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炎
摘 要:阅读能力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听、说、读、写四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之一。阅读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广泛存在。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活动,在近几年的课程改革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针对学生阅读时常犯错或阅读能力难以提高这类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写几点感悟和体会。
关键词:常犯错误;阅读兴趣;自主阅读
阅读兴趣是指学生从事阅读活动的兴趣,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提高阅读的效率。
课程改革后,在新课标教材中,阅读教学所占比重很大,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课堂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手段,然而,当前学生对阅读教学并不怎么感兴趣。阅读时,他们大多不是主动阅读,而是被动地阅读。教师要求读什么,他们就拿起书来读几遍,动口不动心读,读完之后有些学生自然是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这些都是缺乏兴趣的表现。缺乏兴趣已成为阅读教学的一大心理障碍。
在课程改革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提升阅读能力?关键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需求阅读。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明确学习意义,诱發阅读动机
在上《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篇阅读文章时,我分别在两个班上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一班是在问题的指导下进行阅读,二班是先阅读,而后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
结果显示,有阅读目的学生取得的成绩和效果明显优于没有阅读目的的学生,即阅读目的与阅读效果是成正比关系。因此,教师应尽量指导学生明确阅读目的,诱发内在阅读动机,让学生尝到阅读的甜头,进而对阅读产生兴趣。
二、推荐书目,培养自主阅读习惯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绝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目的都是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的,并不对每篇课文都感兴趣。因此,教师应推荐一些合适的课外读物,让学生自主阅读,增强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和需求,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习惯。
哪些图书学生比较感兴趣呢?结合我多年的阅读教学经验,加之对学生的调查,我发现学生阅读兴趣较浓的图书是科普类、名人传记、接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书等等。尤其是名人传记中的一些榜样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深远的借鉴作用,学生特别喜欢阅读这类书籍。
通过自主阅读活动,学生对阅读开始产生兴趣,也逐渐学会了阅读。在阅读的喜悦中学生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三、训练有意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有意阅读是相对无意阅读而言的。无意阅读是指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不选择阅读对象,阅读过程不讲求质量,走马观花式的随意看看。有意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不分心、不走神,全部精神都集中于阅读内容的心理活动。
阅读课文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阅读,属于有意阅读。有意阅读是保证清晰感知、深入理解、牢固记忆以及活跃联想文本内容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容易分心,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这是常发生的事情。一般来说,年龄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但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可以通过训练而延长。训练学生有意阅读时,不少学生刚开始的表现是惧怕阅读,反感阅读,甚至觉得没有效果想放弃训练。这时我就给学生讲述了“纪昌学射”的故事,纪昌为训练注意力,直至把一只吊起的虱子看得大如车轮,后来才百发百中。听完故事后,学生深受启发,又都耐心地去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阅读质量都有所提高,而且学会了怎样去阅读,接受能力弱的学生也积极参与阅读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有意阅读,也要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上《邓稼先》一课时,我就是先让学生浏览全文,大致了解全文;接着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略读,进一步较深理解每部分的内容;然后又让学生精读,精读时边思考问题“找出表现邓稼先精神品质的语句?”。结果一堂课下来,至少有四分之三的学生都完成了阅读任务。以此方法,长期坚持下去,势必会激发出更多学生的阅读潜能,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效能。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