白婚事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中对两性婚姻的不同观点,并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观点,让人们能够在阅读故事之后有着新的启示——如果婚姻中没有爱情,那么就绝不幸福。只有追求金钱与美貌,而不讲道德情操的情感不会天长地久,只会换来痛苦的结局,并且她也告诉人们,理想化的婚姻也是存在的,但是需要两人相互了解与信任,建立在平等、尊重、自由基础上,这样才能构建出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

四 结语

英国女作家奥斯丁以其女性作家独有的敏感与跨时代的勇气智慧了解到19世纪英国妇女群体的不幸遭遇,揭露了当时男权社会中对女性群体的残酷剥削与对其人性的摧残。小说《傲慢与偏见》能够对人们展现出当时英国社会的真实风貌,赞扬了在男权社会背景下女性群体对于自身尊严、人格以及男女平等地位的无限追求,对幸福平等婚姻的渴望,为女性群体捍卫了尊严、自由、独立。可以说,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奥斯丁这一思想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也为后期世界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导向意义。

参考文献:

[1] Cott·F·Nancy.The Grounding of Modem Feminism.New Haven,Corm.Yale University Press.1987.

[2] 波伏娃,桑竹影、南珊譯:《第二性》,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3] 仪爱松、姜德成:《一扇透视女性世界的小窗口——简评简·奥斯丁与她的〈傲慢与偏见〉》,《菏泽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4] 袁素华:《女性文学及其话语革命》,《当代文坛》,2006年第2期。

[5] 张丹丹:《倔强的灵魂——略论简·奥斯丁的女权主义思想》,《当代文坛》,2001年第2期。

(黄木健,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宋启军,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猜你喜欢
奥斯丁批判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教会读者什么
简·奥斯丁:别样的“文化研究”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
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
在批判中寻求解放
An Analysis of Mr.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