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景旭
摘 要: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学、好学,从欢乐中引趣,在愉悦中获取知识,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趣激疑,以情激疑,把学生外在的动作和内在的思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心理;引导质疑;求异思维
创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它的作用隨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增大,它的威力将在“知识经济”时代变得更加巨大和不可替代。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而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核心。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就成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阵地之一。
一、鼓励学生的好奇心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是保证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动力,而好奇心是人的本能,人皆有之,特别是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提问题、挖问题的习惯。教师要把培养学生旺盛的好奇心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教学中要耐心倾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有时甚至是一些“异想天开”的问题,也要给学生解释肯定。记得一次听一年级的数学课“6、7的加法”时,有一个这样的情境:教师出了一道这样的题,一只小老鼠背着7个水果回家,袋子破了个洞,掉出了4个,求剩下几个?在学生得出7-4=3后,教师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小老鼠到达家中还可能会剩几个水果呢?许多学生猜想出可能还剩余2个、1个或一个不剩。只有一个男孩别出心裁,说还可能剩7个。同学们都摇头说不可能,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怎么不可能,没准儿小老鼠半路上发现果子丢了,又回去把它们捡回来呢。”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说他“异想天开”,教师也笑了,却是欣赏的笑。这种想法多奇特,谁说不可能呢?得到了教师的肯定,这个学生也笑了,笑得那么甜蜜!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异想天开”就是一棵“创造”的种子,它埋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但这颗珍贵而娇弱的种子只有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下才能生根发芽,长大成才。
二、设法引导学生质疑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贵有疑”,“疑”之所以贵,就是因为它是大脑思考、分析的产物。“疑”就是问题,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质疑问题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设诱因,激发学生勇于探索新知识的动机,启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简便算法时,先在多媒体屏幕出示几组题目,让学生考老师,任学生选题,老师都能随口说出答案,其他学生笔算验证,都算对了。出于好奇心,学生抢着要难倒老师,当老师都能准确地算出后,学生的好奇心就变成了求知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关键处示范提出问题,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后,教师引导,“同学们,现在我们学习的只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你们还想计算哪些物体的体积呢?”同学们纷纷提问:怎样计算一个铅球的体积?怎样计算木头的体积?怎样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一连串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激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所谓求异,就是要让学生不死守于书本,不拘泥于形式,不守旧于框框,要有独到的见解、变通的思维、更新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从不同的角度,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找出最佳方案。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在练习过程中,判断哪些数能被3整除,许多学生都能根据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如果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对一些较小的数作出判断。当教师写出396963,879312,34986,1827185要求学生快速地作出判断,同学们立即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开始时的学生只是采用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的办法,接着有一个学生说出396963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立即可以判定这个数能被3整除。接着又有学生说,34986这个数可以用减法,把6,3,9去掉,还剩下4+8=12,能被3整除,所以,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对于这种富于创新性的思维,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一步鼓励说,同学们再想想还有更好的方法吗?一会儿,就有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想出来了,可以把一个多位数分割成几个部分来考虑,如879312中,8+7=15,3+1+2=6,还有9,马上可以看出这个数能被3整除。另外一个学生马上用这种方法把1827185这样一划,即可判定这个数不能被3整除。这样的发现充分体现了思维的创新性,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心理学实验证明,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同理,一个学生如果提出一个问题而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那么他便会更加主动积极地提出各种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培养,所以,老师应多用鼓励性的话语来激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
四、让学生参与实践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如果只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就必定很难有所作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是探求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
让学生参与实践,应体现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动手动脑,手脑并用。例如,教学测量,就要让学生到实地去实际测量;教学体积,就要让学生看一看并动手摸一摸,画一画,拼一拼,从而理解体积的概念,尤其是圆锥体积的教学更要让学生自己去猜想,进行实验操作,推导出计算公式。
利用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数学思想,加强能力培养,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在潜移默化中改善原有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张向葵,关文信.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渠道.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6).
(作者单位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第一小学)
编辑 代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