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

2014-05-30 18:30肖冬平
中国外资·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高职院校

肖冬平

摘要:本文就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教学分班、项目教学等改革方案,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操作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学必修公共基础课,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等相关知识,会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实用型人才。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从课程内容到教学管理手段需要不断更新。但现在许多学校的课程设置无法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要求,主要矛盾有:

1.学生能接触到计算机的机会增多,许多初高中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对计算机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大学仍要重新学习,学习兴趣不高,这就造成了学生日益提高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与课程内容滞后之间的矛盾。

2.现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般是60个学时,其实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课时安排过长,造成教学资源浪费。

3.计算机基础课的操作性强,教师花费较长时间演示操作,缩短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这种演示加操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模式应该向教师和学生一起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方向转化。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设想

1.教学管理方面: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由下属计算机系负责。计算机系教师不但有本系的课程教学任务,还要负责全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这造成了教师授课负担重,计算机专业教师严重不足,甚至聘请校外兼课教师,把全校新生分成两个学期来授课。这种教学管理方式不合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同样是公共基础课,应交由公共教学部管理,划拨专门的教师授课,避免聘请校外教师造成课时费的浪费。

2.教学分班: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统一班级上课造成授课进度不好确定。理论上,分班教学可解决这一矛盾,在开学初对所有新生进行一次计算机基础水平测试,根据成绩高低将学生分成快慢班,快班每周2节课,讲授内容适当加深,慢班每周4节课,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但在实践过程中仍遇到许多问题,如在新生计算机水平测试中,学生不会使用计算机考试系统,服务器收录成绩时有部分遗漏;学生分到了快班发现跟不上想转到慢班,教务系统中无法更改,且教学进度不同;分班教学打乱了原有班级,常有学生外出实习,教师考勤难,给教学管理造成了困难。这些问题仍需要不断地改进。

3.授课计划:将计算机基础课分成两个学期进行教学,上学期以授课为主,下学期进行强化训练。这样分配是根据计算机等级考试时间来安排的。按传统教学进程学生课程结束到等级考试开始之间有两个月的空挡,学生在这期间可能遗忘所學知识,影响过级效果。所以第二个学期我们安排了针对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在考前巩固所学知识。

4.教学方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高,需要学生长时间反复的操作练习才能熟悉知识点。课程分为8个项目模块,课堂中,教师在项目任务驱动的形势下,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项目任务,课后上传本次课的作业。这样可让学生独立思考,真正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三、授课内容及课时分配

根据以上的课程改革的设想,制定了以下教学方案。第一个学习阶段从第四周开始,具体课时分配情况如下:

第四周:课时数2 项目一利用WORD 2003编辑排版制作工程项目合同(1)

实训内容:课程调查,合同文字录入,字体段落设置

第五周:课时数2 项目一利用WORD 2003编辑排版制作工程项目合同(2)

实训内容:项目符号添加,分栏设置,页脚的添加

第六周:课时数2 项目二 Word 2003销售统计表制作

实训内容:表格创建,表格属性设置,表格数据计算

第七周:课时数2 项目三主题式案例毕业论文的排版与设计(1)

实训内容:论文组成部分,论文格式设置,页眉页脚设置

第八周:课时数2 项目三主题式案例毕业论文的排版与设计(2)

实训内容:图文混排,图表混排,页面设置,打印设置

第九周:课时数2 项目四 EXCEL企业工资表的创建及修改

实训内容:Excel介绍,工作表命名,格式设置

第十周:五一放假

十一周:课时数2 项目五工资表的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实训内容:排序操作,数据筛选,分类汇总,图表生成

十二周:课时数2 项目六如何用excel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实训内容:公式编辑,函数引用

十三周:课时数2 Excel综合复习

实训内容:学生成绩表的创建及数据利用操作

十四周:课时数2 项目七主题式案例演示文稿制作1

实训内容:幻灯片创建,背景设置,版式设置

十五周:课时数2 项目七主题式案例演示文稿制作2

实训内容:幻灯片切换,幻灯片动画添加,超链接及放映

十六周:课时数2 项目八网络搜索及邮件收发实践

实训内容:注册个人邮箱,收发邮件实践,IE页面设置

十七周:课时数2 一级MS考试系统讲解

实训内容:熟悉考试系统及其操作

十八周:课时数2 第一阶段测试上机测试

第二个学习阶段是一个复习、巩固阶段,分配12课时,借助一级MS考试系统,让学生反复测试。具体课时分配如下:

第一周:课时数2 选择题讲解基本操作练习及讲解打字练习。实训内容:操作系统基本操作,打字测试。

课时数2 考试系统精华题基本操作。实训内容:Word精华题练习。

第二周:课时数2考试系统精华题基本操作。实训内容:Excel精华题练习。

课时数2 考试系统精华题基本操作。实训内容:PowerPoint精华题练习。

第三周:课时数2 考试系统精华题上网基本操作。实训内容:网络应用精华题练习。

课时数2 第三阶段测试。

参考文献:

[1] 眭碧霞.《计算机应用基础任务化教程》[M].高等教务出版社2013(04)

[2] 成江荣,李华.《深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15期

(责任编辑:刘璐)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高职院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