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建雯 巫程成△ 王 彭
自我效能感不是固定不变的个人特质,它可以通过学习、 教育和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而发生变化[1]。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创始人班杜拉早就指出通过以下4种途径可以提升自我效能感:学习者的亲身经验、成功的经验、替代性经验和榜样学习等[2]。在创业领域,创业教育能够使学习者通过理论学习、互动讨论、观察成功榜样、参与创业模拟和进行创业实践获得相应的创业技能,使学习者在创业过程中对自己的创业能力做出积极的评价,表现出较高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有研究表明,参与创业课程学习的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创业自我效能。有学者进一步提出,创业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对创业过程的全面了解,而且还能显著提高他们的创业自我效能感[3]。Stumpf等(1991)深入指出,在创业课程中使用不同的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会影响创业自我效能的发展水平[4]。创业教育能增强潜在的创业者的内在知识体系,增强创业能力,激发学习者的创业热情。
KAB(Know About Business)旨在通过传授创业理论知识和训练创业实践技能,来帮助学习者夯实理论基础,培养创业意识,学会创业技巧,激发创业热情,进而为社会输出优秀的创业人才[5]。创业教育与创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者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创业课程运用榜样示范和社会劝服能明显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6],从而达到创业任务中的自我效能的提升[7]。创业教育学习之后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高于未接受创业教育时的水平。
虽然国外的研究者对创业教育和创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已经进行了一些的探讨,大部分认为有过创业教育经历的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相对较高。然而国内对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效能感之间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仅有吴成程通过对选修KAB课程的100名大学生进行了前测和后测比较研究[8],但由于缺乏对照组的参照,很难判断清楚到底是学习者的自身成长经历影响了创业自我效能还是KAB课程提高了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有必要进一步深化探究创业教育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具体影响,并为创业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1.1 对象 选取宁波大学选修KAB创业课程10个班的30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组被试,分别在KAB课程开始和结束时施测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同时在全校随机选取8个班的310名大学生作为控制组被试,进行对照比较。在创业课堂上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实验组的前测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0份,其中有效问卷278份。由于部分高年级学生外出实习,造成总人数减少。后测共发放问卷280份,有效问卷276份。控制组大学生前测共发放问卷310份,有效问卷278份,后测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76份。
1.2 方法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问卷作为评估KAB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干预效果的工具。自编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包括5个维度(情绪调控效能感、协调管理效能感、机会识别效能感、创业学习效能感、创新效能感),共27个项目,采用Likert 5点计分。适合性检验结果为,χ2=3330.457,P<0.001,KMO=0.903;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利用前5个公共因子可解释总方差变异量的51.344%,具有较高的解释力;Varimax正交旋转后,项目负荷值均在0.4以上。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行为评价的五因素结构进行参数估计,参考修正指数(MI)后,χ2/df<3,RMSEA=0.049,IFI=0.925、TLI=0.913、CFI=0.924均大于 0.9,GFI=0.889。以 Cronbach α 系数为指标,考察问卷因素内的项目以及总问卷的项目间的内部一致性:情绪调控效能感α=0.791,协调管理效能感α=0.803,机会识别效能感α=0.757,创业学习效能感 α=0.817,创新效能感α=0.781,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α=0.903。
1.3 实验设计 本研究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实验设计。自变量为是否对被试进行的KAB创业教育干预,因变量是创业自我效能感。研究对实验组大学生进行干预,控制组大学生不进行任何操作,见表1。实验组按照KAB课程的内容,进行创业知识的学习,每周两节课,每节课45分钟时,共16周,对控制组的大学生不进行创业教育。
表1 实验设计
1.4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
从表2中看出,控制组与实验组被试在KAB创业教育前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总分和在其5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这两组被试同质,保证了后续研究被试的有效性。
表2 创业课堂开设前控制组和实验组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差异的t检验()
表2 创业课堂开设前控制组和实验组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差异的t检验()
维 度 控制组前测(n=278)实验组前测(n=278)t P创业自我效能感总分 69.34 ±12.19 69.65 ±14.98 -0.31 0.787情绪调控效能感 12.85 ±3.11 13.08 ±3.44 -0.23 0.808协调管理效能感 19.09 ±4.03 19.60 ±5.19 -0.51 0.073机会识别效能感 12.77 ±2.54 12.66 ±3.18 0.11 0.948创业学习效能感 10.71 ±2.87 10.53 ±3.12 0.18 0.862创新效能感 14.02 ±2.84 13.69 ±3.50 0.33 0.727
对实验组的前后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见表3),实验组创业大学生在KAB创业教育前后在创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和其5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这说明KAB创业教育的干预提高了实验组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
表3 创业课堂开设前后实验组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差异的t检验()
表3 创业课堂开设前后实验组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差异的t检验()
维 度 前测(n=276)后测(n=276)t P创业自我效能感总分 69.65 ±14.98 92.66 ±14.15-23.01 0.000情绪调控效能感 13.08 ±3.44 17.13 ±3.42 -4.05 0.000协调管理效能感 19.70 ±5.19 28.71 ±4.95 -9.01 0.000机会识别效能感 12.66 ±3.18 17.31 ±3.00 -4.65 0.000创业学习效能感 10.53 ±3.12 13.55 ±2.87 -3.02 0.000创新效能感 13.69 ±3.50 15.96 ±3.33 -2.27 0.000
对控制组大学生被试进行前后测数据分析发现(见表4),控制组大学生的前测与后测在协调管理效能感、机会识别效能感上差异不显著,在创业自我效能感总分、情绪调节效能感、创业学习效能感、创新效能感上存在统计意义上差异。
表4 控制组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前后测差异的t检验()
表4 控制组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前后测差异的t检验()
维 度 前测(n=276)后测(n=276)t P创业自我效能感总分 69.34 ±12.19 70.56 ±13.78 -1.22 0.009情绪调控效能感 12.85 ±3.11 13.83 ±2.64 -0.98 0.010协调管理效能感 18.99 ±4.03 19.46 ±5.12 -0.47 0.812机会识别效能感 12.77 ±2.54 12.45 ±3.00 0.32 0.831创业学习效能感 10.71 ±2.87 11.36 ±2.49 0.65 0.042创新效能感 14.02 ±2.84 13.45 ±3.60 0.57 0.046
从表5中的控制组和实验组后测结果的差异检验可知,控制组、实验组后测大学生在创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和其5个维度上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这说明接受KAB创业教育能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水平,也证实了KAB创业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性。
表5 创业课堂开设后控制组和实验组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差异的t检验()
表5 创业课堂开设后控制组和实验组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差异的t检验()
维 度 控制组后测(n=276)实验组后测(n=276)t P创业自我效能感总分 70.56 ±13.78 92.66 ±14.15-22.10 0.000情绪调控效能感 13.83 ±2.64 17.13 ±3.42 -3.30 0.000协调管理效能感 19.46 ±5.12 28.71 ±4.95 -9.25 0.000机会识别效能感 12.45 ±3.00 17.31 ±3.00 -4.86 0.000创业学习效能感 11.36 ±2.49 13.55 ±2.87 -2.19 0.000创新效能感 13.45 ±3.60 15.96 ±3.33 -2.51 0.000
3.1 关于两组被试在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总分上的特点创业课堂开设前后实验组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差异,通过KAB创业教育的影响,与控制组相比较,实验组大学生在创业自我效能感总分上的得分显著提高,这与本研究的预期一致。同时,控制组大学生在学期初和学期末的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总分没有差异。这表明在一般正常学习环境下,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不会发生显著变化。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大学生后测总分,发现实验组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总分显著高于控制组大学生得分,这说明KAB课程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总分有很好的作用。随着高校的商业气氛的浓厚,现在的高校校园都配备了创业指导中心、创业咨询师、创业园等一系列的创业扶持项目,营造了一定的创业氛围,这些都加强了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并且现在社会环境就业压力激增,大学学习与社会就业的连接,提升了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感念、创业意识、成就动机,这些都增加了创业自我效能感。
3.2 关于两组被试在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5个维度上的变化 KAB课程干预之后,实验组大学生在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情绪调节效能感、协调管理效能感、机会识别效能感、创业学习效能感、创新学习效能感等维度上差异显著,这表明KAB课程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各个维度有很好的作用。这说明高校在不断探索中,通过推广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园区建设,举办创业大赛和企业家进校园等举措,为大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和创业环境,促进了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和了解[9]。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不断思考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不断反思怎样才能更好地创业,这推动着他们不断的进行创业学习而增强创业学习效能感。同时创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管理、销售、财务、生产、物流、团队等方面的问题,伴随着这些压力,悲伤、失落等负面情绪也会随之而来[10]。这时只有合理控制自身情绪,学会化压力为动力,创业者才能更好地走向成功。此外,创业者要想让新创项目在众多已有项目中找到立足之地,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在创新项目的过程中创新效能感也随之提升。控制组大学生的前测和后测在协调管理效能感、机会识别效能感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在情绪调节效能感、创业学习效能感、创新效能感等维度上差异显著。而且这种控制组的对照很大程度上排除了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影响。这说明随着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普及及其对自身情绪的关注,大学生的情绪调节效能感得到了加强;随着高校创业政策的完善、校园创业气氛的日益浓厚,大学生的创业学习效能感不断提高[11];随着学生管理学习和学习方式内容的多样化,大学生的创新学习效能得到了提高[12],从而促进其创业自我效能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继续探讨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后测数据,发现它们在创业自我效能感的5个维度上均存在极其显著地差异。这说明在KAB课程学习下,大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详细了解了创业的9个模块,充实了创业的理论基础。企业家进校园,参观创业园区等零距离接触创业,让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更加全面真实。各高校不断加强的校园创业文化建设更是让学生在创业环境、创业榜样、创业宣传的多重影响下提升了自身的创业效能感。KAB创业课程对提升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KAB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1]Florin Rossiter.Fostering entrepreneurial drive in business education:An attitudinal approach[J].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2007,31(1),17-42
[2]Wood R and Bandura.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M].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3),361-384
[3]Wilson F,Kickul J,Marlino D.Gender,entrepreneurial self- efficacy,and entrepreneurial career intentions:Implications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M].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7(5):387-406
[4]Stumpf Dunbar,Mullen T P.Simulations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Oxymoron or untapped opportunity[J].Frontiers i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1991(8),681-694
[5](英国)迪恩高,马努,尼尔森.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学生用书)[M].高等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7:101-110
[6]严建雯.大学生创业心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4-196
[7]江君,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104-106
[8]吴成程.KAB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影响的实证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1
[9]郭芳,齐晓栋,王晓磊.高职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3):754-756
[10]温岚,黄时华,刘自强,自我效能感对抑郁影响:应付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201-203
[11]杨林,郭巍伟,梁执群,等.大学生成就动机、择业价值取向与择业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3):328-330
[12]陈本友,张锋,邹枝玲,等.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3):30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