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宏斌
摘 要: 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点和准点,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形象化,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思维。
关键词: 多媒体 初中数学教学 辅助作用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多媒体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能够解决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够解决或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教师正确、合理地选择和恰当运用多媒体,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开展创新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恰当运用多媒体实施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欣赏而不是作为艰苦的任务来负担。”没有兴趣的学习,是被动的、乏味的、枯燥的。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如在教学《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一课时,可以运用计算机软件制作课件,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使学生融入其中,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演示“乌鸦喝水”的动画片。然后提问:同学们,聪明的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里就喝到了水,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石子占有了原来水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所以乌鸦就喝到了水。这样,从熟悉的故事入手,采用动画的方式呈现,有利于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这节课恰当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学生都积极思考,兴趣十足。
二、运用多媒体,把抽象变为形象、具体、直观,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多媒体教学辅助数学教学中,可使抽象的概念、定理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能进行动态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对图像进行复合、对比,把细微的景象放大,减少学生观察的困难,降低思辨的难度,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轴对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动态演示,屏幕中展播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自然景观、分子结构、建筑物、艺术作品、动物、植物、生活用品等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图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知对称、欣赏轴对称感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各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发现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验证所得的发现,引出轴对称的概念。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三、运用多媒体扩充信息、增大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巴班斯基说过:最优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的水平,因为提高活动效率和节省时间这两个法则,是劳动活动的普遍法则。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容量,优化教学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动画又更生动形象,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和移动、颜色的变换更能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其效果当然就会更好。例如学习《探索勾股定理》时,利用“几何画板”作一个动态变化的直角三角形,通过度量各边长度的平方值并进行比较,使学生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产生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从而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让教师、学生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节中,同时也有助于师生更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更显著。
四、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新课标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而常规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有效地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用电教媒体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如在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上给出的探究情景,发现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神州行和全球通两种电话卡各有各的优点,但当自己要为父母选择适合的电话卡时,应该如何选择呢?这样用多媒体设置场景,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真切,情趣盎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总之,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多媒体课件具有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于一体并同时进行展示的优点,在课堂教学中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更具吸引力,扩大学生的认识空间,减少学生想象的困难,缩短认识过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空间观念,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王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10).
[2]李青林.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整合的思考[J].数学通讯,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