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飞英
摘 要: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来看,中职学校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教师要思考当前中职学校如何深化校企合作推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认识到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就业零距离对接,并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如何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教学质量
教育部在201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体制创新。根据职业教育发展趋势,针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推进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调整课程设置,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建立系统培训机制,共同培养符合社会、企业需求的高度适应型、复合型人才,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中职职业教育。
一、深化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合作教育新模式
(1)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建设。学校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计划的制订上进行有效合作。指导委员会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认真研究,制订教学计划、研究职业素养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性教学、实施双证书制度、调整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全面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建立适合学校教育,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实训基地。学校设备与企业生产设备对接,有利于学生快速熟练掌握企业要求的技能,学以致用,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选择设备工艺先进、管理水平高、适合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的优秀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同时在校学习和对口专业进行顶岗实习交错进行,实现中职教育“做中学、学中做”,达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目的。
(2)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双师教师培训体系。校企紧密合作,切实加强对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首先是学校有计划地派遣骨干教师到对口企业实践锻炼,由企业按照企业的相关培训要求进行培训,培养符合企业培训师素质的双师教师。学校依托企业培训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双师教师企业学习,能及时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新科技和现代化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和手段与产业、科技的发展密切结合。
(3)深化校企合作,校企联合教学。校企合作,建立校企一体的培训体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学校的常规教学,企业的管理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也定期到学校进行一定的教学工作,与学校一起进行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教学,同时企业为学生提供部分工作岗位,使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进入生产实际领域,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实行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走出去”就是让学生到生产现场实际操作,“请进来”就是校企合作的企业派遣一些经验丰富的技术员和企业培训讲师到学校来指导学生实训,使学生更加容易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二、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实施“零距离”上岗人才培养模式。中职教育要实现“零距离”上岗人才培养,包括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从中职教育特点出发, 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学制改革创新, 构建和实施“1.5(校)+0.5(企)+0.5(校)+0.5(企)”或“2(校)+0.5(企)+0.5(企)”。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三年制中职教育中, 用2学年进行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 0.5学年集中顶岗实训,0.5学年自主顶岗实习。这种灵活的学制改革,符合中职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重构了课程体系,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密切了校企合作,促进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顶岗”能力,实现了“零距离”上岗。
(2)深化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专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高技能人才单单靠企业的积累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可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专班,根据企业的要求,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长处,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专班的管理模仿企业管理制度,通过企业、行业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校企合作专班实行专班着装管理,实训室实行与企业一致的管理制度。通过全方位地与企业管理制度管理对接,专班学员在校学习及顶岗实习期间,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校期间就可以成长为准企业人。
(3)深化校企合作推行“双证书”制,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企业行业技术标准接轨。在中职教育中,一般的中职学校实行的是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获得职业能力的标志,也是学生顺利就业的通行证。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引入企业行业标准和规范的技能证书的考核,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通过相关的企业培训,考取相关的行业证书。当学生结束学校的学习,进入相关企业工作时候就已经是一个技术岗位的专职人才,可以领取相关证书级别的岗位津贴,而不再是普通工人,缩短了职业成长的时间。通过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企业获得了紧缺的人才,学校学生的就业也有了质的改变,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做到了真正的产学结合,也提高了校企合作的深度。
三、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1)校企合作的顺利和深入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机制予以保障。构筑长效的利益驱动机制,获得利益是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利益是校企合作的最佳推动力。中职学校参与校企合作是为了培养更加适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则是为了获得更多有助于企业发展的人才。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普通劳动力人才开始出现紧缺,高级技能人才变得更加匮乏,推进校企合作,可以提高企业人才的储备的深度,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减缓企业在人才市场上的用工需求。
(2)统一思想,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合作需要学校、企业统一思想,加强沟通交流和合作,校企合作才能不断深入发展,做强做大。有的校企合作仅仅限于冠名校企合作班,流于一种名誉上合作的形式,学校与企业没有深入交流,虽然也有部分企业的投入,但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合作体系,这样的校企合作很难给中职教育带来长久发展。教育是一种事业,很多时候需要很多无私奉献,才能把教育做强和做大。企业在平时生产的过程中追求的是经济效率最大化,校企合作的初期投入和付出比较多,收获来得比较慢。因此,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需要企业和学校一样,统一思想,也把其作为一种事业来做,而不仅仅是为了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从学校招募一批普通员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可以提升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可以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充足的高技能人才储备队伍,是互惠互利的双赢合作。
结合国情和行业特点,抓住企业需求点,深化校企合作的层次,寻求学校、合作企业各自利益驱动点, 建立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引入企业的精华,企业向学校输出先进行业技术。唯有如此,校企合作教育才能真正成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教育与职业,
2007(4).
[2]王贤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改革与实施策略[J].中国
成人教育,2010(8).
(广东省茂名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