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抑郁症及心理干预研究进展

2014-05-30 01:40杜枭航姜戈郝元海王文婷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5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抑郁症大学生

杜枭航 姜戈 郝元海 王文婷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点,其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闷闷不乐,严重者可发生木僵,运动性激越,幻觉妄想等。近年来抑郁症在大学生中发病率有所提高,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主要总结近年来大学生抑郁症的理论研究进展和心理干预措施,寻求减少、消除大学生抑郁症的科学方法,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抑郁症;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031-01

隨着社会生活和医疗模式的不断发展,中国青少年疾病谱发生了极大变化,许多曾经严重威胁青少年身体健康的躯体性疾病发病率正在逐年下降。但是,社会不断发展、工业化不断进行、人际关系的变化等对家庭关系、社会构成和人们的心理健康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现为社会、家庭在个人处理生活应激事件时所起到的心理支持作用下降。在某些特定人群,如大学生群体,正处在从校园走向社会的重大转折时期,即将开始社会生活,世界观与人生观不断发展,开始认识自我的内心,其心理活动虽然随着逐步与社会接轨而成熟,但却依然不够坚韧。这一时期大学生需要面对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就业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必定会遇到很多心理问题,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和疏导,就有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

当今社会,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多元文化和价值冲突的加深, 心理健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与此同时,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问题正受到学校、家庭、国家和社会等各方面的重视。 2001 年、2002 年, 教育部先后颁发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 , 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4年,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 16号文件)指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对大学生而言, 如何正确衡量、评价、看待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增进心理素质, 提高自身应对心理困扰的能力, 具有现实的意义[1]。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仍然不容乐观。郑林科等分析了西安石油大学总共3558名学生,其中男生2276人,构成比64.4%,女生1266人,构成比35.6%,年龄16-25岁,发现抑郁症状检出率在性别、城乡、独生子女和多子女家庭、家庭收入、年级组间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指出抑郁症在大学生这一群体的不同亚群之间存在发病率不同 [2]。张强在2014年新发表的《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进展》中指出对于大学生抑郁症的研究已经有所成就 [3]。2013年崔然,时萍等利用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抽取6 所大学在校五年制医学生1241人,文科生290人,工科生468人,农科生399人,专科生195人,共 2 593人。

合并分析研究发现其中,72.27%(1 874/2 593)没有抑郁症状,19.21% (498/2 593)有轻度抑郁症状,7.52%(195/2 593)有中度抑郁症状,1.00% (26/2 593) 有重度抑郁症状;男生抑郁 406人,女生抑郁 313人,分别占抑郁总人数的56.47%和43.53%[4]。这些研究警示我国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面临着非常艰巨的任务,为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就必须加强和重视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的研究与干预。

近年来在大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中,抑郁症的检出率有显著的升高趋势。抑郁是一种心境的忧伤、悲哀和情绪低落 ,属于常见的情绪障碍。只有当抑郁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 ,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并持续一段时间时 ,才达到抑郁症的程度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以情绪低落、思维联想缓慢、兴趣或愉快感缺乏、动作减少为主要特征 ,且危害性极大的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 ,在校大学生因其所处年龄阶段及其生活环境的特殊性 ,较易受到抑郁症的侵扰 ,是抑郁症的易感人群[5]。

事实上,抑郁症是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较常出现的情感体验,对其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2006年刘欢欢等对广西某医学院394名在校学生进行抑郁症筛查,检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学生76名,检出率为19.3%[6]。2012年朱相华等学者以徐州市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共1541人为对象调查表明,抑郁患病率为5.63%,有3.11%的学生处于重度抑郁状态,应加强心理疏导工作[7]。抑郁症长期存在,会显著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引发自责、自卑、自恋、网络成瘾等心理问题,影响今后的健康发展。

张建民等认为,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源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的因素[8]。颜艳燕认为抑郁症是由遗传、心理和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5]。对大学生来说 ,来自于自身、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使他们不堪重负 ,面对这些压力 ,如果处理不当 ,抑郁症等心理问题便随之产生[5]。值得注意的是,已有研究指出早期综合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和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存在抑郁症的学生进行综合干预,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科学指导,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可以减少抑郁症发生[9]。

目前看来比较可行预防大学生抑郁症的措施有:

(1)自我调节与预防:提高自身修养,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自我疏泄和排解不良情绪,掌握自我心理疏导的技能和方法。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多与朋友家人沟通并获得其理解。

(2)校方教育:及早发现抑郁倾向的学生,防患于未然,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增加课外素质拓展项目,开阔学生视野,开设必要的心理咨询机构。

(3)家庭方面:学习有关抑郁症的相关知识,理解包容有抑郁倾向的大学生。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士,并积极与其积极配合,共同帮助学生度过难关。

综上所述,减少、消除大学生抑郁症不会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多方协作、共同努力,保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其安全步入社会。

参考文献

[1] 陈光磊.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2] 郑林科.应用UPI检测大学生抑郁症状结果分析.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第四期.

[3] 张 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年第2期.

[4] 崔然,时萍,申国明,王文杰,聂小曼,方玉梅,盛万里.安徽地区大学生抑郁症危险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5] 颜艳燕,管静娟,李三缘 .大学生抑郁症浅析.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

[6] 刘欢欢,张小远,周志涛.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筛查及评价. 中国公共卫生2006年第6期.

[7] 朱相华,周勤等.徐州市大学生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年第6期.

[8] 张建民,杨映兰.浅析大学生抑郁症形成原因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08年第5期.

[9] 王英慧.大学生抑郁症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14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抑郁症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抑郁症患者脑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