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明
摘 要:本文以多元文化下的大班幼儿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为突破口,对现阶段大班幼儿的德育培养情况和国内外德育教育趋势进行深入挖掘,探索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德育研究内容,并寻找适宜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实施方法
一、了解不同文化,初步感受异国风情
风土人情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外衣。我们要以幼儿的眼睛看世界,结合“爱祖国”主题开展活动,如“爱祖国,我的家”绘画活动,请幼儿和家长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家乡的风土人情。
二、结合活动,交流思想
面对有趣的活动,不一样的幼儿常常会迸发不一样的激情,但是不同文化教育下的幼儿在同一个活动中的发展,更需要德育文化不同的碰撞。
曾经我们一直推崇帮助别人,在教育的“全方位”引导下,大家都认为只要另人有困难就要帮助他们,却不曾静下来想一想:是什么困难?什么样的人需要帮助?帮助是否也分成可帮和不帮呢?如果每一个人遇到困难我们都去帮助,是否会造成那些被帮助的人越发有依赖性呢?大班的幼儿正处于道德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帮助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帮助人,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很笼统地解释。
我们多次将活动继续延伸,和幼儿一起制作了表格,分析哪些是需要帮助的人、哪些是不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将人分成了成年人、老人、幼儿、低龄幼儿及残障人士。然后再将这些人细分到为什么要帮助他们,哪些需要帮助、哪些不需要帮助。加上日常经验的疏导,幼儿很快发现,成年人、同龄人基本上是不需要特别帮助的,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老人、比自己年龄小的幼儿以及残障人士。
三、在生活中发现文化异同下的德育教育契机
一日活动中,有许多事件就是德育教育的好素材。要关注、利用身边的小事,进行实实在在的教育,如同伴间的矛盾、班级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等。如:有一次,我在地上发现了一团纸,我对旁边的博林说:“博林,请把纸捡起来扔到垃圾桶吧。”他连忙说:“不是我的。”说完,一脚把纸踢到另一张桌下,浩浩也不敢示弱争辨道:“也不是我扔的。”这时,经过这里的阳阳捡了起来。于是,我就利用这件事开展了一次谈话活动——“这张纸应该谁来捡?”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幼儿改变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让他们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环境维护要靠大家的行动,从而增强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
将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与德育目标有机结合,通过各班每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区域活动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好形式。因为把德育内容转化为幼儿喜欢的活动更能使幼儿接受。如角色游戏中银行、医院和超市等区域活动,幼儿在活动中扮演社会中的各种角色,能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思考、分析问题,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提高社会行为能力。如:在当银行工作人员时,与顾客的积极交往中,幼儿学会了有礼貌的语言和举动,体验交往乐趣的同时无形中积累了德育教育内容。
四、创设与德育相适应的环境
1.首先要有学习的榜样
榜样来自教师、家长、同伴和幼儿经常接触的人。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幼儿观察同伴行为,比评定自己行为的好坏要快,而且看得清楚。教师要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引导,有些幼儿虽然在语言理解上较慢,但是行为的模仿仍是相同的。简单的礼貌用语“谢谢”“不客气”等都是简单易学的口头语言。
2.让幼儿有实践的机会
机会是成人引导和创设的,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如:上厕所拥挤时,我就站在厕所门边,故意制造拥挤的场景,胆小的幼儿看看我就不敢进洗手间了,略微大胆的幼儿就会走过来说“教师,我进不去了”。于是,我鼓励幼儿尝试用礼貌用语和我交流:“老师,请您靠边站下,我想走过去,谢谢。”
五、充分利用外部因素与德育教育的相互作用
外部力量的積极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各地家长的交流形成了多元文化交流的新方向。我们开设了文化沙龙、访谈座谈,让外地家庭更快地融入到本土文化。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这充分说明了家庭和幼儿园教育一致的重要性。家庭和幼儿园都是推动幼儿前进的力量,当这两种力量朝向同一个方向的时候,幼儿教育才能更加有效,方显1+1>2的成效。如果一方面努力,另一方面采取视而不见或是反对态度,那就是“无用功”。我们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册、家园小报、家长会或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树立正确的德育观,让家长了解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并邀请他们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使得他们对德育教育有感性的认识。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再针对不同的家长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从而达成共识。
总之,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优良品德非一日能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学习、积累。因此,教师要对德育工作常抓不懈、循循善诱,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幼儿能健康、和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建业.浅谈幼儿德育的有效培养[J].成才之路,2010(9).
[2]郑伊凡.幼儿德育与家庭教育关系探究[J].成功(教育),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