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捷生
摘 要:后课改时代下,教师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切实地实施到课堂中去,成为直接影响未来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传统的教研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要针对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以解决本校及本地区周边学校的事实为依托,开展以校为本,教师个人、备课组、教研组三位一体的教研新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校本教研;教师;备课组;教研组
进入新课程以来,校本教研已逐渐被教学一线的教师所认识和接受。但校本研究要研究什么、怎么研究?这是后课改时代需要再思考与反思的问题。
本文拟就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笔者与化学教研组的同仁们,开展高中化学校本教研所做的工作回顾并对校本教研进行思考。
2011年12月厦门六中化学组被省教育厅普教室确定为:福建省首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高中化学基地校,其主旨就是要:“探索解决中小学课程实施中教育教学问题,构建、推广课堂教学新模式,创新教研组工作机制”。2012年1月由省教育厅普教室批准立项,开始了以《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为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借助基地校这一平台,以《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为蓝本,开展高中化学校本教研。
1 高中化学校本教研的现状
当前高中化学校本教研具有以下特点 [1 ]:一是教师个人自主研究的多,学校教研组团队研究的少;二是经验总结式的研究多,课题式的行动研究少;三是理论研究多,理论指导实践的应用研究少;四是随大流、赶时髦的研究多,联系本校实际的研究少;五是缺少从事教育研究方面的专业人士的引导。
笔者以为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校本教研比较可行的措施、方法,就是要以学校教研组团队为单位,集集体之知慧,以课题式的行动研究方式,联系本校及所在地区学校教育教学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一线教师为主体,在专家的引领下,根据实际教学中面对的具体问题,通过一定的教学教研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直接应用于本校及所在地区的教育教学。
2 高中化学校本教研的实施
教研组团队是承载和落实校本教研最基本的组织和最主要的阵地,在省普教室领导专家及厦门市教科院化学科专家老师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化学教研组以各年级备课组为研究团队,通过建设一个教师、备课组、教研组互相贯通、协调、互动的学习研究型的——“点、线、面”式结合的高中化学校本教研模式,来提高化学学科校本教研的实效,促进化学教师专业的成长,提升化学教研组的核心竞争力。
2.1 教师是校本教研核心的 “支点”
只有教师的发展才能给学科教研组的建设带来鲜活的生命力,才能使校本教研取得实效。为了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同伴互助、优势互补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老中青老师的传帮带更是不可缺。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名师引领,挖掘青年教师的教学教研潜质。
我们组有很多优秀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占30%,现有特级教师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骨干教师5人,他们业务能力强、教育教学水平高,老教师与年青教师结对子(包括备课组长的结对),指导组内教师或新备课组长认真备课、上课及开展教研活动,对他们提出明确要求,提供施展的平台,同时在结对过程中这些老教师及老备课组长也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从而使全体老师共同进步。
近二年来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行动指南和教学研究平台,课题组成员撰写与课题相关的教学教研论文并在CN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有在核心刊物发表)、在市化学学会和校刊上发表论文多篇,老中青教师走出校门,借助省高中化学学科基地校课题研究,在省、市级开设公开课及专题讲座近十场,编写出版了两本厦门市校本课程:《厦门市普通高中化学必做分组实验》及相关的实验教学录像、《元素化学》,供全市中学及教师使用,同时也培养出许多位青年教师。
2.2 年级备课组是校本教研关键的 “连线”
我校化学教研组的每个年级备课组坚持做到了:每周开设至少一节的研究课,每节研究课先确定一个教学教研主题,确定一个主发言人,发言的形式可以上一节公开课或进行一个专题讲座,备课组全体老师围绕这一主题,对近期教学中的重点和疑难点进行剖析探讨。
年级备课组与厦门六中的帮扶校:厦门禾山中学年级备课组点对点的结对子;定期开展备课、听评课等教研活动,并且请禾山中学的老师,加入到课题研究之中,这无疑也促进了备课组校本教研的能力。
厦门六中高中化学各年级备课组的校本教研,积极参与到在全市及全省的教学教研中,创造了三个第一:
①2006年在漳州一中举办的省首届高中化学新课程观摩教学研讨会中,高三备课组老师代表厦门市(唯一的一位)参加了优质观摩课的展示,荣获省级优质课一等奖。
②2006年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以来厦门市的第一节新课程背景下的市级公开示范课,是由厦门六中高一化学备课组承担开设的,老师们对课程赋于了新的教学理念和内涵,在全市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③2008年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以来,厦门市的第一节新课程背景下的集体备课示范课,是由厦门六中高二化学备课组老师承担开设的,并在全市进行了同步现场视频直播,得到了广泛好评。这使备课组提高了教师及备课团队的教研能力。
做为省首批高中化学学科基地校,《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重要成果之一《厦门市高中化学必做分组实验》,就是通过年级备课组这条“连线”给串起共同完成的。基于新课程后,厦门市在全省率先实行规范教学,化学实际课时少,我们根据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以备课组为研究团队,按其教学模块分解到不同年级备课组,将《福建省考试说明》中规定的22个学生必做实验,编撰为13个分组实验,教研组组织教学骨干统筹、再论证,编写了《厦门市高中化学必做分组实验》,已编入《厦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化学》,于2012-2013学年开始在厦门市中学使用,并在全省辐射。我们教研组借助这一研究课题,提高了老师们校本教研的能力及团队意识,同时也提升了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
2.3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成功的 “平面”
作为“平面”,学科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教研组需要将教师个人的“支点”与年级备课组这条“连线”拼成“平面”,进而形成校本教研的合力,教研组努力做好以下教学教研工作:
(1)根据学校的要求,我们认真制订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见表1),制订组内教师个人的工作计划、本组各层次教师及先进备课组的打造计划、本组发展的远景规划等。
(2)设立教师展示的平台。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每月2次)不定期地开展说课、评课、学科技能比赛及课题研究等活动;推荐优秀教师上各级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让每位教师每学年学习1~2本与化学有关的教学专著,提升专业理论素养,并且每一学年开设一次讲座,努力使老师们成为学习型及反思型教师。
(3)建立教研组沙龙制度:定期组织专题、系列的研讨活动,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共商研究的对策,使教学教研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3 高中化学校本教研的思考
校本教研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重要的教研方式,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可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新课程的探索,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发现和培养优秀教师,从而促进和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效率。
通过校本教研的经历与实践,笔者以为一些问题值得大家思考与借鉴 [1 ]。
(1)校本教研要以从教学问题开始为起点,研究的对象应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小问题”、“微观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课题的选择不宜贪“大”求“尖”。
(2)校本教研主体应该本土化,要以学校为主导,教师为主体,才能使校本教研扎根服务于所在学校及地区,避免研究主体的错位。
(3)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目前面临着:①教师负担太重。②部分教师的积极性不高。③问题意识弱化。发现不了问题及分不清问题的轻重。④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较为严重,很多情形下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使校本教研走入误区。⑤专家引领的不够或缺乏。
为了推进高中化学的校本教研,应减轻教师的压力,让教师从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走上研究、创新之路。同时要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离开了教学的研究和离开了研究的教学都是不可想象的。
参考文献:
[1]文庆城.现代化学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