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炳顺
【摘 要】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教学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注重传授数学知识、解题技巧与方法,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已成为数学课的主旋律。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关键词】创设情境;学习兴趣;自主探究 ;反思归纳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最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技能的主要平台,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之一。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传授学生知识,更是要认真地组织好每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注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效率才会高。下面就如何探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就是看教师是否做到了让学生去思考,会质疑,会分析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
师:每位同学拿出一张纸,然后我们做折纸游戏。一张纸的厚度假设是0.1毫米,那么对折后的厚度是多少?再对折,厚度又是多少?对折20次后,它的高度是多少呢?猜猜看。
生1(直接):可能有20厘米高。
师:呵呵,看来你的胆子有点小啊!(大家开始有点兴奋)
生2(壮着胆子):可能有2米高
师:胆子还是不够大。(课堂开始沸腾)
生3(乱猜):可能有40米。
师(摇头):看来,同学们的胆子都不大啊!它有100米高,一间房如果有三米高,那么相当于30层的高(学生们都惊叹不已)。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算算吧!
这个问题情境通过设疑,创设悬念,让学生在惊诧的过程中产生了迫切想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愿望,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课堂上,通过巧妙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能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悬念”,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最佳学习状态。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动手动脑,寻找知识间的联系,教师只要作出适当的引导,学生就可以通过探索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方法。
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严密性、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枯燥乏味。要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在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诱发求知欲望,又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愉悦的情绪体验,增强学习信心。
三、自主探究
围绕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这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展示主体的个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创新的重要环节,是主体参与教学的重要基础。让学生自主学习一些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他们从没遇到过的问题,学生获得了成就感,逐渐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如三角形内接矩形的面积变化规律的“数学实验”的做法。
(1)已知在△ABC中,BC=10,高AD=8,P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以P为顶点作△ABC的内接矩形PQMN,使矩形的一边PN在BC上。
(2)使点P在BC边上运动,矩形面积随之变化,这一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探究完后出现第三步。
(3)设PQ为x,矩形面积为y,建立x与y间的函数关系,让学生观察当x变化时,y的变化特点及其是否有最大值,让学生继续探索。
(4)显示当P点运动时,对应的动点(x,y)的运动轨迹,让学生对第(3)问中的观察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完整显示拋物线。
(5)改变△ABC的形状,研究△ABC的底边BC或BC边上的高变化时,对抛物线形状有什么影响,让学生总结规律。
在上述例子中,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实际上是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模拟过程中思考,当然在问题讨论环节中,部分学生仍可发挥创造性,提出自己新的“实验”设想,并上讲台进行实验操作演示或由教师择优实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指导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四、反思归纳
新知识的建构、拓展、运用,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否则,我们就会错失一个提高的良机。此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反思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关键所在,比较和概括不同方法的共性、个性,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错误的原因,反思各自的认知转化与心得体会。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监控能力和进一步参与的能力。此环节是培养创新人才很关键的一步,也是学生适应未来学习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例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底长为6;求周长。我们可以将此例题进行一题多变。
变式1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周长为14,求底边长。(这是考查逆向思维能力)
变式2 已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改变思维策略,进行分类讨论)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显然“3只能为底”否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相矛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
变式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变式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周长是14。请先写出二者的函数关系式,再在平面直角坐标内画出二者的图像。(与前面相比,要求又提高了,特别是对条件0﹤y﹤2x的理解运用,是完成此问的关键) 通过例题的层层变式,学生对三边关系定理的认识又深了一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例题解法多变的教学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而又打破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高效课堂当然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2013网络研修专栏——高效课堂建设
[2]《陶行知教育全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