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存红
摘 要: 教育的宗旨是“以生为本”,人人都有获得知识的权利。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整体性教学策略逐渐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本文主要结合教学的特点及初中数学的经典案例,就整体性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整体性教学 运用策略
引言
长期以来,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运用的教学手段及策略,所围绕的主体都是学生。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大都关注中上等学生,这样就会使得后进生“追着”好学生学习,非常被动。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是面向全体学生。新课标提出:“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教育要面向所有的学生”,“每个人都有获得进步的机会,每个人都应该掌握必要的知识,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公平对待”。由此可见,当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传授新的知识、解答问题及讲解要点的同时充分运用整体性教学策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1.目标体现整体性,让学生都有目标
一位教育工作者曾说:“目标是前进的动力,也是行动的动力。拥有实际的目标能够促进教学活动的进步。”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不论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处于发展的特殊时期。对于自身学习情况还不是太了解,容易产生“跳跃式”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好高骛远的心理。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得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知识,促进学生能力及情感等方面的发展[1]。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应该切合实际。比如,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课程中,对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应该设置不同的问题。比较简单的问题,如“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把题目中有关实际问题的已知和未知条件转换到某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并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加以解决”应该让后进生解答;而对于优等生,应该提出“发现生活当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这样的学习要求。这样就能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开展“一一对应”的教学活动。
数学问题能够概括和体现教学知识的有效性,是教师进行能力培养、传授知识的有效路径。教学实践表明,数学问题的设置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类型的题目,从而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提高。
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应该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得每个学生都具有实践的机会。比如,在解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问题上,老师应该按照新课标所提出的“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获得进步的权利”的整体性教学策略,对于不同的学生,遵循整体性原则,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符合他们这个层次的问题,就会使得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锻炼,从而得到进步和发展。
2.设置整体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整体进步
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与能力有关。新课标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每个学生的优点,注重教学的每个环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及解答问题的能力,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整体能力及思想方面的进步是整体性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抓住学生已学到的知识,认真对待教材,好好备课,把因材施教应用到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及教学活动中,由不同的层面设定不同的达成度,进而达到整体性教学目标。
由于数学的章节之间及知识点之间都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过去的“一成不变”教学模式改变为新的教学模式。抓住问题教学这个手段,把握好学生的学习特点及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创新,设置不同的问题教学形式,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提升与进步。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勇气,使得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提升。比如,在一次函数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把以前的教学模式“协同作战”变为“各个击破”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后进生提出一次函数概念及性质方面的简单填空和选择题;对于中等以上的学生提出利用函数的有关性质解答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综合类型的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就会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升与锻炼,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2]。
3.创建新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对于事物及现象的心理反应就叫做情感。积极的情感能够增强人们克服困难的信心,能够推动活动的进程。初中生的情感非常丰富,他们不仅对于事物充满好奇,而且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实验研究表明,在积极的情感作用下,学生的学习效率非常高,是一般状态下的五倍左右。所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后进生多加关注,遵循他们的情感发展规律,与学生建立很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减少畏惧心理。
同时,要利用数学的趣味性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比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抓住实际生活与该知识点的关联之处,设置实际问题情境:“商店为了招揽生意,每件衣服的价格是50元,其中在卖出的两件衣服当中,一件盈利百分之二十,另一件亏损百分之二十,那么,这家商店最后是赚钱还是赔钱?”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使学生感到知识应用的广泛性,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及探索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整体水平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能动性,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运用分析、反思、辨析等手段,提高整体素质。
结语
学生的整体性发展是新课标的主要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这一理念,平等对待学生,培养后进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应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围绕“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教学改革,实施整体性的教学策略。抓住各类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建新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提升,有所收获,有所进步,从而让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晓敏.新课标下整体性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管窥[J].成才之路,2012,(30):23-23.
[2]刘利民.统筹兼顾才能“真进步”——浅析整体性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26):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