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岩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43例抑郁症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采取舍曲林药物控制治疗, 观察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用药治疗1周后, 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下降趋势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治疗4周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2%, 对照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抑郁症选择西酞普兰, 具有短期内迅速改善抑郁病症, 起效迅速、疗效确切, 安全性较高等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西酞普兰;抑郁症;疗效;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088
当前相关研究统计, 我国抑郁症发病率居高不下, 因社会环境、心理等问题导致抑郁症成为当前严重性疾病, 为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临床中对于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多采取舍曲林控制, 其疗效虽较为良好, 不过有学者认为该药物起效较慢, 在长时间用药中有着一定的抑郁性逆转, 导致后期用药依从性较差, 难以长期用药[1], 而西酞普兰作为新型抗抑郁药物, 也同样具有确切疗效, 为进一步探查西酞普兰在抗抑郁疗效及用药安全性, 本文采取前瞻性分组研究, 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7月~2016年3月期间就诊的抑郁症患者143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性抽取2013年7月~2016年3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143例, 男81例, 女62例, 年龄47~79岁, 平均年龄(59.67±7.33)岁, 本次入选患者均明确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HAMD评分>18分, 本次研究均得到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及本院伦理委员会签订同意书;已排除伴有其他恶性疾病者、对本次药物过敏者、伴有严重性自身倾向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男40例, 女30例, 年龄48~79岁, 平均年龄(60.14±7.12)岁;观察组男41例, 女32例, 年龄47~77岁, 平均年龄(59.37±7.58)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舍曲林(左洛复,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80141), 用药50~200 mg/d;观察组选择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喜普妙, H.Lundbeck A/S(丹麦), 批准文号:H20120457], 用药5~20 mg/d;均连续用药4周, 注意在用药治疗期间未采取其他抗抑郁措施治疗或电休克处理。
1. 3 观察指标 在用药治疗前以及每用药1周行HAMD评分评估患者抑郁改善情况, 记录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用药治疗1周后, 两组HAMD评分均明显缓解降低,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下降趋势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治疗4周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用药安全性比较 两组患者在用药抗抑郁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性药物副作用症状, 观察组用药后出现2例恶心、1例口干伴有食欲减退, 头晕3例, 其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2%(6/73);对照组用药后出现3例恶心, 1例便秘, 2例头晕, 2例口干、多汗, 其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8/7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抑郁症作为临床常见精神病症之一, 其症状表现复杂, 可诱发各项综合性症状, 形成严重性精神障碍, 目前国内外对于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尚不清晰, 不过在用药治疗方式大多选择采取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进行抗抑郁治疗[2], 通过对5-HT以及NE的选择性吸收来到达抑制效果。其中西酞普兰作为SSRI药物核心成分[3], 可加强药物活性, 同时也比之常规药物舍曲林具有更加明显的效果, 其药性活性较高, 药代动力更加持久, 同时作为多重性选择吸收, 可有效提升药物活性成分利用率, 减少了药物摄入量, 保证患者在用药治疗的安全性。
而本组研究也充分证实, 在短期抗抑郁疗效中西酞普兰作用更加显著, 尤其在用药1周内可有效降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 改善患者抑郁症状, 而两组患者在用药第3周开始, 疗效无明显差异性, 说明两组药物均有着令人满意的抗抑郁作用。而在用药安全性方面,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性药物副作用, 均部分患者服药后伴有轻微不良反应现象, 后经降低药物剂量好转, 症状消散, 这一结果也与王进良等[4]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 在治疗抑郁症选择西酞普兰, 具有短期内迅速改善抑郁病症, 起效迅速、疗效确切, 安全性较高等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谷岩, 姜涛, 郭建兵, 等.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对照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 24(6):445-449.
[2] 司天梅, 舒良. 关于新抗抑郁药艾司西酞普兰.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7, 17(1):68-69.
[3] 肖勃, 谢文娇, 谢思斯, 等. 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09, 18(6):487-489.
[4] 王进良, 刘晓伟, 杨国平, 等.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4, 14(1):16-17.
[收稿日期:2016-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