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代背景出发解读哈姆雷特的忧郁和延宕

2014-06-30 10:58刘静文
作家·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复仇哈姆雷特悲剧

摘要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被誉为莎翁的巅峰之作。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忧郁和延宕吸引了无数研究者,成为评论家热议的话题。然而,大多研究者和评论家往往仅从作品本身出发进行研讨,很少将哈姆雷特的忧郁和延宕置于时代环境下分析。倘若离开了哈姆雷特所处的时代背景来解读他的忧郁和延宕,就不能准确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本文试图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解读哈姆雷特的忧郁和延宕,从而更好地了解哈姆雷特,理解莎士比亚的创作意图。

关键词:哈姆雷特 复仇 忧郁 延宕 悲剧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当时的英国,封建社会日趋衰退,资本主义逐渐兴起,封建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社会矛盾愈发尖锐。《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悲剧之一。尽管剧中描写的是丹麦王室的种种腐化堕落,但不难发现,剧中的丹麦其实是英国社会的真实写照,每个剧情细节无不透露着莎士比亚那个时代的气息。莎翁在剧中借哈姆雷特无情地批判着社会的黑暗,尽情表达着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忧郁、延宕。可以说,他的忧郁和延宕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早年留学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过人文主义思想的教育,对人性、社会和理想有着与传统观念迥然不同的看法,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代表。生活的不幸、社会的无序、时代的混乱让他逐渐变得忧郁。他忧郁但不消沉;他延宕但从未放弃过与罪恶势力的斗争。从知道父王被害真相时起,他便一直都是主动出击,制定复仇计划,等待最佳时机,上演“戏中戏”,任何时候从未胆怯过。他之所以忧郁和延宕,是因为他将自己的个人复仇计划与重整乾坤、拯救人类、改造世界结合起来。他有强烈的复仇愿望,也有改造社会的决心,但又深感人类的渺小和不完美。矛盾的心理使他深陷忧郁之中,也一直拖延着他的行动。这种带有时代烙印的忧郁和延宕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加速了他命运的悲剧。

一 哈姆雷特的忧郁

忧郁是哈姆雷特的主要特征,但并不是他的天性。自幼生活在顺境中的哈姆雷特身份高贵、家庭美满,拥有权位、亲情、爱情和友情,是位无忧无虑的快乐王子。他是父母的宠儿,是丹麦法定的王位继承人,有着常人可望不可及的前程和命运。由于早年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受过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他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和事物都充满了希望,感觉生活无比幸福、无限美好,认为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

哈姆雷特的忧郁是源自生活的不幸。父王的死,令他悲痛不已,也使他的命运发生了急剧逆转。紧接着母后改嫁,叔父篡权,王权旁落……突如其来的巨变将他身边美好的一切全部摧毁,让他品尝了生活的痛楚和苦难,使他看到了人性的丑陋和生活的阴暗,令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矛盾之中。作为儿子,向来崇拜的父亲被害、备受尊敬的母亲改嫁,他失去了幸福美满的家庭;作为王子,由于叔叔克劳狄斯的谋权篡位,本该属于自己的继承权被无情的剥夺;作为爱人,随着一直深爱着的奥菲利娅被他人利用,他开始怀疑自己的爱情。与此同时,他的好友罗森克兰兹和基尔德斯特恩也背叛了他,成了克劳狄斯的帮凶。幸福美满的家庭,坚贞不渝的爱情,真诚无间的友谊,对于此时的哈姆雷特来说,都已经不存在了。哈姆雷特开始不再相信亲情、爱情和友情。他内心苦闷,却无处诉说,只能把心思深埋在心底,用一套素黑的礼服无言地抵抗着残酷的现实。他的精神世界也随着现实的突变开始发生悲剧性逆转。他逐渐变得忧虑,忧虑被篡夺的王位,忧虑自己的亲情、爱情和友情。快乐王子从此变得不再快乐,而成了一位地道的忧郁王子。

哈姆雷特的忧郁更是来自对无序社会的忧虑和失望。哈姆雷特所在时期的丹麦,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封建统治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哈姆雷特不是常人。他不仅是丹麦王子,还是一位理想的人文主义者。他有着特殊的身份、地位和使命。从残酷的宫廷斗争中,他看到的不仅仅是父王被害、叔父篡位、母后改嫁,他还看到了宫廷的堕落腐化、朝臣的阿谀奉迎和国民的怨声载道……。他从克劳狄斯个人的罪行看到了整个封建势力的罪恶,从自己个人的不幸看到了整个社会的不幸。他向往自由、追求正义,但到处都充满了压迫、腐朽和狡诈。面对自身的不幸,他感觉整个时代都混乱颠倒了,都和他的理想抱负背道而驰、格格不入。他开始用疑虑的眼光去审视身边的一切。原来天神般至高无上的人类,现在在他看来,只不过是用泥土捏成的一个小生命而已。原来和谐融洽的社会,现在在他眼里,只剩下一片乌烟瘴气。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仅是要杀死谋权篡位的克劳狄斯为父王报仇,而是要把个人的复仇计划和拯救社会结合起来,与克劳狄斯为首的罪恶势力作斗争,切实担负起拯救民众、改造社会的责任。哈姆雷特要为父王报仇,但总是找不到恰当的方式。他要重整乾坤、改造社会,却处处充满了困难和艰辛。这使他变得越来越焦虑,越来越忧郁。“生存还是毁灭”,哈姆雷特忧虑的不仅仅是个人的生存和毁灭,他忧虑的更是整个丹麦王国的生存和毁灭。

二 哈姆雷特的延宕

延宕使哈姆雷特成为谜一样的人物,让人捉摸不定。哈姆雷特忧郁的性格,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其行为的拖沓、延缓。父王被害,母后改嫁,权位被窃取……残酷的现实让哈姆雷特看到了社会的丑恶,产生了强烈的复仇意识。他反复地表达着复仇的决心,却总是踌躇不定。作为王子,哈姆雷特在宫廷里应该有很多机会可以杀死篡位的克劳狄斯,但他却一直犹豫不决,直到最后一刻才拔剑杀死了自己的仇人,与克劳狄斯同归于尽。

哈姆雷特的复仇计划之所以一再拖延,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从他复杂忧郁的性格中找到答案。突遭变故,让哈姆雷特难以接受,令他郁郁寡欢。深夜与父亲鬼魂的对话让他知道了事情真相,使他變得更加忧郁不堪。通过上演“戏中戏”的方法,在验证克劳狄斯便是杀害父王的真凶后,他才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计划。此时,据父亲被害已将近四个月。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他不停地忧郁着,也使得他的行动一缓再缓。在复仇过程中,因为受传统宗教观念的影响,致使他在忧郁中错失了复仇的绝佳时机。他本可以在克劳狄斯为自己的罪孽忏悔时轻而易举地杀死他,但他却优柔寡断,没那么做。复仇的念想仅仅在他脑海中一闪便消失了,他随即开始思考复仇的价值意义,将杀死克劳狄斯这样一个简单的复仇动作变成了一场复杂的思想斗争。他认为乘其不备地杀死正在祈祷忏悔的克劳狄斯,会将他送上天堂,这是以德报怨的做法,会对不起惨死的父王。不难想象,这只不过是哈姆雷特的一个借口。他是一个接受过人文主义思想教育的人,他不会轻易地迷信所谓的天堂地狱之说。这恰恰是他沉思忧郁、优柔寡断性格的最好体现。他的忧郁致使他的思考远远多于他的行动,也使得他的行动一再拖延。

哈姆雷特的延宕还与特定的历史环境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延宕是人文主义社会的产物。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当时社会上盛行的以“神”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学说,已不单纯是人的两种世界观的对立,实质上是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立。人文主义者肯定人性,反对神权,赞美人的价值和尊严,抨击宗教束缚和封建观念,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他们仅仅意识到了人权论和神权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过分地夸大思想的作用,把善良和品行看成可以改造社会的力量。哈姆雷特也是如此。他早期受过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是一位典型的人文主义者,身上带有人文主义者的共有特点。面对克劳狄斯的种种恶行,哈姆雷特极为愤怒,却迟迟没有动手,甚至还想用人文主义理性意识去感化克劳狄斯。因为他要做的不仅是杀死克劳狄斯为父王报仇,还要消灭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罪恶势力,恢复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他的人文主义理想。所以在复仇的过程中,他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既能为父王报仇,又能实现个人理想的复仇方式,以至于尽管他有明确的复仇理由、坚定的复仇决心,却始终犹豫不决,最终造成了他行动的延缓。

哈姆雷特自身的阶级性是导致他复仇延宕的根本原因。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者,但他更是丹麦王子,与丹麦王室有着无法割舍的血缘关系。他是丹麦王国法定的王位继承人,如果没有克劳狄斯的谋权篡位,有朝一日他便是丹麦的新国王。哈姆雷特这种独特的身份决定了他不可能和封建势力发生根本的利益冲突,因为他和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根本就不是敌我矛盾。在父王被害前,他对人对事都抱有美好的看法,对理想对人生都充满了希望。在突遭变故后,他才开始变得忧虑,想挑起重整乾坤的重担。出生于封建皇室,从小生活在王宫,自幼享受着皇家贵族的特权,现在却要担负起消灭封建罪恶势力,改造社会的重担,令人难以想象。哈姆雷特身上的阶级烙印注定了他在复仇道路上必将陷入疑虑深思、难以自拔的矛盾境地。“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哈姆雷特,让他一时间难以抉择,致使他一直拖延着自己的复仇计划。

三 忧郁和延宕的结果

哈姆雷特的忧郁和延宕为他命运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忧郁和延宕让他失去了很多复仇的机会,也给了克劳狄斯谋害他的时机。当克劳狄斯意识到哈姆雷特对自己不利时,处心积虑制造了一个接一个试图杀死哈姆雷特的阴谋。面对突发变故,如果哈姆雷特不是深陷忧郁的阴影中,如果他能够在思考的同时,像雷欧提斯那样勇于行动,或许结果就不一样了。但他却没有,他丧失了一次又一次的复仇机会,以至于最后,他的复仇计划功亏一篑,化为了泡影,纵使拼尽了最后一点力气,也只换来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命运。

哈姆雷特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那一时期,人文主義新思想逐渐兴起,但还不能完全解释这个时代。神的地位开始下降,但落后的封建宗教观念仍然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观察和思考、怀疑和探索成为这个时期人文主义者的鲜明特点。这种特点充分反映在哈姆雷特身上。作为丹麦王子的哈姆雷特,尽管早年曾接受过人文主义思想的教育,但传统的封建思想仍然束缚着他的思想,制约着他的行为。面对个人的不幸、时代的混乱,哈姆雷特总是在忧郁中思考着,在怀疑中摸索着。哈姆雷特的忧郁和延宕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实际上,他的忧郁是一个时代的忧郁,他的延宕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延宕,是人文主义新思想和封建传统思想冲突碰撞的产物。

参考文献:

[1] 袁仑:《〈哈姆雷特〉中的延宕》,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2] 夏倩:《永远的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性格之我见》,《时代文学》(上),2010年第3期。

[3] 白塔娜:《析哈姆雷特延宕复仇的原因》(英文),《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第10期。

[4] 张卫东:《从精神分析学看哈姆雷特的延宕》,《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第12期。

(刘静文,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复仇哈姆雷特悲剧
伟大的悲剧
表演哈姆雷特的经历
对表演《哈姆雷特》的不同看法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哈姆雷特延宕问题再思考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猫的悲剧
欧歌赛乌克兰“复仇”俄罗斯
近视的悲剧
李娜无缘“复仇”小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