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

2014-05-30 10:07汤宇
中国外资·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衔接高等数学高中数学

汤宇

摘要:各个大学理工科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要学的一门课程就是高等数学,高等数学在大学生的基础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高中数学和高等数学之间的衔接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的衔接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 高等数学 衔接

1.高等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衔接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

新课改之后,高校的各个教学科目都有了相应的改变,然而大学和高中的课改之间严重脱节。很多时候他们之间的脱节,使得两者之间的改革步伐不同,使得内容的衔接度较差。高校的大多数老师都是在新课改之前参加的培训,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还是遵循的原有教学内容和方法。高中的新课改,使很多原有的内容变成了选修,所以在高中阶段不作为重点的内容,在大学也被忽视了,因为两者之间的衔接性较差,没有沟通,所以大学老师不知道哪些知识点在高中数学上出现过,哪些知识点在高中数学上没有出现过。

1.2教学方式

目前高中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了高分,教学模式还是采用的细致的讲解模式,课堂的信息量较少,讲课速度较慢。大多数的高中老师,都是先讲课本,然后再讲课后习题和部分试题,这种应试教育,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十分不利。高校数学的教学实践,多是采用的纲领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自学和综合运用能力。课堂上老师讲解的东西,并不能及时消化,使得很多学生经历高考之后,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点到辄止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是太好。

1.3学习方式

高中传统的应试教育,老师说让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学生们的独创性较差,解题没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方法。有些学生的创新性比较强,敢于突破常规的思路,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平时高中的学习任务比较重,使得学生们本身研究题目的机会和时间减少,造成了他们只是单纯的套公式思维。高校高等数学,学生有很大的主体性,课前和课上以及课后的工作对于掌握高等数学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强,通过独立的完成教学知识点,培养了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刚高考过的学生来说,很难适应被动和主动形式的转变。

1.4教学环境

高中的教学目标就是高考,学习的环境比较封闭,老师的监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很少有学生逃课,老师的监督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所增加。步入大学的大门,学生如脱缰的骏马,学习环境比较开放,老师的要求比较低,对学生的监督力度不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使得很多学生不再追求高分,只是心存侥幸只要及格就万岁了。及格万岁的思想,使很多学生没有了动力,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是课堂上不注意听讲,等快考试画重点,进行突击。

2.高等数学和高中数学衔接策略

2.1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一是要对新课标仔细研读,以对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有所了解,讲解知识点时注意查缺补漏,再对重点难点一一解决。二是老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大学很多专业既招文又招理,且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同样他们的数学基础有好有坏,大学教师要想清楚地了解学生高中时的知识储备情况,就应该通过课堂提问、问卷调查、教学信息反馈等方式。同时,还不能忽视促进各专业任课教师间的交流,以了解不同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对高等数学教学侧重点的深层次要求。三是在对以上信息全面掌握以后,及时调整教学大纲,合理组织教案内容,准确把握教学进度,尽力使教学内容安排得充实合理。一方面,不能忽视新旧知识点的承袭,从新旧知识相同的地方着手,利用联想回顾的方式引入,接着利用对比引导另外引入新知识点,防止学生自以为已掌握而主观上不重视。另一方面,讲解数学知识点时不能偏离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原则,通过分析、类比和推理等方法来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实现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完美衔接。

2.2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

一是应学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许多学生有“高等数学枯燥无味”的感觉,但如果将讲解数学史、数学家故事等内容引入教学,则可以使学生对高等数学大大改观。二是可以积极引入讨论式教学。在教学难度不大高的课堂上或习题课上,可以多让学生上台讲解,另外让其他学生予以补充,教师则通过在一旁记录和点评来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在这种讨论式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便能形成课堂上的良好习惯。三是要大胆尝试多媒体教学。由于高等数学包含了大量的公式推导、定理证明、数据计算的这一特点,教师普遍使用“黑板式”教学,但受到高等数学学时的限制,之前的这种方式会使得教学进度很难跟上,而多媒体教学能动画演示,这样便能在弥补这一缺憾的基础上,又能使知识点形象直观,以便于学生对数学有进一步的理解。

2.3培养自学变通能力

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独立学习的能力,也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多种智力因素的结合和多种心理机制参与的综合性能力。自学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素。学习高等数学需要全力提倡阅读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主动学习方式,打破传统的听讲、记忆、模仿的被动学习模式。在高等数学教学时,一方面我们要传授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不能“读死书”,让他们学会更为有效地自学,这对他们的一生都将有益。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好讲课的难易程度和内容的涉及面大小,给学生留有积极思考的余地,让他们知道如何通过学校的图书资源、网络资源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知道如何在实践中拓展所学的知识,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结语

高等数学和高中数学衔接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对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老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吸取先进的教学精髓,改变教学的方法,增加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培养学生学习高数的兴趣和学习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摆脱传统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献:

[1]高原.中、高职课程衔接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职高专教育,2001;(9)

[2]高雪芬.关于大学数学与高中街接问题的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

(责任编辑:张彬)

猜你喜欢
衔接高等数学高中数学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