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中的父亲角色分析

2014-05-30 02:21王成东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5期
关键词:亲子阅读阅读推广

王成东

摘要:亲子阅读是幼儿阅读推广一项非常有趣的工作,它是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人生体验,由于父母亲的性别角色、性格、教育理念等差异,孩子的感受也不同。父亲角色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引导者,父亲与孩子共读,父亲角色的特质与孩子的成长成正相关,对孩子的兴趣培养、性格形成、探索精神等方面有帮助很大,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阅读推广;亲子阅读;父亲;父亲角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257-02

少儿阅读推广理论认为,孩子天生就是模仿、学习专家, 儿童0-3岁阶段是培养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1],一个人终生学习的习惯,可以自小培养。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孩子早期阅读的重要性,早期教育阶段,亲子阅读是教育孩子的很好方式,能充分开发孩子的潜能,促进孩子智力发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亲子阅读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亲子阅读概念由新西兰的教育家赫达维(Holdaway)提出,是父母与孩子互动式的阅读方式,通过亲子之间的互动,父母亲和孩子共同分享阅读过程的快乐,实现父母与孩子间情感交流,促进亲子关系。这种亲子关系是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纽带,帮助发展孩子的语言、情绪和情感。

在亲子阅读中,孩子对参与阅读的母亲角色和父亲角色的差异感是明显的,这种角色差异对孩子成长影响很大。

1 亲子阅读中,父母亲角色的差别性

弗洛姆说:"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通过使自己适应家庭,儿童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使他适应其所必须履行职责的性格。"对一个家庭而言,孩子来到世上是件幸福而有趣的事,但教育孩子的过程却是十分的辛苦,也需要智慧。孩子最早接触的是父母,亲子关系是孩子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方式主要有:一是模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最早模仿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模仿、学习。二是阅读,在持续的阅读中获取知识,在阅读过程中,是一个与父母亲共同游戏的过程,既可让孩子享受阅读的乐趣,又能让孩子享受父母的爱。

国际上大量研究表明,在孩子的成长发展过程中,0-6岁是儿童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父母亲要着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并根据其年龄特点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亲子阅读,既是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一把钥匙,又是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纽带,社会信仰、规范和价值观等首先通过父母"过滤"而传给孩子,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孩子与父母的性格往往十分相似。总之,父母的行为会对孩子的终身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甚至决定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1.1 教育方式不同。由于父母性别角色、性格、气质、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对孩子教育方式、理念等方面的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产生的效果有时会天壤之别。在我国传统的观念里,特别强调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典故。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妮指出:"母亲是天然的教师。她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日本心理学家松原达哉指出:"婴儿生长的环境,是由母亲准备的,……对婴儿的未来而言,母亲的存在,家庭生活方式是无法估量的重要。"母亲和霭可亲,其教育主要倾向于情感内容,为儿童提供情感支持,往往把故事情节生动、细腻感人的亲子故事与童话故事讲给孩子、唱动听的儿歌。

父亲则不同,父亲对儿童在性別角色的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他陪孩子一起玩游戏、讲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倾向把孩子引向外在世界,激起儿童对外界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引导孩子对现实的观察,教育方法多以玩伴、游戏、打闹、冒险的形式进行,有意识地引领着孩子指向外面的世界,给孩子选择那些偏重于冒险刺激、幽默感、知识性和有思想内涵的读物。

1.2 孩子对父母亲在场的心理需求差异。对孩子来说,在成长的早期,得到多种生活的体验,对未来人生的认识、社会判断和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儿童时期的心理需求表现为对母亲的依恋和对父亲的崇拜,在不同的场景,其表现差异很大。

母亲情感细腻、性情温和的女性特征,是儿童依恋的对象,父亲不在场,孩子会表现得乖巧、温顺可爱。父亲勇敢、坚强、高大、威严、保护性和知识渊博等男性特征,则成为孩子学习、模仿、超越和崇拜的对象,母亲不在场,则会与父亲打闹嬉玩,野性外露,纯真的天性显露无遗。儿童心理需求上的不同,孩子与父母亲共读共享的心理满足感是不一样的,父亲应当积极参与、主动与孩子共同阅读,并利用父亲角色的功能和作用,按孩子的成长心理需求预期,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的观察、理解和想象力,让孩子逐步完成社会化转型,为其健全人格发展奠定基础。

2 亲子阅读中,父亲角色缺位及原因

在我国现代家庭观念中,女主内、男主外的传统依然是主导。母亲通常被当作家庭教育的主导,给孩子唱儿歌、讲故事的常常是母亲,在图书馆、亲子活动现场和书店,绝大多数情况是母亲陪同孩子来借书、阅读和买书。这与网络调查的结论相一致,92.84%的家庭经常是妈妈陪孩子阅读,65%以上家庭的父亲很少陪孩子阅读,且很少给孩子选书、买书。对比另一项数据,70%以上的孩子都喜欢爸爸陪自己读书,遇到问题向爸爸请教的孩子占到90%以上,其中经常这么做的有44%,接近一半。可见父亲陪孩子阅读的方式是深受孩子喜欢的,父亲这个教育者的角色在亲子阅读中绝对是举足轻重的[2]。

对家庭和孩子来说,父亲作为家庭的最主干成员,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任何人也无法取代的,但现实又是残酷的,在亲子阅读中,孩子渴望父亲在场、需要父亲在场时,他又缺席,"不在位,不谋其政", 父亲角色缺位的现象很严重。父亲角色的缺失,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会产生负面影响。调查组的相关负责人指出,父亲陪孩子阅读的方式是孩子渴望但又缺欠的,这一现象应引起社会重视。在此也提醒父亲们应该舍得花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给孩子以更多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关注孩子的成长。

2.1 母亲虽然被当作儿童家庭教育的主导,但父亲的教育至关重要,现实往往是父亲来承担孩子教育的责任。"子不教、父之过",孩子有错,父亲负全部责任。这是社会强调"男人"这一角色的文化根源,父亲要对孩子、家族和社会负责,这个责任是未来、是希望,象一座大山一样压迫着"男人"与父亲这一角色。

2.2 "父亲"是外在的,其活动舞台是广阔的,身兼多种社会角色,承担着多种社会责任,承受着社会和家庭双重压力。在中国社会,男人最终是为家庭承担责任,为妻子孩子打拼,争取更多的生活资源,创造良好甚至是极为优越的生活条件。这种外在的一切消蚀着父亲这一角色的时间、精力。相对母亲来说,父亲缺少教育和爱抚孩子的时间和精力,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也不充分。在亲子阅读中,父亲缺位,父亲角色的缺失,是一个社会现象。

3 父亲角色的定位

在孩子们看来,父亲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父亲角色具有男性特质,这种特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男子汉气概:高大、果敢、刚毅、坚强、有力量、威严、不容侵犯、有保护性等;第二,知识渊博,无所不知,几乎孩子的所有问题,都能从父亲那里得解决,每当遇到困难,首先是问父亲。第三,胸怀宽广、信守诺言,父亲在处理问题方面,偏重逻辑和理性,既能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性,在对待孩子教育上,能宽容孩子的过错,又能提出适合孩子心理发展的建议。第四,勇于冒险、富有激情和创新精神,父亲是勇敢的,孩子喜欢与父亲玩惊险刺激的游戏,一起去野外探险。这些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内化成孩子心中的父亲角色,父亲就是现实中的超人,孩子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

3.1 模仿对象。这种模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父亲为男孩提供模仿同化的榜样,为女孩提供与异性成人交往的机会。幼年没有与父亲接触过的儿童,很大程度上要影响到孩子今后的人际交往、关系处理,以及成长、成熟进程。如果教育失当,还容易产生对他人、社会的认识偏差。没有父亲的单亲家庭,孩子的学习和面临的社会问题要多些。

3.2 性别认同。父亲作为家庭中的男人,在孩子3-6岁阶段,父亲角色主要是帮助孩子完成性别认同。女孩会学习妈妈做女人,男孩会学习爸爸做男人。性心理学认为,孩子都具有俄狄浦斯情节,女孩迷恋父亲,男孩迷恋母亲,同时崇拜、模仿父亲。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对父亲身上的男性特质十分认同,把自己认为最美好的东西都幻化成父亲的超能量,在心中不仅想象自己具有父亲的特质,而且渴望超越父亲。

4 父亲角色参与亲子阅读的意义

在现实中,父亲角色具有激发孩子成长的动力。在亲子共读中,父亲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对文本的理解,把孩子引导到外部世界,让孩子在观念和意识上从以父母为中心的家庭圈子走向大自然和社会,充满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冲动和探索,逐步形成孩子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方式和能力。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常常提出对宇宙和人生最质朴的问题,让父母甚至是思想家都感到难堪。

目前,亲子阅读的场所主要有:家里、图书馆、书店、超市卖场、亲子阅读活动场所。在这些地方,父亲要积极参与亲子阅读活动,主动陪孩子阅读,激发孩子的阅读、学习兴趣,满足孩子心理上的需求,同时也是父亲自我提升的过程。

4.1 兴趣培养。我国学者李维认为,父亲角色与母亲角色不同之处在于,父亲把儿童引向外部世界,不再局限于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他激起儿童对外界的兴趣,引导儿童对现实的观察③。孩子对任何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特别强烈,但持续时间短暂,对一件事情的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三五分种就会没有了兴趣。要让孩子养成一种对事物有持续兴趣的习惯,就是强化外界事物的新奇性对孩子的吸引力,这需要一个媒介,即是父亲角色。父亲是孩子从家庭走出来的诱惑者,父亲身上所具有的一切特质和言行举止,对孩子有十分强大的引力,是孩子学习模仿、崇拜的偶象。父亲要抓住亲子阅读这个机会,利用父亲角色的特质和功能,培养孩子学习对一件事物的兴趣,并不断重复、强化,让其养成一种习惯。父亲的渊博知识以及對事情的执着,会在不经意感染孩子,日久成自然,孩子也会在这方面养成一种好的态度。父亲经常与孩子共读,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采用适宜的教育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引导发展,为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4.2 性格形成。在一个完整、和谐的家庭中,父亲经常陪同孩子阅读、游戏,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诸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性格中除了气质与遗传有关外,绝大部分都是后天形成的,基本在3-6岁之间形成,其基础部分是在幼年时期奠定的。这段时间,孩子主要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影响他们性格的就是他们的父母,尤其是父亲,对孩子的性格形成至关重要,父亲的特质与行为起着潜移默化、渗透作用。孩子性格形成,一方面是以父亲角色为参照对象,进行自我塑造。二是在与孩子的共读中,增强了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了解,有针对性帮助孩子进行性格塑造。三是在互动中,孩子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扩大孩子的活动范围,丰富社交内容,建立家庭之外的社会观念,对人际关系形成新的看法,促进孩子的自我发现,形成自我观念,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4.3 探索精神。探索是一种学习,孩子具有很强的探索天分和欲望,表现为好奇、喜欢动手、喜欢破坏、喜欢问为什么。这种天分与父亲的特性有着一种先天的默契,父亲的外在性和其能力的神秘性,诱导着孩子的好奇,孩子总希望从父亲这里得到想要的东西。在孩子心目中,父亲角色的形象是知识渊博,无所不知,勇于冒险、富有激情和创新精神,父亲是个魔术大师,有个神秘的宝盒,有他所要的一切。父亲要充分展现自身的这种优势,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陪孩子进行阅读时,把自己涉难犯险的经历和人生体味,融入阅读中,讲出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还要投入热情,寓教于玩,把某些阅读中的情节通过游戏再现,与孩子共同进行,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结语生命是有限的,我们不能陪孩子一生,我们要做的,是在孩子生命之初,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成为童年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无论爸爸们承担多少的社会职责、家庭负担,务必请从百忙中抽身一看,多花些时间,享受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样一件美好的、纯粹的事情。在亲子阅读中,父亲要担当好父亲这一角色,发挥亲子阅读这一与孩子交流的重要途径,增进交流、加深感情,促进孩子性格的健全和发展,让孩子成为自觉的、独立的、热诚的终身阅读者,并为他们一生带来幸福。

参考文献

[1] 万宁多元理论维度中的儿童阅读空间构建《图书馆杂志》2014.4,P43.

[2] 周倩芬 少儿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推广的思考《图书馆》2012.4,P123.

[3] 转引宋艳梅亲子游戏中父母角色功能的探究《怀化师院学报》第30卷第12期,2011年12月P116

猜你喜欢
亲子阅读阅读推广
亲子阅读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中英文绘本亲子阅读模式研究
有效进行亲子阅读教学管见
简析亲子阅读中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推广案例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基于绘本的系列亲子阅读游戏开发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