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霞
【摘 要】 目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训练护理工作中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筛选出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73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康复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对康复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脑梗塞;临床护理路径;康复护理;传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4【文献标识码】 B
脑埂塞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被称为急性脑卒中。近年来脑梗塞的几率不断增加,同时导致残疾人口数量也随之增大,为社会以及家庭均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1]。目前脑埂塞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逐渐被社会重视,笔者对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73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年制定)相关诊断标准[2],并且均由我院头颅CT证实。选取标准:(1)患者均是自愿参加治疗,并签署同意书。(2)患者均有肢体功能障碍。(3)严重心、肝、肾疾病的患者除外。(4)有精神障碍或者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患者除外。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有36例患者,有21例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61至89岁,平均年龄(71.2±2.4)岁;有14例患者伴有高血压,有16例患者伴有糖尿病。观察组中有37例患者,有25例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60至88岁,平均年龄(72.2±2.3)岁;有15例患者伴有高血压,有17例患者伴有糖尿病。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即P<0.05。
1.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模式,主要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与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向患者实施口头的健康教育工作等。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首先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主要由护士长及康复专家组成,对相关的护理人员实施统一临床路径相关知识的培训。临床护理路径表主要由经验丰富的康复专家、相关医师、康复护理人员等制定,其中纵轴为时间,横轴则表示护理相关措施。然后准备两份临床护理路径表,一份为患者版本,一份为医护人员版本。当患者入院后均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中的步骤来完成相应的康复治疗与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表具体内容:第1天: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康复师对患者的患肢的功能进行评估,向患者及家属详细的介绍康复训练中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第2天:协助患者进行康复种类的选择,指导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工作,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每位患者及家属对康复训练的认识程度。3到7天: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试,对心理出现问题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指导家属正确摆放患者患肢的方法,护理人员需要适当的鼓励患者多于康复师进行沟通交流。8到14天:监测患者患肢的痉挛情况,指导并教会家属对患者实施被动训练,结合患者的病况及恢复情况对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适当的改动。15至28天:护理人员对患肢进行密切监测,观察是否发生共同运动或是联合反应,对患者的主动康复训练情况进行记录,护理人员教导家属帮助患者进行主动训练,对患者的患肢进行评估;适当的更改肢体护理路径的步骤及内容。29至42天: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在训练中的自我保护意识;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及家属选择正确的辅助训练器材,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等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结合患者自身情况更改护理路径内容。43天至出院:联系患者所在的社区医院持续性进行康复支持工作;指导家属改变家庭环境;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出院前的最后一次评估。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知识掌握能力进行评估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均开展问卷调查表的形式。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分析处理,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要高于传统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总掌握率为94.59%(35/37),对照组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总掌握率为63.89%(23/36)。比较两组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详细结果表1所示。
2.2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情况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整体的满意度要高于传统护理模式的對照组,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69.44%(25/36),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100%(37/37)。比较两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详细结果如表2所示。
3讨论
脑梗塞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药剂、心理、护理、康复等很多个学科的共同合作,因为脑梗塞患者在恢复时期心理会出现波动,经常会出现焦虑或者抑郁的情绪,对患者的恢复进展造成了阻碍[3]。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认识看待疾病、积极的预防疾病以及合理用药均是康复的基础。在进行设计护理路径表时,主要是以患者的肢体康复为重点,其中表中包含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等工作。在开展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情况,适当合理的调整护理路径表的内容步骤。
通过对脑梗塞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来提高护理质量,在患者入院时引导患者熟悉环境,在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治疗后对患肢开展功能恢复训练,并且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通过上述临床护理路径的措施帮助患者肢体迅速恢复,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能力,增强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减少了护患之间的纠纷。
参考文献
[1] 郑舟军,戎燕,龚戬芳,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二级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5):396-397.
[2] 陈艳,吴保鑫,孟庆美.出院后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所致肢体瘫痪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29):252-253.
[3] 何桂霞.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使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1):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