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2014-06-30 07:12杨月桃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吴某学困生数学

杨月桃

【摘 要】学困生是客观存在的弱势群体,数学学困生在数量上又往往多于其他学科。关注数学学困生,促进他们的成长,是践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实际行动,也是数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相关文献研究以及在本校的实地调查,在对数学学困生的主要特征和形成原因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笔者确定了重点辅导对象,有针对性地采取了转化措施。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跟踪、积累了众多个案,并从个案辐射到群体,围绕学法与教法,探索总结出转化学困生的六大策略。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对学困生的关注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有序进行,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就是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新课程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过去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程改革向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困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因此,“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践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实际行动。

(二)关注学困生是落实义务教育,实现“数学教育为大众”的需要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所以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困难,对高质量地实现义务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数学的应用范围来看,数学已渗透到各个领域,需要数学的行业日益增多。从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来看,以数学语言表达的信息日益增多。从基础教育的普及来看,数学对许多学生来说已经是不可缺少的。总之,大众需要数学。所以,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就有义务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满足大众的需要。

(三)关注学困生是我校生存和发展的实际需要

我校位于拱墅区半山街道,处于城乡结合部位,外来务工人员的小孩占全校学生的60-70%。这些学生父母文化素质有限,家庭经济条件也有限,多数小孩与父母挤在一间出租房内,没有独立的学习场所,没有启蒙教育时父母专门的悉心教导,学生的学习习惯一直以来都较差。进入初中以后,仍然延续原先不良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上课不会听课,自制能力较差,一心贪玩。课后作业很少认真完成,没有合理的学习方法,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没有兴趣,甚至有厌学情绪,学习成绩自然很差,给老师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作为一线老师只有矫正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才能稳定生源,才能在此基础上讲求生源的质量。所以说学困生问题也是我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概念界定

数学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在正常范围或高于平均水平(IQ测试分数),感觉功能正常,能接受充分的教育机会,没有发育和情绪紊乱等其他障碍,但在数学计算、数学推理、理解抽象概念或视觉空间等能力上有障碍,致使在正常教育情形下学习效果低下,未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二)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学困生的具体内涵,确定所研究的学困生个案对象;同时,研究学困生产生的具体原因,并探索出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具体对策。

(三)研究内容

(1)对数学学困生主要特征表现和成因的调查和分析。收集相关学困生的理论资料,用问卷调查与座谈法了解学困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通过分析,了解学困生的行为、兴趣、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特征,掌握学困生能力表现、成绩状况,为研究提供可靠依据,使转化工作有的放矢。

(2)对学困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策略研究。通过改变课堂教学设计、个别学习方法指导,收集实验前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及学习成绩的变化。

(3)同伴互助对学困生的影响研究。通过组建优秀生和学困生结对子,通过优秀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来影响学困生。

(4)家庭环境对学困生的影响研究。家庭教育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家校携手,适时沟通,是转化的合力。通过家访,了解学困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家庭教育方式对学困生的影响。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

(一)对学困生的相关调查和研究

为了能了解数学学困生的主要特点和产生的主要原因,笔者对学困生比较集中的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和进一步的了解分析,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对数学学困生的主要特征和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选择典型数学学困生进行个案研究奠定了基础。

1.数学学困生的主要特征

(1)阅读和书写困难。阅读和书写困难是数学学困生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对于一些数学问题,尤其是用语言文字来表示的数学应用题,要成功地解决这样的问题,关键是要能够正确理解题意,而阅读困难的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题意,不能形成或形成错误的表征;另外有的学生在阅读完了以后,不能正确地对题意进行分析,把握不住条件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对多余的条件和隐含的条件不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导致对问题感到一筹莫展;还有的学生虽能很好地理解题意,在解题思路上也没有任何问题,但只要一下笔就出错,他们的问题主要是在书写上。

(2)计算困难。计算困难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基本的算术四则运算、数与式的解答时出现困难,主要表现在计算错误、运算方法混淆、没有掌握数学法则、运算步骤缺失等。例如解方程x(x-3)=2(3-x)

正确的解法是x(x-3)+2(x-3)=0 错误的解法是方程两边同时除以x-3

(x-3)(x+2)=0 x=-2

x-3=0或x+2=0

x1=3,x2=-2

错误的原因是方程两边同时除以x-3时没有考虑到x-3=0的情况导致漏解。

(3)空间想象困难。数学的空间想象能力,指的是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以及抽象的能力,是一种逻辑与几何、技能、经验的融合,这不仅仅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更是有效的智力开发。但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例如,对于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概念集中又抽象,难理解;由“数”转入“形”,难适应;推理论证逻辑性强,难下手 ,使很多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 。

(4)综合问题解决困难。数学综合性问题具有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多、能力要求高、突显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以及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特点。问题解决困难也表现出多样性,如阅读和书写困难、分析能力差、推理能力不足、问题的表征能力弱等。问题解决困难是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因而它又与计算能力、空间能力、阅读能力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2.数学学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原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之间不仅有其自然的遗传因素,也有其社会的“遗传”因素。这种社会遗传因素主要表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作用,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我校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校外数学辅导方面比较欠缺。虽然多数学生家长对子女的学习还是比较关心的,只是苦于没有辅导能力,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2)学校教育原因。学生在学校内接受的是有组织的学校教育,其学习过程是在群体化的教学过程中,有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学习者施加影响,使其内部认知结构日趋完善的过程。但是,群体化的教学往往难以顾及到某些学生的特殊情况,导致这些学生在认知结构完善化的进程中受阻。很多学困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机会极少,自觉不自觉地沦为观众,失去了掌握知识的最佳时机。课堂失去的没有在课外及时弥补,导致知识链脱节,影响了后续学习,恶性循环,问题越积越多,从量变走向质变。另外,教师教育手段简单,粗暴,不科学。有的师生之间关系紧张,互不尊重。学生恶其师,自然不信其道,不学其术。

(3)学科原因。数学所具有的自身特点,也是造成数学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其研究对象,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是在抛弃了客观对象许许多多特征后获得的,因而是高度抽象的概念。这种抽象性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使数学学习活动产生了困难。其一,学习者难以看出数学活动的目的性。由于数学的抽象性,使数学世界与现实世界有着较大距离,学习者往往对数学活动目的的认识不明确,导致数学学习目的的不明确,学习目的的不明确又导致了学习态度方法等等不当,最终引起学习困难。如有些学生认为数学无用,仅为应付考试而学数学,平常不花时间思考数学定理、公式,为考试采取死机硬背的方式学数学,造成对数学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比如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等等。其二,学习者感知数学对象难。数学抽象的逐级性导致数学对象往往远离人们所能直接感知的现实世界。如“平行线是同一平面内永远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只能在脑中想象这一概念。

(4)学生自身原因。与小学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变化很大,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这就是有些学生和家长的疑虑,有的小孩在小学时成绩还不错,但到了初中就跟不上了,特别是到了初二,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学困生中有很多学生的预习和复习工作极差,长期以来,他们养成了等待、依赖的坏习惯。学习不积极主动,尽管书就在身边,也不愿意翻一下。学习情绪很低,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觉得老师的问题和自己不相关,常常做一些和学习无关的事情,久而久之产生知识脱节,成绩自然下降。学困生自控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干扰,学习被动。作业练习马虎应付,遇到难题没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而是采取不究不问的态度,甚至抄袭了事,解题过程乱七八糟,没有逻辑性。学困生的学习情感脆弱、意志薄弱,不够坚强,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导致学习成绩持续下降。

(二)对数学学困生个案辅导研究

【个案研究一】

研究对象:吴某,男,初一年级学生。

基本情况:吴某的父母是外地务工人员,在学校附近的菜市场卖蔬菜,全家租住在离市场不远的一个农村出租房里。小孩口齿伶俐,反应机灵,但进入初中以来,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

片段一:

数学课上,吴某桌子上只有一本脏兮兮的数学课本,练习本与笔记本都没有,整堂课下来,如果老师不提醒他,他从来不会动手做题或记笔记。虽然偶尔也会举手回答问题,但从回答的情况来看也是一知半解。上课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观察过他,发现他课堂注意力很难集中,不能跟着教师的上课节奏。作业书写也很糟糕,字写的又粗又大,特别是在做练习卷时,空白地方根本不够他写,书写过程也不完整。另外,他的计算能力也较差,有的题目虽然解题思路是对的,但往往在计算过程中会出错。

在一次测试后,我把吴某叫到我的办公室,针对试卷中存在书写过程潦草、不完整,计算错误等问题与他进行沟通。我还把别的同学的试卷给他看,让他做对比。他居然告诉我,他对自己的分数还是满意的,因为一直以来自己的成绩都不是很好,小学老师就告诉过他,像他这样的学习基础在初中时还能及格就很不错了。

片段二:

为了了解吴某在家的学习情况,我专门进行了一次家访。因为父母每天卖菜早出晚归,吴某每天回家后先要做饭,有时还要把父母和自己的衣服洗掉,承担了家里大部分的家务,这样的情况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持续到现在了。吴某每天晚上的作业时间基本上在一个小时左右(其他同学可能要2个小时才能完成),而且经常是边看电视或边听音乐边做作业,有时还边吃东西边做作业。出租房周围的环境较差,都是一些外地打工人群,空闲的时候要不打麻将,要不看碟片,要不玩游戏,对他的学习态度影响也较大。他的父母都是小学毕业,没有文化,虽然晓得这样下去,对小孩不好,但也不知道如何管理小孩。

经过多次和吴某本人和他父母的沟通了解,我认为造成吴某成绩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①家庭教育缺失,主要表现在不能帮助吴某树立准确的学习观,因为父母自身文化比较低的原因,在教育上缺乏说服力,只是经常唠叨,要是吴某不好好学习,初中毕业就只能帮他们一起做生意了。同时,因为忙于生意,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小孩的学习,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吴某不良的学习习惯。②学习信心不足,由于长期以来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加上老师一些不恰当的言语,使得吴某慢慢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差生”。③学习习惯较差,上课不能专心听讲,课堂效率低下,日积月累造成基础薄弱。作业不能专心完成,一心两用,所学知识不能及时得到巩固。针对上述原因,我采取了以下转化措施:

1.取得家长的配合,改善家庭学习环境

我告诉吴某的父母,初中阶段是孩子很关键的时期,孩子的学业任务很重,希望他们能尽量减少孩子做家务的时间,以确保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同时,希望他们能督促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要让孩子边做作业边干别的事情。对小孩在家里的学习情况要与我及时沟通,我也会把小孩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他们。吴某的父母听取了我的建议,他母亲主动放弃了部分做生意的时间,把精力放在照顾孩子的生活和督促学习上。

2.关注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上为了能让吴某紧跟我的思路,防止走神,我会经常有意识地用眼神提醒或走到他的身边或向他提问。对学生而言,及时地记录平时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今后的复习和巩固是十分必要的。我要求他在上课时准备一本笔记本,老师讲的知识点或自己觉得还没听懂的地方记下来。刚开始,每天课结束后,我都要求吴某把笔记本交到我这里,从笔记本的记录上我可以初步看出吴某听课的效果,然后把存在的问题与他做简单的沟通。一段时间下来,吴某上课走神的时间明显少了,笔记也记得越来越规范了。

3.补基础,规范书写,提高计算准确率

针对吴某那些因计算错误而“痛失”分数的现象,一是补基础,从小学的四则混合运算到初中的有理数混合运算再到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等,通过讲解法则,反复练习,使其能准确掌握运算法则。二是要求吴某平时做作业时一定要按照老师强调的步骤完整的书写,为纠正其“偷工减料”的做法,我会在其作业上选择一题用红笔将其缺少的步骤写上去,然后让其按照我的方法将其他题目重新做一遍。如果发现他还是有缺少步骤的现象,我仍会指出,让他重新做。我的这种不厌其烦的较真精神,感染了他,他的解题步骤开始逐渐规范。由于在批改试卷时是按步骤给分的,几次测验下来,吴某的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4.适时鼓励,重树信心

对于吴某的每一个进步,我都会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将他的进步及时反馈给他的父母,让他父母也及时地给他鼓励。重树信心是个艰难的过程,当吴某遇到挫折,思想有反复时,我也会及时的帮助他减轻思想压力,重拾信心。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吴某的成绩有较大的进步,在期末时,我让他介绍了他的学习心得。

【个案研究二】

研究对象:王某,女,初一学生。

基本情况:王某是一个很文静的女孩,性格较内向,看起来很忧郁。每次碰到,她只是冲我拘谨地笑笑,算是打过招呼了。刚进入初中时,她是那种完全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而且学习非常用心的人,上课积极发言,认真听讲,课后作业认真完成。但是她的学习能力一般,尤其是对理科的理解特别弱一点,每次单元测验时她的成绩总是不够理想。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她有放弃的行为,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老师提问的时候她也不回答,作业也越来越糟糕。

片段一:

发现王某学习态度消极后,我找她谈话了解情况。原来她觉得自己数学上花得力气最多,成绩却最差,所以不想坚持了,实在对数学没有信心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她的母亲最近得了乳腺癌,家里父母不开心,也没空管她的学习。有时候父母心情不好,看到她的成绩不理想,也会向她发脾气,这样的环境越发让她没有自信。她说妈妈太累了身体也不好,而自己又总是考不好,很内疚,有时很郁闷,觉得自己真的没有能力学好。说这话时,她有些哽咽。

我问她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数学学得不太好的原因,她说是自己不行,老师讲的东西总是记不住,初中数学问题的解法太灵活了,综合性又很强,脑子不好用,太笨了,不如别的同学聪明,不是学数学的料。我试图让她做外部归因,于是问到:“你认为老师讲得怎么样,平时是否关心你少了?”她说:“老师你讲得挺好的,虽然我没学好,但班内有很多人学的不错,只能说明我不行。”

片段二:

在对王某进行家访时,她母亲告诉我,她在家很懂事,学习也很用功,上初中后每晚都学到十一二点,别的课程成绩都还可以,但数学这科一直不是很如意。她母亲还说王某小学时数学还可以,到初中就开始有些吃力了,其中有家庭的原因,她觉得自己身体不好平时没有多关心她。希望我能指导她的学习方法,使她在数学上能学得轻松些。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认为该生具有较明显的消极归因倾向,而这种归因方式的形成是其性格、成长环境和数学学习经历综合造成的。因此我采取了以下转化措施:

1.定期交谈,消除思想障碍

开始的时候,一周一次与她交谈,让她倾述自己的心思,我在倾听的同时给予她一定的指导,获得她对我的充分信任。当她数学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我告诉她:“你和其他同学的区别在于他们一次用较短的时间学会了,考试的时候就能立竿见影,而你一次掌握了百分之七十,单元考试自然不是很理想。但是你最大的优点是有毅力,学习用心,期末综合复习的时候你肯定就全部会了。而且初中三年中考前还会系统的复习,你和他们同时考,充分的复习之后,你一定会赶上他们的。”她在我的教育之下越来越自信了,学习也更加用心了,成绩虽有起伏,但她的学习情绪却稳定了许多。

2.适时表扬,增强自信

平时分析题目时,我经常问她有什么好的思路,只要她的想法有理,我都会给予肯定和表扬,树立她的信心,提高她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我经常让她看我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告诉她看到这个题目我会怎么想,有时我的想法也行不通,需要试几次。慢慢地,她认识到即使是数学教师,在做数学题时,有时也不能即刻有正确解法.她再遇到一下子不能解出的习题时,不再像过去那样马上就放弃了。

3.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我对她的认真努力加以表扬,同时指出她的学习方法不佳,要求她多与班级其他同学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通过交流,她发现很多同学每次都把不会做的题目一道一道地整理下来,并记录在专门的改错本上,以便考前复习。我告诉她除了这样做以外,还可以写上自己当时为什么不会,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以后再碰到这一类题应该怎么办。她逐渐认识到,和小学不同,初中数学应重视思考,很多时候需要尝试和探索解法,而不是简单模仿。她开始慢慢地在探索解法中学会数学思考,而不是通过做题记忆解法。

4.培养应试技巧,考出正常水平

我告诉王某我们不妨把一张试卷分为“可做题”、 “可动题”、 “可怕题”三类,其中“可做题”就是基础题,要求人人会做,不能有失分的题目;“可动题”就是做题时稍微带有一些技巧和综合性的能力题,需要学生整理与收集数据信息,把握出题人的意图,找到题目的突破口,找到考核的知识点。“可怕题”是涉及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综合性题目,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熟练地解题技巧,扎实的基础知识,灵活的运用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长期的训练与能力培养,对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都有较高的要求。根据王某的实际情况,应该稳抓“可做题”和“可动题”,对于“可怕题”应该适时取舍,学会适当放弃。

王某在我的指导下,学习成绩进步很快,从平行班进入到实验班。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本着“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的研究思路,通过对数学学困生的个案研究,初步归纳总结了数学学困生的主要表现、成因及解决策略,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取得了如下一些成果。

(一)研究对象学习状况改善显著

上述案例只是我选取的个案研究中相对比较典型的两个,在具体教学中,我实施转化策略的学困生在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成绩的提高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初步归纳形成了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基本步骤和一些转化策略

转化数学学困生首先要对学困生的主要表现进行观察,根据学困生的主要表现,通过与学困生及其家庭的沟通了解,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转化策略。有时采取的转化策略不一定能奏效,这时就需要通过更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及时改变转化策略。

图一

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虽不尽相同,表现也不一样,但可以从学生、家长、教师三个方面来寻求转化的具体策略。一些学困生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而直接实现转化的;也有一些学困生的问题根源来自家庭,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家长甚至干预其家庭教育方式而实现对学困生的转化。无论面对哪种学困生类型,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的提升都是至关重要的。我把在转化学困生时常用的6种转化策略简单总结如下:

1.激发学习动机

多数学困生是出于父母的压力或已形成了上学、放学、回家、又上学、放学、回家的条件反射而上学的。但进了教室,又不知为什么要学,该怎么学,没有学习的动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动机:

(1)使学困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及其意义,特别是对学困生本人的个人意义。

(2)要树立学困生学习的信心,长期的失败往往会使学困生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存在消极态度。

(3)帮组学困生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学困生的学习目标,开始不易定得很高,要分段定级,逐步升高,使学生处于“够得着”的学习情绪之中,感受成功的乐趣,从而使他们乐于接受知识,加倍努力学习。

2.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因人而异找到“敲门砖”。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有很大的关系。老师对每个学困生都要抱有良好的期望,这样被期望的学生才会充满自信,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才能被激发出来。另外,可以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包括学科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内容,当然竞赛难度不易太大。通过竞赛,使学困生的成就动机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也大增,学习和活动效率有很大的提高,但要注意保护失败者的信心。

3.规范学习习惯

学困生往往缺少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从调查情况看,学困生中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人比较少,懂得有效预习和复习的人更少。教师有必要指导和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我校正在推行的“导学稿”不失为一种有效得手段。“导学稿”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教学目标、课前预习导学、课堂教学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与当日作业、课后教学心得、学后学习心得。因此“导学稿”在促进学生课前预习,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巩固课后学习内容,提高复习效率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4.指导学习方法

学困生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其中没有找到适合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不容忽视的主要原因。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自己学会知识,由此培养学习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转化途径。

初中数学题目无穷,希望通过题海战术在考试中碰到一模一样的题目是很不科学的学习方法,独到的数学思想和良好的数学方法才是我们解题的万能武器。比如数学中常用到从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使学生做一道懂一类。再比如在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通过“题组”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总结数学方法,提炼数学思想。而不是单纯的复习知识板快或是单纯的做练习。

5.改进教学方式

学困生成绩的提高,能力增强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方法。在对学困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应用微格教学法、“前呼后应” 法、能力思维导图法、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策略等教学方法。

【微格教学法】微格教学法,就是将一个大的教学目标逐级分解为一些小的教学目标,然后从小到大,逐级突破,最后,达到突破整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对学困生进行微格教学时,教师应有耐心,学困生对所学知识可能一切从零开始,教师要一点一滴的浇灌,学困生一点一滴的吸收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地要用微格方式一步一步地来训练学困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等。

【“前呼后应”法】学困生的记忆、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有些知识点要想他们一次性掌握存在一定的困难,需反复巩固才行。老师可以通过适当处理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前呼后应”。例如,初一学习平方根与立方根时,我会引入二次根式及其简单的化简,这样初二学习二次根式时学生已有了初步印象,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再一次加深巩固。又如在初一讲因式分解一章时,我会仔细的讲解因式分解的几种常用方法并且归纳因式分解的步骤。初二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就可以按照“右化零、左分解、两因式各求解” 的方法解题,只要第一步移项把等号右边化为零时,左边就转化为因式分解了,此时学生明显感觉是旧知的应用。

【思维导图法】一般来说,善于学习的人归纳总结的能力也很强。学习上想有更多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就要学会将看似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如图二为特殊四边形基础知识思维导图。

【布卢姆的教学策略】在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中,学生成绩是参次不齐的,有好有差。差的学生不是没有学习能力,只是因为与好生不同的能力倾向导致了差生学习速度慢。布卢姆认为:“不管教师的工作多么有效,在课程或学期的每一阶段里群体教学都会产生一些学习误差。这些学习误差与以后的学习误差会混合起来。……个人很难完全纠正这些误差。”在这一想法之下,布卢姆采取了一个教学策略,使学习误差在混合之前,就找时间给学生通过反馈系统纠正过来,达到“学一段,清一段”。

6.改善学习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古人在对孩子的教育时就意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学习环境除了上面在个案研究时提到的取得家长的配合,改善家庭学习环境外,教师如何给学困生创造一个互助协作、展现自我的在校学习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同学之间的认知发展水平比较接近,他们的学习方式和解题思路能够比较好的被学困生理解和接受,而且相互的交流比较顺畅,可以避免长期与教师的个别接触带来的心理压力。我在班里建立了同桌互助,小组协作等教学形式。同桌之间的交流最方便,一有问题就可以互相讨论,学习习惯上也可以互相提醒。协作小组一般有三个人组成,包括学困生 、学习一般学生和学优生,由学优生做组长。我会定期布置小组学习内容,学优生每天要帮助监督学困生完成作业任务,然后在作业本上签名确认。按照协作小组学习的情况及成员成绩的进步情况,每月按星级评比先进协作小组,并在班级公告栏上公布。

学困生往往缺少展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老师就要想方设法给学困生创造这样的机会。例如让学困生走上讲台给班上其他同学讲课,让学生来充当老师的角色,通过成功讲解数学知识点,让学困生获得成就感。

五、课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课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不少尚待完善之处,需进一步探索,特别是研究的普遍性问题尚待解决。此次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学困生个案研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转化策略,即使同为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上也存在着差异,转化他们的策略也要有相应的针对性。初中数学学困生主要有哪些类型?不同类型数学学困生的数学思维状况存在哪些差异?数学新课程改革能够为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什么支持?等问题都是需要进一步予以研究。

参考文献:

[1]钱在森.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年

[2]吴樱花.遭遇学困生—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

[3]李献林,张淑清.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猜你喜欢
吴某学困生数学
生前争讼离婚,死亡赔偿金如何分配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男子将偷来的自行车送给了卖淫女
“没有抢劫”的抢劫犯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