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红
摘 要:目前,农村初中的校本教研活动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有教研活动,但事务性居多,业务研讨性居少;有一些业务研讨性活动,但泛泛而谈型居多,深层研讨型居少;教师有深层研讨愿望,但教师本身专业素养有限,达不到一定的深度。本文将从校本教研的意义、目前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策略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开展农村初中的校本教研活动。
关键词: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7-052-2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课堂教学规律进行的教学研究。本文所研究的校本教研是基于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学研究活动。
目前,农村初中在师资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差异大,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如何通过校本教研,带动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带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升,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核心命题。
一、有效校本教研活动对学校发展的意义
1.有效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原教育部副部长王湛认为: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一的教书匠发展为研究者,从实践者转变为反思者,要求教师会教学、会反思、会创新。而校本教研就是基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群体教师的共同研究,在专家的指导和引领下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解决实际问题,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有效校本教研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校本教研同样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终身发展而思考。为此我们的校本教研如果能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关注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选择都基于触发学生智慧的发展,那么我们的校本教研就能通过课的研究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3.有效的校本教研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有效教研是为了解决学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当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常态工作,通过持续不断的研究活动解决教学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能给学校的教学活动增添活力与创新,就能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农村初中校本教研的现状
目前,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同样运行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有教研活动,但事务性居多,业务研讨性居少。校本教研更多的是上情下达,工作布置。二是虽有一些业务研讨性活动,但泛泛而谈型居多,深层研讨型居少,对课堂的评价仍然以表扬为主,很少涉及课堂存在问题的探讨。三是教师有深层研讨愿望,但教师本身专业素养有限,达不到一定的深度。农村初中的教师更多的是实践型而非研究型。
综上所述,校本教研的有效性问题是目前学校教学管理中十分突出的问题。
三、校本教研实效性缺失的成因分析
1.上级业务部门对教师的教研指导不够。
目前,针对教师的培训班层出不穷,有骨干教师培训班、新教师培训班、班主任培训班等等,业务部门希望通过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此同时,业务部门还希望各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要求各校制度培训计划,落实培训课时,而校本教研活动也是业务管理部门所认定的校本培训中的重要板块,但如何开展校本教研,一线的教研组长从来没接受过培训,他们对有效教研的概念茫然不知。
2.学校对教研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是学校重备课组而忽视教研组。因为备课组活动直接指向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进度的统一,教学案的制定等课堂常规要求。学校往往以备课组为抓手就能推进教学的常规管理,更可以直接和提升学生的成绩挂钩。因此,基于问题研究、规律研究的教研组活动往往被忽视。二是重应试忽视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指向向分数要质量,而事实证明大量的练习和课后辅导是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初中时期的考试分数的,为此教师们更多的关注如何通过练习和课后辅导来提高分数,而忽视了如何改变课堂来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教师如此,学校的管理层也是如此。
3.教师对校本教研的内需不够。
首先是内因,教师对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不够重视,习惯性地认为自己的理论水平不够,没能力开展研究活动,只有在评定职称和完成学校任务时,教师才不得不参加校本教研。此外,长期的无效教研活动让老师反感至极,让老师误认为校本教研是浪费时间,对自身的专业提升没有价值。其次是外因,目前外界对学校办学的干扰很多,各个层面的校外研修活动层出不穷,缺少整合,教师受外界事务性工作干扰过多而疲于应付,根本无暇静下心来进行反思和研究。
四、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策略
1.专家引领,校内外合作,提高校本教研的高度深度。
教师在理论学习中需要专家和学者的引领,同样在磨课、听课、评课、议课等教研活动中,也需要专家的引领和指导。在现实工作中,普通教师听专家的讲座、报告或阅读专家著作的机会比较多,但能够真正让专家参与课堂研讨的机会是少之甚少。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师培训经费,聘请从教学一线成长起来的学科专家为长期顾问,定期参与到校本教研活动中,从本校教学现状着手,进行点对点的长期性指导,通过专家一到两年的深入指导,让校本教研跳出“萝卜炒青菜”的低层次循环往复,让教师感受到教研活动的方向性和有效性,更让教师懂得如何将理念落实到课堂。
2.主题研讨,任务驱动,落实校本教研的核心价值。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必须要设定明确的研讨主题,开展问题式研讨,去探究与教学实际十分密切的,能切切实实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和困惑的,能切实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提高教学效率的主题。这些主题最好直接来源于教师的一个个小困惑。这些不起眼的小问题其实在每一个教师心中徘徊过,如果时间久了而得不到解决,那么人的惰性就会让这些问题逐步淡化,教师的教学也就慢慢失去了创新而循环往复。为此,每次的教研活动必须挑选好主题,并将主题研讨的任务落实到参加校本教研的每一位教师,做到全员参与,没有旁观者;主题分阶段设定,一个阶段解决一个小小的问题,做到阶段目标明确,不盲目。那么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将对教师业务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最终收益的必然是学生本身。
3.同伴互助,共同研究,探索校本教研的有效模式。
余文森教授认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是集体参与的研究,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学校教师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研究才能正真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说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文化,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因此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必须考虑如何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构建有效模式。
(1)充分利用办公室“闲聊”模式。教师平时的工作量大,除了上课还要进行课外辅导、批改作业、编写教学案等,教师能集中起来进行校本教研的时间是有限,但教学活动却每天在有序地进行着。有调查显示,办公室随时的教学交流比定期的教研活动来的更普遍和有效,这种非正规的校本教研活动有着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学校要在教师办公室的编排上有意识地以学科组为单位,为创造“闲聊”模式提供便利;学校还要将“办公室闲聊”作为一种文化来关注,鼓励教师随时的研讨交流;学校更要在课务上进行有意识的安排,让教师有相对统一的时间进行“闲聊”。
(2)搭建同课异构型的互助研讨模式。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同课异构,让教师在相互比较中关注课堂目标的达成度,关注教学方法的有效度,关注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同课异构,让教师在相互比较间学习、达成共识,找准自身课堂的亮点和不足。学校要有目的地选择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师,如师徒异构,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点;骨干异构,关注优质课的基本要素;强弱异构,关注短板教师的提升空间。
(3)打造团队参与评优课、公开课的互助模式。目前,许多教师都质疑现在的评优课和公开课都是集体的智慧,不能代表上课教师真正的业务水平。但我们却恰恰认为,正是这样的集体互助合作,在多次评课议课基础上,通过总结、提高、再总结、再提高的学习研讨过程,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上完一堂公开课或评优课,不仅上课的老师,组内的每个教师都会受益匪浅。为此,我们倡导教研组以团队互助模式参加评优课和公开课,让每次业务评比都能成为促动校本教研的支点,那么校本教研常态化就能落到实处。