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红
摘 要: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主建构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要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形成并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学生浮躁。因此,在教学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步一个台阶,不同学段提出不同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二、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从而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
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在讲授新课文前,要充分准备,创造特定的环境让学生反复读课文,从而悟出作者的情感,陶冶情操。
三、注重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地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感受、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扩散。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激发学生的兴趣,拨动他们的心弦。
四、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的高低。如果不加以引导,则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同时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发问,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二是抓住矛盾,揭示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问,这两个词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为什么?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
总之,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的发挥等都有很大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从多角度启发学生阅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