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文学作品标题中的网络新词语

2014-06-30 03:02陈红波
作家·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标题青春文学

摘要 标题是作品的灵魂,能够反映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风格。许多青春文学作品的标题中使用了网络新词语,这为作品增添了不少创新性、诙谐性和时代感,激起了读者的阅读欲和购买欲。

关键词:青春文学 标题 网络新词语

标题是文学作品的“眼睛”,能够传达作者的写作思想。受网络环境的影响,许多青春文学作品在标题的拟构中使用了网络新词语,以表达作者新颖、创新、个性的写作风格,达到吸引读者、增加市场占有率的目的。

本文以青春文学作品《老师,太给力》《亲,前男友不包邮》《我的雷人男友》《潜伏在办公室的雷人囧事》《“好一朵雷人的奇葩”:一枚屌丝小白领的逆袭》《偶的酷学长》《文艺风象·特集——男盆友》《囧囧后宫记》《麦田书生活:卤卤的囧涩时光》《爱爱囧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致我的男友》《致我的青蛙王子》《Kiss中毒症》《小DJ的恋爱物语》《我的超级NO.1》等为语料,分析青春文学作品标题中的网络新词语。

一 网络新词语与青春文学

网络新词语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网络新词语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特定的语言。网络新词语形成后,网络便成了语言的新载体,这种新载体的出现又使语言的语体发生了变化。因此,究其本质,网络新词语就是由网民这一群体使用的,能够反映社会变化的一种新型社会语言现象或社会方言。

青春文学又被叫做“青春思想”、“青春杂文”、“青春美文”,自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青春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并以全新的思想,在完善的市场推广策略的配合下,逐渐成为文学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当重要力量。青春文学不断创新的特点及其鲜明的时代感,为其赢得了诸多的青少年读者。

青春文学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网络的大众性为年轻的青春文学作者提供了能够快捷地发表文学作品的平台,也使青春文学获得了很大的自由度。青春文学受网络文化的影响程度也最大。诙谐、生动、创新、个性、别具内涵、与时俱进是网络新词语及网络文化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极大地影响了青春文学作者的想象空间和审美方式,使活跃于网络语境下的青春文学及青春文学作者也因此带有明显的网络文化特征。因此,在确保作品质量的前提下,能够直接体现作品内容与风格的作品标题便显得尤为重要。青春文学作品的标题是否新颖,符合网络时代的发展特色,便成为吸引青少年读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

二 青春文学作品标题中网络新词语的类型

青春文学作品标题中的网络新词语类型多种多样,既脱胎于现代汉语,又极具个性和创新,直接地体现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写作特色。青春文学作品标题中的网络新词语大体可分为以下类型:

1 旧词赋新意

以青春文学作品《老师,太给力》《亲,前男友不包邮》、《我的雷人男友》《潜伏在办公室的雷人囧事》《“好一朵雷人的奇葩”:一枚屌丝小白领的逆袭》为例,进行分析。

“给力”一词,是近几年来比较有代表性的网络新词,原意是“很棒、很精彩”,后来又带有“酷、很带劲、牛”等意思。“给力”一词最初出现于一段学生上传的动画片中,由于其言简意赅,被网友广泛使用。2010年11月10日,“给力”一词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江苏给力“文化强省”》报道中,引发反响。

“亲”原是亲生的;有血缘关系或者婚姻关系的;关系好;感情深的含义。现在成为淘宝店店主经常使用的一个新生称谓词。“亲”不受交际双方性别、年龄等社会因素的限制,能够拉近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又能满足网络购物快捷的特点,因此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在成为网络流行语的同时,也逐渐扩散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2011年警方在中国新闻网发布的“淘宝体”微博:亲,为什么要犯罪呢?2011年南理工祝贺新生录取的“淘宝体”短信:亲,祝贺你哦!

在网络新词语中,“雷人”类似晴天霹雳的意思,用于表达喜剧性的或无奈性的、尴尬性的场合,将个人感受描述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状态,极度夸张地表达了个人对喜剧、无奈、尴尬场合中行为和语言的感受。

这种“赋旧词予新意”的网络流行语使青春文学作品的标题多了一份亲和、俏皮、自由、个性的感觉,而大多数青春作品的讀者为青少年,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他们不受传统语法规范束缚,容易接受新兴网络词语,成为这类青春文学作品的潜在读者。

2 网络谐音词

以青春文学作品《偶的酷学长》《文艺风象·特集——男盆友》等为例,进行分析。

网络谐音词是伴随网络产生并被广泛使用的特殊词汇现象。由于网络谐音词更讲究简洁快捷,对于用语规范并不严格讲究,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网络色彩的,独特,幽默、风趣的谐音修辞手法。网络谐音词在增加青春文学作品标题幽默风趣色彩的同时,也表现出青少年读者追求新奇趣味的独特心理。青春文学作品标题中的网络谐音词一部分来源于方言,即方言谐音,如《偶的酷学长》等,“偶”来自台湾方言,在闽南方言中的“我”发音为“偶”,标题用相近的汉字代替了方言音,让人感觉更加亲切新颖,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另一类网络谐音词是受方言声韵母影响的网络词,即:声母或韵母发生变化,与原来含有相同意义的字词的普通话发音相同。这类网络谐音词在青春作品的标题中也很常见,如《文艺风象·特集——男盆友》中的“盆”是“朋”的谐音,这种标题的表层义是假象,常常带有一定的幽默性,能够使作品达到一种诙谐风趣的效果,使读者读了之后,倍感轻松,心情舒畅,而深层义才是标题想要表达的真正意义。

3 象形结构

以青春文学作品《囧囧后宫记》《麦田书生活:卤卤的囧涩时光》《爱爱囧事》为例,进行分析。

“囧”最初在网络上流行,之后电影产业及主流媒体也开始引入,并产生效应。“囧”酷似一张窘迫的人脸的象形,方框内表示惊恐莫名到合不拢嘴的“口”上耷拉着两条下垂的眉毛,生动地显示出一副悲伤沮丧的表情,由此被赋予了郁闷、悲伤、无奈、无语等意义,或用来比喻处境窘迫、尴尬、为难以及“真受不了、被打败了”等。青春文学作品的标题中使用这种网络象形词,不但体现了作者的联想思维能力及作品的语言风格,同时也与青少年读者求新求异及追求简洁明快的心理特征相符,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欲和购买欲,提高青春文学作品的市场占有率。

4 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的應用是青春文学作品标题近年来的一大特点,许多普通句式经过作者使用之后,往往能产生出极富创意的标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致我的男友》《致我的青蛙王子》等,“致……”是“送给……、给予……”的意思,原是极其普通的句式,但因其具有简洁,规范的特点,被青春题材作品采用做标题后,迅速流行起来,成为青春文学作家,网络及影视作品常用的标题句式。

5 汉英夹杂

网络新词语受外来语的影响日益增多,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网络语言形式——网络外来语。网络外来语由网络交际方式及外来语自身的构成方式等因素决定,具有简洁性、新奇性等特点。汉英夹杂,如“MP3手机”、“PAD掌上电脑”等是网络外来语的一个重要构成形式。受网络文学的影响,诸如《Kiss中毒症》《小DJ的恋爱物语》《我的超级NO.1》等青春作品的标题也出现了汉英夹杂现象。这类标题减少了传统写作方式对作者的束缚,充分发挥了作者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写作的自由性,使作者在构思上更为巧妙,最大限度地反映出作者在语言上的创造力。另外,这类标题也符合青年读者追求与众不同,喜欢标新立异的个性,进而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读者。

三 青春文学作品标题中网络新词语的特征

网络新词语最初是网民间用于交流的、约定俗成的用语,后逐步演变为网民对中国社会重大事件总结出的流行语言。网络新词语为青春文学作品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反之,青春文学作品也将网络用语的使用推向另一个高峰,同时青春文学作品的性质也决定了这类网络用语独有的特点:

1 时代性

网络新词语从形成到使用,从发展到流行表明它们能真实、鲜明地反映当前社会和时代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近些年的网络新词语多与社会热点问题相关,更能真实地反映社会现象及大众心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青春文学作品标题中网络新词语的应用能够真实地反映时代特点,传达出作者全新的、稍有叛逆的思想,更宣告了一个全新文学时代的到来。

2 诙谐性

青春文学作品的读者和网络新词语的使用者的相对年轻化使网络新词语充满活力,他们营造出诙谐幽默的阅读和语言使用氛围。“雷人”“囧”等网络新词语的诙谐性更是一目了然,这样诙谐的语言效果拉近了交际距离,给青春文学和网络交流增添了许多生气。

3 不规范性

青春文学作品标题中出现的网络用语虽以文字为载体,但更多的是以读者的相互交流和吸引读者为目的,因此具有很强的口语感和创新性,并较多地使用象形字(如“囧”)、谐音字(如用“偶”代替“我”),甚者是别字(用“盆”代替“朋”),这种用语的不规范性给读者带来了较强的视觉冲击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网络语用的不规范性并非背离语言的形成规律,只是在表达方式上与传统的语言有所不同。

四 结语

青春文学作品以其内容的新颖性、时尚性吸引了众多的青少年读者。作为作品“眼睛”的标题,更是可以体现作品的灵魂,传达出作者的写作特点。青春文学作品标题中网络新词语的运用,增加了作品的时代性与诙谐性,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处于网络环境影响下的青少年读者的心理需求,符合青少年读者的阅读需要,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读者。但另一方面,青春文学作品标题中运用网络新词语,虽独特新颖,但却需要读者有一定的网络语言基础才能够深刻理解标题的深层含义,否则会不知所云,甚至产生误解,与作者的初衷背道而驰。

注:本文系辽宁工业大学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项目编号:X201333;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3DYY070。

参考文献:

[1] 许念一:《小议“亲”》,《语言文字探索》,2012年第1期。

[2] 张爱红:《从语言学和社会学角度看网络语言雷人的发展》,《文艺理论》,2010年第2期。

[3] 杜晓文:《网络谐音语言现象的文化思考》,《成都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4] 吴俊霖、王籽郦:《小议“囧”》,《大众文艺》,2009年第1期。

[5] 张传辉、李志超:《网络流行语中的文化映射》,《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1期。

(陈红波,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标题青春文学
“80”“90”后作家笔下青春文学的成长主题
青春文学与影视创作相关研究
“白马时光”的市场运作模式探析
故事,让学生语言能力有效提高
浅析新闻标题翻译
运用关联理论解读新闻标题修辞手法
从“归化”和“异化”角度看新闻英语标题翻译
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环保类微信标题研究
巧拨千斤解“标题”
我国当代文艺批评的现状、问题和解决之道
——以“80后”青春文学批评为考察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